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中小學課後服務如何叫好又叫座

發布時間:2021-05-31 11:0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4月27日,在貴州省錦屏縣三江鎮潘寨大公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誌願者帶著孩子們(men) 玩“老鷹抓小雞”遊戲、下五子棋、指導小學生觀察龍蝦的特征。

  近年來,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為(wei) 解決(jue) 易地移民搬遷小區小學生下午放學後無人看管的問題,設立“四點半課堂”,組織誌願者在下午四點半到六點之間,對小學生進行課業(ye) 輔導和組織開展趣味活動等,滿足學生課後學習(xi) 及發展興(xing) 趣愛好的需求,深受學生及家長歡迎。楊曉海/攝(新華社發)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習(xi) 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十九次會(hui) 議。會(hui) 議指出,義(yi) 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jue) 。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nei) 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yu) 全麵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會(hui) 議指出,要鼓勵支持學校開展各種課後育人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you) 化教師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

  開展中小學課後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jue) “三點半”接送難題等實際困難的重要舉(ju) 措。中央深改委這次會(hui) 議釋放出明確的信號,表明對校外培訓徹底治理的決(jue) 心,也為(wei) 中小學課後服務政策落地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7年,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提出要求;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提出針對“課後三點半”難題,要求各地要強化中小學校在課後服務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0月,全國已有29個(ge) 省份出台了中小學課後服務政策,30個(ge) 省會(hui) 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製定了具體(ti) 實施辦法。

  中小學課後服務現狀如何?是什麽(me) 原因導致這種現狀?還有哪些措施急需改進?2019-2020年,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在山東(dong) 、廣東(dong) 、湖南、湖北、廣西、四川等六省份進行實地調研,對中小學課後服務有關(guan) 內(nei) 容進行了專(zhuan) 項調查。課題組分別對省會(hui) 城市、地級市及縣級市的中小學進行抽樣調查,樣本涵蓋東(dong) 中西部地區130餘(yu) 所中小學的一萬(wan) 餘(yu) 名學生。

  中小學課後服務怎麽(me) 樣

  課題組調查的數據顯示,在中小學課後服務上,沒有參加過課後服務的占比約51%,參加中小學課後服務的占比約49%,即大約一半的學生參加過課後服務。

  課題組實地調研發現,中小學課後服務形式多樣,大致可以分為(wei) 四種類型:一是學校主導模式,如廣東(dong) 等地,以學校為(wei) 主體(ti) ,利用學校師資和場地優(you) 勢提供課後服務;二是家委會(hui) 主導模式,如湖北和山東(dong) 等地,以家長委員會(hui) 為(wei) 組織主體(ti) ,依托學校的場所開展課後服務;三是校外機構主導模式,如江蘇和福建等地,鼓勵校外機構和學校密切合作,調動校內(nei) 外教育資源,共同開展課後服務;四是社區主導模式,如四川和廣西等地,以社區工會(hui) 和團組織等為(wei) 主體(ti) ,借助社區圖書(shu) 館、博物館等資源,為(wei) 社區內(nei) 中小學生學生提供課後服務。

  家長最關(guan) 心課後服務的哪些內(nei) 容呢?課題組調查的數據顯示,孩子的人身安全(87.5%)、內(nei) 容安排(82.7%)和課後服務效率(78.2%)是家長最關(guan) 心的三個(ge) 方麵。可見,大部分家長對中小學課後服務的安全保障和高質量高效率充滿了期待。

  是什麽(me) 原因驅使學生參加中小學課後服務呢?課題組的調查顯示,32%的學生表示“父母上班沒時間接送”,22.5%的學生認為(wei) “自己學習(xi) 成績差”,有26.3%的學生表示“別人都參加”,也有19.1%的學生表示“學校或教師有要求”。從(cong) 主觀願望來說,81.4%的學生表示“完全自願”,18.6%的學生認為(wei) 參加中小學課後服務“並非自己的意願”。課題組分析,中小學生參與(yu) 課後服務的原因多種多樣,除了父母工作忙、學生學習(xi) 需要補習(xi) 外,也有部分學生是盲目跟風,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是迫於(yu) 學校或教師的壓力,本是學生按需參加,卻變成了“被自願”同意。

  課題組分析,課後服務之所以受到學生的歡迎,一方麵它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課內(nei) 教育差距,另一方麵能為(wei) 家庭教育缺位和社會(hui) 教育失範的學生進行優(you) 質替代。

  中小學課後服務怎麽(me) 啦

  (一)課後服務對象沒有全覆蓋,部分學生成為(wei) “被遺忘”的對象

  《意見》將課後服務的對象界定為(wei) 中小學生,並著重要求課後服務要優(you) 先保障留守兒(er) 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等急需服務群體(ti) 。在2021年2月23日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呂玉剛司長表示,要推動落實義(yi) 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

  課題組實地調研發現,目前課後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但部分農(nong) 村地區的學校學生,尤其是寄宿生不在課後服務的範圍之內(nei) 。

  課題組分析,由於(yu) 城鎮化和父母外出務工等因素的影響,農(nong) 村的寄宿製學校占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不少農(nong) 村小學還有相當比例的低齡寄宿生。由於(yu) 這部分學生群體(ti) 長期在學校寄宿,基本不存在“課後三點半”接送難題,加上所在縣(區)財力不濟,難以承受“政府購買(mai) 服務”“財政補貼”等方麵的壓力,因此這些寄宿製學校基本上沒有開展中小學課後服務。

  此外,學生群體(ti) 少和教師素質不高等因素導致課後服務難以形成氣候,不少農(nong) 村小規模學校也是中小學課後服務“遺忘”的角落。課題組就此與(yu) 部分縣(區)教育局負責人訪談時,他們(men) 也覺得很無奈:一方麵,他們(men) 很希望農(nong) 村學校尤其是寄宿製學校和農(nong) 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能在“課後三點半”參加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滿足他們(men) 全麵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麵,迫於(yu) 地方財政和師資等多方麵的壓力,他們(men) 不得不“望洋興(xing) 歎”。

  (二)課後服務經費保障問題突出,部分經濟困難家庭難以支付課後服務費用

  《意見》明文規定:不斷完善經費保障機製,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yu) 課後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嚴(yan) 禁以課後服務名義(yi) 亂(luan) 收費。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省會(hui) 城市,中小學課後服務費用全部由政府財政負擔,有力地推動了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也有不少地方尤其是中等城市,因政府財力有限,采取成本分攤的方式,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參加課後服務學生所在家庭承擔部分費用。

  但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縣(區)財力困乏,課後服務的費用全部由學生所在家庭承擔。課題組的調查數據顯示,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縣(區),學生每月交納的課後服務費用上,平均為(wei) 138.16元。課題組認為(wei) ,對於(yu) 經濟寬裕的家庭來說,這筆費用並不多,但是對於(yu) 經濟困難家庭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三)課後服務內(nei) 容不豐(feng) 富,部分課後服務異化為(wei) “集體(ti) 教學或補課”

  《意見》明文規定:課後服務內(nei) 容主要是安排學生做作業(ye) 、自主閱讀、體(ti) 育、藝術、科普活動,以及娛樂(le) 遊戲、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xing) 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兒(er) 童的影片等,提倡對個(ge) 別學習(xi) 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輔導幫助。

  課題組調查的數據顯示,中小學課後服務內(nei) 容占前三位的分別是做作業(ye) (87.6%)、自主閱讀(78.2%)和拓展訓練(61.9%),其次是體(ti) 育(53.3%)、興(xing) 趣小組(50.9%)和藝術(46%),占後三位的分別是娛樂(le) 遊戲(38.4%)、科普活動(43.8%)和觀看適宜兒(er) 童觀看的電影(30.2%)。

  課題組認為(wei) ,一方麵,中小學課後服務內(nei) 容豐(feng) 富多彩,但另一方麵,也存在服務內(nei) 容參差不齊、有特色的服務內(nei) 容偏少等問題。

  《意見》還明文規定:堅決(jue) 防止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wei) 集體(ti) 教學或“補課”。但課題組調查的數據顯示,參與(yu) 課後服務的學生中,僅(jin) 49%的學生表示沒有參加“集體(ti) 教學或補課”,偶爾參加的占比20.2%,有時參加的占比13.4%,經常參加的占比17.4%。課題組認為(wei) ,這表明盡管國家三令五申禁止將“課後服務三點半”異化為(wei) “集體(ti) 教學或補課”,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參與(yu) 其中。

  (四)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壓力劇增,但部分教師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獎勵

  課題組實地調研發現,課後服務延長了教師的工作時間,增加了他們(men) 的工作負擔和心理壓力,擠占了備課、教研、學習(xi) 時間,影響他們(men) 正常的生活和休息。在課題組進行的訪談中,有些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表示,學校教學工作本來就非常繁重,額外增加課後服務的任務後,實在忙不過來”。額外的付出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但由於(yu) 一些地方財政緊張、支付教師報酬無政策依據等原因,導致部分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報酬偏少甚至是無償(chang) 勞動。並且,由於(yu) 配套政策不到位,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並未在職稱評定和評先評優(you) 等方麵得到相應的照顧,因此他們(men) 的積極性並不高。

  課題組建議,給予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相應的待遇和優(you) 惠條件,才能更好地維護教師的尊嚴(yan) 與(yu) 權益,補償(chang) 教師的付出,穩定教師隊伍,切實保障課後服務可持續性。

  中小學課後服務怎麽(me) 辦

  為(wei) 此,課題組提出五點建議:

  (一)采取有力措施實現課後服務全覆蓋

  第一,遵循自願和協商的原則。中小學課後服務屬於(yu) 非義(yi) 務教育時間,必須采取自願的原則,在保證課後服務範圍全覆蓋的同時,絕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學校以課後服務的名義(yi) 強迫學生參與(yu) 。並且,課後服務的經費來源、開支、課程內(nei) 容和教師報酬等,學校應積極和家長委員會(hui) 進行協商,絕不允許“一刀切”。

  第二,優(you) 先照顧留守兒(er) 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等特殊群體(ti) 。堅持補償(chang) 性正義(yi) 的原則,課題組建議,地方政府要將上述特殊群體(ti) 主動納入課後服務的對象,為(wei) 他們(men) 提供豐(feng) 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內(nei) 容,經濟困難的家庭可由縣(區)級政府兜底,也可通過社會(hui) 化扶助的形式加以解決(jue) 。

  第三,保證農(nong) 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製學校課後服務順利開展。對於(yu) 缺少師資的教學點,課題組建議,可采取以購買(mai) 公共服務和誌願者服務等多種方式,農(nong) 村寄宿製學校也要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要享受額外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或課時補貼,經費主要由縣級政府承擔省級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二)豐(feng) 富課後服務的內(nei) 容和形式

  第一,建立課程研發團隊。研發團隊由學校教師或校外第三方機構組成,經過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認定資質後,進行課後服務課程的開發。學校通過家長委員會(hui) 采取購買(mai) 公共服務的方式,公開采購優(you) 質的課後服務課程。

  第二,豐(feng) 富課後服務的內(nei) 容。在不增加學生課業(ye) 負擔的前提下,由學校或第三方機構在課後服務時間內(nei) 開展藝體(ti) 、科技、拓展訓練等特色課程。並且,要將校內(nei) 課後服務拓展到校外,如科技館、博物館、圖書(shu) 館、體(ti) 育館,甚至企業(ye) 、車間和街道社區等。鼓勵學校和第三方機構共同開發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課後服務,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三)完善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製

  第一,實行“財政撥款+合理收費”的保障機製。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和消費的競爭(zheng) 性的中小學課後服務是準公共產(chan) 品,不單純是市場行為(wei) ,應該由政府和市場共同承擔,“財政撥款+合理收費”是中小學課後服務的合理選擇,歐美發達國家也大都采取財政撥款和家長自願交費的方式。

  課題組建議,課後服務按照基礎性服務和延展性服務進行分類,前者主要由財政撥款解決(jue) ,經濟困難的縣(區)由國家和省級政府通過轉移支付給予支持,後者則根據服務的內(nei) 容收取額度不等的費用,依照“學生自願,據實收取,及時結算,定期公布”的原則,絕不允許強行攤派。

  第二,加大對課後服務收費的監管力度。要製定詳實的課後服務收費管理細則,落實收費保障措施;將收取的費用全部納入財務專(zhuan) 戶管理、專(zhuan) 款專(zhuan) 用,資金的用途要據實列支,不能挪作他用。建立課後服務收費的監督機製,保證收取的費用和資金在使用上公開透明,堅決(jue) 杜絕暗箱操作。

  (四)優(you) 化課後服務師資配置

  第一,精心調配課後服務的師資。一方麵,鼓勵教職工發揮特長、跨學科指導參與(yu) 課後服務的學生。發揮家長委員會(hui) 的作用,廣泛動員學生家長、民間藝人和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等提供公益性服務。另一方麵,采取購買(mai) 公共服務的方式,聘請文化、體(ti) 育、科技、衛健等部門及科協、文聯、美協、書(shu) 協等組織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還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的人才,到學校組織課後服務活動。

  第二,合理支付教師課後服務報酬。課後服務屬於(yu) 非工作時間,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相關(guan) 部門在核定學校績效工資總量時,要考慮學校開展課後服務的因素;學校核定教師績效工資時,要將教師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時間和精力納入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範疇。學校在職稱評定和評先評優(you) 時,優(you) 先考慮積極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教師。對於(yu) 校外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由雙方協議確定勞務報酬,通過專(zhuan) 款專(zhuan) 用的方式保證按時到位。

  (五)加強課後服務的管理和評估

  對課後服務嚴(yan) 格實行事前事中事後跟蹤管理,從(cong) 課後服務的申請審核,到課後服務的內(nei) 容和師資,再到課後服務的質量,形成全封閉的課後服務治理環,保證課後服務有序開展。並且,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及時對課後服務進行評估,包括課後服務的內(nei) 容、課後服務質量、學生及家長滿意度和課後服務目標的實現情況等,實現課後服務良性發展。

  開展各種課後育人活動,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治理校外培訓亂(luan) 象的有效措施,也是滿足學生個(ge) 性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作為(wei) 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課後服務是學校教育的拓展和補充,為(wei) 推動基礎教育生態調整和優(you) 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付衛東(dong) 為(wei) 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曾新為(wei) 該校教授,馮(feng) 衛國為(wei) 該校教研室研究人員,譚傑文為(wei) 該校碩士研究生)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