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文化展現永久魅力和新時代風采
嘉興(xing) 著力打造新時代“重走一大路”精品紅色旅遊線路,讓遊客沉浸式感受共產(chan) 黨(dang) 人初心使命;“黨(dang) 的故事我來講——爭(zheng) 做紅領巾講解員”實踐體(ti) 驗活動在全國範圍內(nei) 展開,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依托科技、攜手教育、融合旅遊,人們(men) 由此觸摸到有溫度的百年黨(dang) 史。
從(cong) 紅色旅遊升溫到三星堆考古引發世界關(guan) 注,從(cong) “博物館裏過大年”漸成新年俗到馬首銅像歸藏圓明園廣泛激發愛國熱情,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就這樣“活”起來,源自人們(men) 內(nei) 心深處對中華文化的價(jia) 值認同和深刻自信在新時代升騰凝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鮮明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針。2017年春節前夕,中辦、國辦出台《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zhuan) 題闡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作。近日,中央宣傳(chuan) 部正式印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未來五年傳(chuan) 承發展工作藍圖繪就。
謀劃“十四五”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文化新期待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是黨(dang) 和國家延續中華文脈、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的重大戰略舉(ju) 措。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謀劃好下一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作十分關(guan) 鍵。
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實施4年之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出台,製定出未來五年傳(chuan) 承發展路線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文化新期待。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是動態、開放的係列工程。規劃明確了23個(ge) 重點項目,包括15個(ge) 原有項目: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國家古籍保護及數字化工程、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發展工程、中華民族音樂(le) 傳(chuan) 承出版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係出版工程、戲曲傳(chuan) 承振興(xing) 工程、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chuan) 播工程、中華老字號保護發展工程、中國傳(chuan) 統節日振興(xing) 工程、中華文化新媒體(ti) 傳(chuan) 播工程、係列文化經典、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還有8個(ge) 新設項目: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工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工程、中華古文字傳(chuan) 承創新工程、農(nong) 耕文化傳(chuan) 承保護工程、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城市文化生態修複工程、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和曆史建築保護利用工程。
規劃注重在記憶、傳(chuan) 承、創新、傳(chuan) 播四個(ge) 方麵著力:摸清文化家底,建立完善文化資源數據庫,加強典籍整理編纂出版,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化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做好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工作,堅持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加大投入力度,運用現代科技力量,提高保護傳(chuan) 承水平;從(cong) 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yang) 分,推出一批優(you) 秀文藝作品,積極推動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chan) 生活、貫穿國民教育始終;融通多媒體(ti) 資源,主動設置議題,創新表達方式,注重轉化利用,加大傳(chuan) 播力度,增強傳(chuan) 播效果,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文化家底逐步摸清 研究闡發全麵展開
2021年元旦,《記住鄉(xiang) 愁》第七季在央視播出,講述一座座古城的悠長文脈與(yu) 家國情懷。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項目之一,《記住鄉(xiang) 愁》受到海內(nei) 外觀眾(zhong) 好評。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百部經典》以當代眼光審視和解讀古代典籍,尋求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之間的深度契合點,目前已推出《論語》《孟子》《左傳(chuan) 》《黃帝內(nei) 經》等五批共計40種圖書(shu) 。
工程實施4年來,15個(ge) 重點項目持續推進,文化家底逐步摸清,研究闡發全麵展開。
——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ti) 係,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wan) 餘(yu) 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72項;認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3068名;設立23個(ge)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積極推進文物、非遺、古籍、地方戲曲劇種、美術館藏品普查和複核工作;加強文化資源普查成果的轉化利用,《全國地方戲曲普查報告匯編》已經成書(shu) 。
——公布兩(liang) 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實現全國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全覆蓋;實施百年黨(dang) 史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青海第一個(ge) 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保護研究等重點工程深入推進。
——截至目前,已公布135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799個(ge) 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6819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劃定曆史文化街區912片,確定曆史建築3.85萬(wan) 處,不少有價(jia) 值的工業(ye) 建築、文化景觀也逐步納入保護體(ti) 係。
——完成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培育戲曲人才,名家傳(chuan) 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chuan) 藝工程每年扶持100位戲曲名家向200名青年演員傳(chuan) 授200出經典折子戲;傳(chuan) 承戲曲經典,中國京劇像音像工程錄製京劇經典傳(chuan) 統劇目350多部,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試錄製25部劇目。
——截至2020年,全國製定頒布古籍保護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14項;累計完成普查登記數據270餘(yu) 萬(wan) 部,占總任務的94%;累計修複古籍360多萬(wan) 葉,培訓古籍從(cong) 業(ye) 人員1萬(wan) 餘(yu) 人次;全國累計發布古籍數字資源達7.2萬(wan) 部。
——中國民間文學大係出版工程實施以來,共有195卷啟動編纂工作,其中32個(ge) 分卷進入出版社的編校程序;中華民族音樂(le) 傳(chuan) 承出版工程采風錄製收集整理散存於(yu) 各地區、各領域的民族音樂(le) 資源,錄製約128小時的采風樣品。
……
實踐證明,以實施工程的方式推動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很好發揮了引領示範作用,傳(chuan) 承有抓手、發展有路徑。
從(cong) 2018年建立由中央宣傳(chuan) 部牽頭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部際協調組以來,各成員單位共同研究協調傳(chuan) 承發展重大問題,論證、指導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各地陸續製定出台相關(guan) 扶持政策,加強督查調研,提供製度保障,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形成全國一盤棋。
融入生產(chan) 生活 助力全麵小康
一起看“人麵桃花相映紅”,一起聽“稻花香裏說豐(feng) 年”……親(qin) 友圍坐品鑒《中國詩詞大會(hui) 》,被不少人視作精神享受。
截至目前,六季《中國詩詞大會(hui) 》收視超過30億(yi) 人次。越來越多普通人展示詩詞才華、傳(chuan) 遞文化力量,凸顯“詩詞已經成為(wei) 中國人生活日常”。
4年來,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chan) 生活各方麵、國民教育各領域,滋養(yang) 精神根脈、點亮小康生活。
將中華文化傳(chuan) 承與(yu) 重大節慶相結合,中央和地方各有關(guan) 部門積極作為(wei) ,抓住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契機,因地製宜舉(ju) 辦一係列接地氣、有生氣的“我們(men) 的節日”主題活動。組織全國大中小學開展“傳(chuan) 承的力量”學校體(ti) 育美育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係列活動,在全國高校建設106個(ge)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基地,在全國中小學建設近3000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藝術傳(chuan) 承學校,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各方麵;開展“網絡中國節”係列網絡文化活動,推出一批傳(chuan) 統節日動漫、微視頻、視頻直播等網絡文化產(chan) 品……許多曾熱衷過“洋節”的年輕人領略到傳(chuan) 統節日的魅力。
與(yu) 此同時,戲曲進校園、進鄉(xiang) 村讓學戲、懂戲、愛戲的人越來越多,節令飲食、中醫養(yang) 生、傳(chuan) 統體(ti) 育漸成時尚。
把目光聚焦到四川涼山,彝繡、銀飾、漆器等眾(zhong) 多傳(chuan) 統工藝轉化為(wei) 脫貧生產(chan) 力,促進非遺活態保護,也帶動貧困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居家就業(ye) 。在湖南湘西州,“非遺+扶貧”讓很多擁有刺繡技藝的外出打工媽媽實現了“守著娃,繡著花,養(yang) 活自己又養(yang) 家”。
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有關(guan) 部門支持各地設立各級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超過2000家,帶動數十萬(wan) 人就業(ye) 增收。
創新表達方式 講好中國故事
2020年疫情期間,宅家“雲(yun) 觀展”,成為(wei) 文化生活新方式。《全景故宮》《全景兵馬俑》等一批數字全景展廳項目,讓觀眾(zhong) 宅在家中就能“漫遊”文化遺產(chan) 地;隻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近距離欣賞到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畫、彩塑、石窟建築,敦煌研究院等推出微信小程序“雲(yun) 遊敦煌”受到好評。
創新方式、多元表達、科技賦能,給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帶來全新啟示。《中國地名大會(hui) 》綜合調動知識競賽、文化解讀、文藝呈現、人物故事等多種元素,挖掘地名文化,講述中國故事,引導廣大受眾(zhong) 在“知來路”中“明未來”,為(wei) “堅定文化自信”這一曆史命題拓展新內(nei) 容。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推出《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楊家將》《大運河奇緣》《百鳥朝鳳》等傳(chuan) 統文化動畫片,受到小觀眾(zhong) 喜愛。“中華精品字庫工程公益應用計劃”免費提供字庫公益授權,讓書(shu) 法經典“用起來”,讓精品字庫融入大眾(zhong) 生活,提升公益宣傳(chuan) 的視覺審美。
用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
第二屆進博會(hui) 上,首次增設4000平方米“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暨中華老字號”展區,37項非遺項目、69個(ge) 老字號在此匯聚,推動老字號“買(mai) 全球、賣全球”的同時,充分彰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勃勃生機。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支持項目“舞動中國”,精選《絲(si) 路花雨》《我的夢》《國色·十二生肖》三台藝術精品,推廣到北美、南美、大洋洲,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巴西、阿根廷、烏(wu) 拉圭、智利等八個(ge) 國家的數十座城市巡回演出,受到廣泛讚譽,引發熱烈反響。
“中華之美”海外傳(chuan) 播項目,以國際傳(chuan) 播為(wei) 鮮明特點,著力呈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記住鄉(xiang) 愁》國際版第一季、二季製作完成並在國家地理頻道播出,引發海外熱議;紀錄片《佳節》通過國家地理《華彩中國》欄目、騰訊視頻麵向17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4億(yi) 受眾(zhong) 播出,向全球觀眾(zhong) 開啟了一段體(ti) 悟中國傳(chuan) 統節日文化的奇妙旅程。
在不斷的傳(chuan) 承、發展與(yu) 升華中,傳(chuan) 統文化的深沉積澱和深厚滋養(yang) ,讓中華文化綻放出璀璨的新時代光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文聯將著眼創作引導
記者12日從中國文聯加強改進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座談會上獲悉,中國文聯將著眼創作引導,提升文藝評論的說服力和影響力,開創新時代文聯係統文藝評論工作新局麵。[詳細] -
援藏結碩果 奮進新征程
和普巴次仁一樣的學子在西藏還有很多,2018年至2020年,全區共有1800名貧困學生通過國務院國資委黨費專項資助西藏籍貧困學生項目實現入學夢、大學夢,涉及資金900萬元。[詳細] -
歲月證初心 揚帆再起航
圖為西藏自治區外事辦公室亞東外事分處辦公樓。1958年9月18日,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不丹,途經亞東下司馬鎮,受到了時任西藏軍區政治委員譚冠三、西藏外事處處長楊公素等中方領導的熱情接待。[詳細] -
進一步總結黨的曆史經驗
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鬆鬆、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我們越是發展壯大,麵臨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遇到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