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打破研究生導師測評“唯論文論”
最近,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杭電”)兩(liang) 位青年研究生導師很興(xing) 奮,因為(wei) 在學校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量化測評中,他們(men) 分別榮獲理工科、人文經管類全校第一名,從(cong) 而獲得了明年各自多帶1至2名研究生的專(zhuan) 項獎勵。
“真沒想到我能成為(wei) 導師指導能力量化測評改革的受益者,這也增強了我堅定育人理念帶好研究生的信心。”35歲的研究生導師趙文生說。
如何客觀量化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是當前高校研究生管理的一項迫切工作,也是研究生育人工作的重要探索。從(cong) 今年開始,杭電打破“唯論文論”,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導師指導能力量化測評”,對當年每位研究生導師名下所有研究生的相關(guan) 表現數據進行建模,得出導師們(men) 的“指導能力數值”,實現導師指導能力評價(jia) 向“定量為(wei) 主、定性為(wei) 輔”轉變。
數據驅動評測導師指導研究生能力
杭電推行的“導師指導能力量化測評”,是把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評價(jia) 主要落腳到其所指導的研究生綜合表現上。評價(jia) 體(ti) 係包括學位論文質量、研究生一作科技成果、研究生榮譽稱號、研究生科研實踐、國際化五個(ge) 一級量化正麵指標和學術及行為(wei) 規範一個(ge) 負麵指標。其中五個(ge) 一級正麵指標對應的權重分別為(wei) 30%、25%、15%、15%和15%。而學術及行為(wei) 規範考核的是研究生和導師,實行一票否決(jue) 製。
一級指標為(wei) 何設定以上五大類?杭電副校長徐江榮表示:“這是基於(yu) 杭電作為(wei) 電子信息特色大學‘培養(yang) 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定位,帶有明顯的‘杭電’特色。”
記者看到,各一級指標下麵的二級指標設置如下:學位論文質量包括論文盲審成績、論文答辯成績、省級論文抽檢成績、省(學會(hui) )優(you) 秀論文/省優(you) 秀專(zhuan) 業(ye) 實踐案例;研究生一作科技成果包括發表學位論文、專(zhuan) 利(發明、實用新型)、專(zhuan) 著教材、研究報告等。研究生榮譽稱號包括國家、社會(hui) 、學業(ye) 獎學金、省校優(you) 秀畢業(ye) 生以及學校特有的學生榮譽體(ti) 係;研究生科研實踐包括全國研究生創新實踐係列大賽獲獎、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校研究生科創基金項目;國際化包括國際學術會(hui) 議、國際學術交流(含聯合培養(yang) );而學術及行為(wei) 規範則實行對作弊等違規違法行為(wei) 、學術不端行為(wei) 相關(guan) 者的一票否決(jue) 。
在剛出爐的2019年全校導師指導能力量化測評排名中,獲得理工類第一名的趙文生教授,總得分為(wei) 4.293分,這一得分直觀反映了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的具體(ti) 賦分量化情況。“2019年我指導的研究生在畢業(ye) 論文一項上表現優(you) 異,盲審成績、答辯成績、省論文抽檢成績都拿了滿分,研究生一作科技成果得分也不錯,加權後得分很高,再加上我平常也注重研究生學術外的綜合能力發展,所以在研究生榮譽稱號、研究生科研實踐上也收獲頗豐(feng) 。”
此外,該量化測評體(ti) 係,還根據學校電子信息學科群、人文經管學科群等學科差異和不同特點,分別給出了全校理工類和人文社科類兩(liang) 類的相關(guan) 學院排名,以促進各學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
“以培養(yang) 培育研究生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回歸
2020年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hui) 召開,會(hui) 議提出要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為(wei) 核心,深化改革創新,推動內(nei) 涵發展。“研究生培養(yang) 要遵循立德樹人的教育規律,激勵教師更加關(guan) 注人才培養(yang) 。”杭電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薛曉飛認為(wei) ,杭電的改革,做到了“以培養(yang) 培育研究生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回歸。
據介紹,過去學校給導師分配研究生指標,科研能力考量較多,不乏導師把研究生當成“打工人”的情況,有的導師是“科研大戶”,喜歡多招研究生,有讓研究生為(wei) 自己多做項目、多出論文成果的片麵做法。但導師的科研能力不能等同於(yu) 對研究生的指導能力。如今在杭電,很明確的導向是打破“唯論文論”,推動導師從(cong) “用研究生”到“育研究生”理念的轉變。
記者了解到,2019年全校導師指導能力量化評比中表現優(you) 異的計算機學院俞東(dong) 進教授名下有十餘(yu) 名研究生,當年有5名研究生畢業(ye) 。這些學生在學位論文質量、科技成果、榮譽稱號和國際化等幾乎所有指標中都表現突出。尤其是當年畢業(ye) 的5名研究生,學位論文無論是盲審還是答辯近乎全優(you) 。
“我把所有的科研和產(chan) 學研平台做成培養(yang) 研究生促進其鍛煉成長發展的平台,這是我帶研究生多,但我的指導能力得分依然較高的原因。隻要在帶研究生做科研、產(chan) 學研項目中牢牢守住‘以研究生培養(yang) 為(wei) 中心’的底線,就能培養(yang) 好每一個(ge) 學生。”俞東(dong) 進說。
量化指標仍有優(you) 化和提升空間
隨著高校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要實現研究生教育的內(nei) 涵發展,以及研究生教育的“量變”到“質變”,從(cong) 導師指導能力入手等於(yu) 是抓住了“牛鼻子”。在此背景下,杭電推行的“導師指導能力量化測評”改革,迅速引發了國內(nei) 高教界的熱議。
有的專(zhuan) 家提出,從(cong) 2019年杭電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量化成績單上看,學位論文、一作科技成果等指標還占較大權重,雖然此類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部分體(ti) 現導師指導的投入和水平,但未來應對量化指標進一步優(you) 化,更加全麵考察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端鴻副教授認為(wei) ,導師指導能力量化係統的設置,對綜合類大學來說,牽涉因素多,實現起來相對難度要大很多。而像杭電這樣的行業(ye) 特色高校,人才培養(yang) 目標較為(wei) 聚焦,對導師的量化考核也就容易實施。但無論是綜合類大學,還是行業(ye) 特色型高校,在導師評價(jia) 指標設定方麵仍然存在一些共性,如注重綜合素質考核,強化導師德行方麵的指標評價(jia) 。總體(ti) 來說,豐(feng) 富研究生培養(yang) 的內(nei) 涵,以此倒逼導師給學生更多多元、創新的發展空間,有助於(yu) 克服“導師研究生關(guan) 係緊張”問題,促進師生關(guan) 係和諧共生。
複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肖綱領指出,過去高校對於(yu) 研究生導師的管理與(yu) 評價(jia) 較為(wei) 鬆散,以定性評價(jia) 為(wei) 主,缺乏定量的評價(jia) 方式,導師退出製度和機製也不夠完善。學校出台導師指導能力評價(jia) 指標,形成對研究生導師的定量評判新模式,是導師評價(jia) 的轉型。“特別是杭電的導師指導能力量化體(ti) 係中,評價(jia) 指標有‘多元性’,打破了‘唯論文論’,體(ti) 現了對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的複合評價(jia) 和對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的綜合評價(jia) ,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肖綱說。
在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王傳(chuan) 毅教授看來,有力度的導師指導是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的重要保障,其中師德師風是重中之重。他認為(wei) ,現在有兩(liang) 大重要關(guan) 注點,一是教育培養(yang) 質量,二是師德師風,杭電導師量化評價(jia) 體(ti) 係中,將導師、學生及行為(wei) 規範作為(wei) 負麵指標,具有“一票否決(jue) 製”性質,這是對不遵守學術規範和學術精神的“零容忍”。但師德師風問題有複雜性、隱蔽性,量化指標也很難完全評價(jia) 真實的師德品性,且師德師風問題一般都是在極端情況下才暴露進而加以定性。遵紀守法和學術規範的要求,具體(ti) 操作上還有很大細分空間。另外,能否實施畢業(ye) 生對師德師風的追蹤調查?比如開展畢業(ye) 三年後的研究生對導師師德師風的測評,這種沒有利益關(guan) 聯的測評更加客觀。
王傳(chuan) 毅還建議,導師指導能力量化評價(jia) 指標的出台,可以配合其他研究生導師管理辦法,如研究生導師的退出方法、激勵辦法、培訓辦法等,同時注重對導師長周期的考核,將定性考核與(yu) 定量考核相結合,強化對不同係部、學科研究生培養(yang) 指導的特色,從(cong) 而避免評價(jia) 標準的“唯一性”和僵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網拉薩供電公司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據了解,國網拉薩供電公司以常態化、多元化、實效化“三化”為路徑,全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向廣度深度拓展,取得較好成效。[詳細] -
雙料博士後明吉措姆在“西圖講壇”講座
分別在英國牛津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完成醫學人類學的雙料博士後明吉措姆在自治區圖書館“西圖講壇”進行了藏醫學心理保健講座。[詳細] -
拉薩市當雄縣教育係統紮實有效開展學校德育工作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