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西藏民族中學開展“南通有家”係列活動
圖為(wei) 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學生聽老紅軍(jun) 講革命故事。 圖片由南通西藏民族中學提供
“卓瑪,東(dong) 西收拾好了就出來,我和爸爸一起來學校接你回家過年了。”
“媽媽,您等下,我馬上就好。”
2021年2月7日,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寒假的第一天!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宿舍裏,七年級的藏族學生卓瑪一邊忙著收拾自己的書(shu) 包,一邊用微信和結對的南通媽媽對話。
十分鍾不到,提著自己的書(shu) 包和精心為(wei) 南通家裏妹妹準備的禮物,卓瑪走出宿舍樓,朝校門口一路奔去,眼神裏是滿滿的幸福和期待。
其實,這一天,和卓瑪一樣,留校過年的很多藏族學生,都被結對的爸爸媽媽接回了在南通的家。
這一次的團聚源於(yu) 南通西藏民族中學一次公開的招募活動。
2021年春節前夕,全國各地相繼下發了“就地過年”倡議,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全體(ti) 師生積極響應號召,就地過年。為(wei) 了讓這些在異鄉(xiang) 求學的藏族學子感受到家的溫暖,過一個(ge) 幸福的團圓年。2020年12月11日,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再次公開向社會(hui) 招募愛心誌願者,與(yu) 剛剛進入該校的初一、高一年級新生結對。經過嚴(yan) 格把關(guan) ,層層篩選,學校最終選定了133個(ge) 愛心家庭與(yu) 學生結對,藏族孩子們(men) 在南通有了家,有了南通爸爸、媽媽。
為(wei) 彌補學生成長期間的親(qin) 情缺失,盡可能多地在思想、學習(xi) 、心理、生活等諸多方麵給前來求學的藏族孩子親(qin) 人般的關(guan) 愛,2001年,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啟動了“情係雛鷹 ,愛在通城——我在南通有個(ge) 家” 藏漢親(qin) 情牽手活動。最初,活動是由學校每位教工擔任一名或幾名藏族孩子的“家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項活動也成了學校的特色活動,隨後,逐漸延伸到了社會(hui) 。
2011年,50個(ge) 南通誌願者家庭主動與(yu) 初中年級結對。
2012年12月,南通市委宣傳(chuan) 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民宗局、共青團南通市委、市婦聯等6部門聯合發文,在全社會(hui) 招募誌願者家庭開展結對活動。
從(cong) 此,高原雛鷹人人都在南通有了真正意義(yi) 上的家,有了視他們(men) 為(wei) 己出的“南通爸爸媽媽”。
除了平時多關(guan) 注和了解孩子的學習(xi) 、生活等方麵的情況外,南通的爸爸媽媽們(men) 也常常以書(shu) 信、電話、見麵等形式加強與(yu) 孩子間的溝通交流,並通過參加學校召開的家長會(hui) ,給孩子營造一個(ge) 家庭、學校共同參與(yu) 的良好教育環境。如今,“情係雛鷹,愛在通城——我在南通有個(ge) 家”活動已成為(wei) 精神文明南通現象的又一張靚麗(li) 名片。
同時,為(wei) 進一步深入推進藏漢融合工作,2016年開始,南通西藏民族中學與(yu) 南通田家炳中學聯合開展了“我在南通有朋友”“我在西藏有朋友”等係列活動。活動中,兩(liang) 校學生從(cong) 初一年級開始,班級與(yu) 班級間進行整體(ti) 結對,每個(ge) 學期,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初中年級全體(ti) 學生分批次用一個(ge) 星期的時間進入田家炳中學結對班級,開展同步課堂學習(xi) 交流活動。“學習(xi) 期間,每一個(ge) 藏族學生與(yu) 三個(ge) 漢族學生結成一個(ge) 學習(xi) 小組,共同聽課、學習(xi) 、交流。同時,各結對班級間兩(liang) 兩(liang) 互動,聯合開展主題班會(hui) 、文藝表演、趣味遊藝、感受自然、體(ti) 驗親(qin) 情等活動。”南通田家炳中學副校長陳惠說,活動打開了藏漢孩子互相了解互相學習(xi) 共同進步的“對話框”,讓西藏和南通的“連接”活了起來,孩子們(men) 更加真切感受到了像石榴籽一樣緊抱一起,像糌粑一樣凝聚成團的意義(yi) 。
溫馨的團聚即將結束,分別時刻,卓瑪給南通的“阿爸阿媽”獻上了潔白哈達、送去誠摯祝福,“謝謝爸爸媽媽,謝謝你們(men) 的陪伴,讓我度過了一個(ge) 豐(feng) 富多彩、充滿幸福和愛的寒假。”
“到了學校,要好好吃飯,好好讀書(shu) ,有啥困難就給媽媽打電話,等你放假了,爸爸媽媽再來學校接你回家。”對著即將返校的藏族女兒(er) ,南通媽媽一遍又一遍叮嚀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援藏結碩果 奮進新征程
和普巴次仁一樣的學子在西藏還有很多,2018年至2020年,全區共有1800名貧困學生通過國務院國資委黨費專項資助西藏籍貧困學生項目實現入學夢、大學夢,涉及資金900萬元。[詳細] -
林芝巴宜區邀請十八軍老戰士講述黨史故事
近日,林芝市八一中學、巴宜區消防救援大隊、陸軍駐藏某部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十八軍老戰士彭小毛,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向學校師生和部隊官兵講述了黨史故事,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詳細] -
教育援藏再發力——瓊結首個“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開班
“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實驗班)”——瓊結縣中學內地西藏班(實驗班)於3月15日在山南市瓊結縣正式開設。[詳細] -
揚州支教團裏有個“老西藏” 7年三踏援藏路
7年前,袁良萍是揚州首批援藏教師團隊中唯一女教師,如今,她是團隊中援藏時間最長的女教師。她說:“選擇了援藏就是選擇了吃苦,看著這裏的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一切都值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