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雲南民族大學:雙語誌願服務打造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1-05-14 10:2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您好,請問您有什麽(me) 需要?”“我想購買(mai) 一件襯衫,一條褲子?”“請問您想要什麽(me) 款式和顏色”“我想要白色上衣和黑色褲子”“請稍等,馬上為(wei) 您挑選”“謝謝您的幫助”。

  夜幕降臨(lin) ,在雲(yun) 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猛朗鎮紮根村,村民跟著誌願者大學生一字一句地讀著簡單、常用的普通話。那些模擬問路、就醫、就餐的對話場景,讓村民們(men) 充滿興(xing) 趣。他們(men) 不斷地向大學生老師問這問那,學習(xi) 熱情高漲,現場氣氛活躍。他們(men) 中年齡最大的七八十歲,最小的六七歲。

  “無論到哪個(ge) 村,參加學習(xi) 的村民都超出了我們(men) 的預期,現場教學不得不從(cong) 室內(nei) 搬到室外。”雲(yun) 南民族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李春亭說。

  2016年,雲(yun) 南民族大學成立民漢雙語誌願服務隊,每年寒假和暑假,組成小分隊分別前往雲(yun) 南11個(ge) 人口較少民族與(yu) “直過民族”聚居區,用民漢雙語進行政策宣講和推廣普通話。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三年級學生李秋嬌已經參加了3次誌願服務,她自身就是一個(ge) 學會(hui) 說普通話的受益者。

  李秋嬌的家鄉(xiang) 在雲(yun) 南省普洱市孟連縣邊境的一個(ge) 小山村,8歲前她在村裏讀小學,當時村裏大多數人不會(hui) 說普通話,大人小孩都說拉祜語。後來她去到縣城讀書(shu) ,發現同學都在說普通話,漸漸地她也習(xi) 慣了,並且越說越好。在大學裏,她做主持人,參加演講比賽並獲獎。

  2019年以來,李秋嬌3次跟隨誌願服務隊來到拉祜族生活的山鄉(xiang) ,用拉祜語和漢語為(wei) 拉祜同胞宣講國家各項政策,解讀他們(men) 所不理解的事物。“讓他們(men) 聽懂的同時還學會(hui) 說普通話”。

  “少數民族學生通曉母語,是開展民漢雙語誌願服務和教學實踐工作的優(you) 勢所在。”李春亭說。

  民族文化學院是雲(yun) 南民族大學1956年建校初期成立的教學部門之一,是該校最具特色和底蘊的院係。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包含漢、彝、哈尼、白、傣、壯、苗、傈僳、拉祜、佤、納西、景頗、藏14個(ge) 民族,13個(ge) 語言文學方向,是全國高校中開設少數民族語種專(zhuan) 業(ye) 最多的學院。

  以民族文化學院師生為(wei) 主的誌願服務隊,每到一地,都通過開辦夏(冬)令營、火塘夜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夜校、夢想課堂等,幫助駐村扶貧工作隊翻譯民族語言,宣講扶貧、環保、禁毒防艾等政策。為(wei) 讓村民們(men) 學會(hui) 普通話,誌願者精心設計了教學方法,比如製作課件和音視頻,模擬自我介紹、問路、購物、住宿、就醫、就餐等語言情景;圍著火塘跳民族舞、唱民族歌;教村民安裝“語言扶貧”App,讓他們(men) 學會(hui) 使用普通話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學習(xi) 普通話。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誌願者把每天的新冠肺炎疫情報道翻譯成民族語言,用村裏的喇叭進行廣播。

  誌願者們(men) 的到來,受到村幹部和村民的歡迎,他們(men) 評價(jia) 誌願者講的課“及時、鮮活、接地氣、還想聽”。

  普洱市瀾滄縣大山鄉(xiang) 的村民餘(yu) 喜(化名)告訴大學生誌願者杞張七,之前他去外省去打工,因為(wei) 不太會(hui) 說普通話,和別人交流很困難,東(dong) 西不會(hui) 買(mai) ,去醫院看病也不知道醫生說什麽(me) 。自從(cong) 誌願者們(men) 教他在手機上學習(xi) 普通話後,他的表達能力提升了,現在和別人交流已經沒有問題了。“過去我們(men) 看病隻敢找會(hui) 說拉祜語的醫生,或者找人幫忙翻譯,很受限製。學會(hui) 說普通話就能享受現在的好生活了。”

  連續3年帶學生到瀾滄縣開展誌願服務的李春亭發現,因為(wei) 學會(hui) 了普通話,不少村民開始了解中學的招生政策;一些村寨的村民第一次看到大學生,大學生的朝氣蓬勃和豐(feng) 富知識,改變了一些村民不讓孩子讀初中、高中的想法,“誌願服務增強了當地群眾(zhong) 對子女教育的關(guan) 注度,助推了當地控輟保學工作。”李春亭說。

  受益誌願服務的不僅(jin) 是當地村民,大學生們(men) 也在民族山鄉(xiang) 的生活和調研中,被各民族的深厚文化所震撼。

  2020年暑假,李秋嬌和同學們(men) 在孟連縣娜允鎮賀雅小組為(wei) 拉祜族同胞開展拉祜文和漢語培訓,在講到環保話題時,一位村民說,《牡帕密帕》(拉祜族的長篇詩體(ti) 創世神話,被列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記者注)中說,拉祜族祖先是從(cong) 葫蘆裏出來的,12種動物把拉祜族的祖先撫養(yang) 長大,祖先一直教育我們(men) 要尊重自然,要懂得感恩。

  “村民智慧的闡釋,讓我們(men) 體(ti) 會(hui) 到,各民族一直在用自己的文化和信仰來保護自然,他們(men) 對自然、對文化、對一切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是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的。”李秋嬌說。

  截至目前,雲(yun) 南民族大學民漢雙語誌願服務已在雲(yun) 南1284個(ge) 村寨開展誌願服務2568場,參與(yu) 誌願者5249人次,服務時長近4萬(wan) 小時,5萬(wan) 餘(yu) 名群眾(zhong) 受益。2020年、2021年,該項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誌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銅獎,並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2020年,雲(yun) 南民族大學團委被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目前,學校已將《民漢雙語誌願服務》課程納入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服務國家和民族發展。”李春亭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