扶貧苗圃 起航一個藏族小夥的“綠色夢”
距離山南市隆子縣城70公裏外的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是隆子縣6個(ge) 邊境鄉(xiang) 之一。90後小夥(huo) 子次仁多布傑,用3年時間,在這裏建了一座扶貧苗圃,實現了創業(ye) 夢。
2016年,24歲的次仁多布傑參加了一次創業(ye) 培訓,想找個(ge) 創業(ye) 項目。在此之前,他經營著一家雜貨店。“每天要騎摩托車,到很遠的地方進貨送貨,刮風下雨都不敢停下,很辛苦,收入也不穩定。”次仁多布傑說。
萌生創業(ye) 想法後,毅然關(guan) 掉雜貨店。“在培訓課上,老師提到苗圃,我一下就找到了方向。”但沒有技術,想建苗圃是天方夜譚。2017年,他用開雜貨店積攢的錢自費去甘肅學習(xi) 。
學成歸來,信心十足,身邊人卻投來懷疑的目光,但他顧不上這些,一頭紮進了土地。“這些年,隆子縣防風固沙用的都是江孜沙棘。事實證明,這種鄉(xiang) 土樹抗寒、抗旱、耐堿,適宜在西藏大部分地區種植,所以,我選擇了培育沙棘苗,同時兼有一些花椒樹、樟子鬆等。”次仁多布傑介紹。
前往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的路。李海霞 攝
創業(ye) 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2018年投入3萬(wan) 多元,全部打了水漂。“當時種的沙棘樹沒有一棵活下來。”次仁多布傑說,“地域、氣候、土質不一樣,對種植要求也不一樣。所以,我又到內(nei) 地去學習(xi) 如何改良土壤等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沙棘樹終於(yu) 種活了,苗圃建起來了,次仁多布傑開始承接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綠化工程苗木培育、森林撫育和綠地管養(yang) 等項目。如今,苗圃規模在不斷擴大,種苗培育技術也更加成熟了。“他是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第一個(ge) 在室外用種子成功培育沙棘樹的人,很多人都來找他取經。”隆子縣林草局局長紮西桑布介紹。
在苗圃培育沙棘樹不難,如何在更艱苦的地方種活才是挑戰。在西藏,很多地方植樹造林時最大的困難是水源問題,為(wei) 此,他又開始埋頭鑽研。“將樹的主根放進裝有水的瓶子,然後再將瓶子埋進地裏,在保證根部吸水的同時,還能防止水分過快蒸發。”采訪時,他也樂(le) 得分享這個(ge) 技術。
次仁多布傑(左)檢查苗圃。李海霞 攝
最近,試驗結果出來了,他笑著說:“效果還不錯,今年我準備再多試種一些看看,如果成功,可以推廣開來。”比起做生意,他更喜歡踏踏實實待在地裏種樹。
創業(ye) 不忘家鄉(xiang) 人,他主動帶動家鄉(xiang) 百姓脫貧增收。他的故事很快傳(chuan) 開了,當地政府和林草部門非常關(guan) 注。為(wei) 更好地帶動和拓寬當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渠道,先後幫其擴大規模,增加就業(ye) 崗位。2020年,苗圃出資吸納28名貧困戶,每月有了固定收入。年底,苗圃還拿出10%的利潤分紅,切實提高了百姓收入。
次仁多布傑的辦公室裏貼著一張標語:夢想從(cong) 這裏起航。
“你的夢想是什麽(me) ?”
麵對這個(ge) 問題,他不太好意思地笑了笑。半晌後說:“在我們(men) 山南紮囊縣有個(ge) 人叫邊久,他幾十年如一日種樹,致力於(yu) 家鄉(xiang) 生態保護,是我的偶像。他有一個(ge) 綠色夢,我也有一個(ge) 綠色夢。”
春天來了,苗圃裏的沙棘樹長出了新芽。李海霞 攝
從(cong) 夢想起航那一刻開始,次仁多布傑沒有停下腳步,爺爺次仁頓珠是他的精神支柱。“這是對家鄉(xiang) 的一種貢獻,放手去做。”爺爺時常這樣鼓勵他。
他在外麵忙著創業(ye) ,忙著幫助鄉(xiang) 裏老百姓增收致富,妻子也沒閑著,開起了餐館,每天來吃飯的顧客絡繹不絕,月收入五六千元。在小兩(liang) 口的努力下,房屋翻新了,比以前更氣派。破舊的摩托車也換成了皮卡,還買(mai) 了一輛挖掘機,苗圃幹活更方便了。當地年輕人看到他們(men) 這麽(me) 努力,也紛紛尋找創業(ye) 機會(hui) ,尋找更廣闊的的天地。
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新民居。李海霞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貢覺曲珍:領著鄉親幹出一番新天地
紮日鄉是山南市隆子縣邊境鄉之一,曾經是西藏深度貧困偏遠鄉。畢業後的貢覺曲珍被母親硬生生拉回到家鄉隆子縣工作。[詳細] -
西藏班裏,一對藏族母女的讀書“接力”
新年假期剛過,藏族女孩次仁曲尼坐在窗明幾淨的教室裏,手中的筆跟著老師的講解不停在書本上記錄著。在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和次仁曲尼一樣來自西藏的學生共有300多人。[詳細] -
昌都市類烏齊縣農牧民青年:一技傍身路更寬
昌都市類烏齊縣紮旦民族文化手工藝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類烏齊縣產業園,自成立以來,先後免費教授當地200餘名農牧民青年民間技藝,涉及4個鄉鎮,其中70人來自貧困戶家庭。[詳細] -
西藏技師學院劉允飛:技能改變人生成就夢想
近日,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來自全國的2000多名大賽選手相聚在廣東省廣州市琶洲國際會展中心,來自西藏技師學院的學生劉允飛也是其中一員。這是他第一次參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