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第一個暑假生活
我對西藏最初的印象,來源於(yu) 那擁有70年曆史的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翻開相冊(ce) ,就仿佛翻開了一頁頁曆史。作為(wei) 十八軍(jun) 的後代,從(cong) 小的家風熏陶、耳濡目染,讓我愛上了雪域高原,愛上了勤勞樸實的藏家兄弟姐妹,我也深深的為(wei) 我十八軍(jun) 第四代這身份感到自豪。為(wei) 了深刻體(ti) 會(hui) 和傳(chuan) 承好十八軍(jun) 精神,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我參加了一個(ge) "十八軍(jun) 子弟重走父輩路”小分隊在拉薩的活動。
七月十六號,我隨著小分隊的叔叔阿姨們(men) ,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譚冠三紀念園,深深為(wei) 譚冠三將軍(jun) 生前為(wei) 西藏人民鞠躬盡瘁、死後雪域埋忠骨的偉(wei) 大奉獻精神而感動不已。
七月十七號,我們(men) 來到拉薩西郊烈士陵園,憑吊在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曆次鬥爭(zheng) 中犧牲的先輩們(men) ,把我們(men) 的哀思和敬仰送到烈士的墓前。
圖為(wei) 瞻仰譚冠三紀念園
七月二十五號我們(men) 一家三代又到了山南烈士陵園。
我們(men) 一家三代在曾祖父遺像前
站在曾祖父的遺物前,看著眼前的記錄,我似乎回到十八軍(jun) 進藏的那段艱苦歲月。1950年3月,我的曾祖父楊軍(jun) ,時任52師154團政委,和其他前輩一起率領北路先遣部隊從(cong) 樂(le) 山出發,踏上西進雪域的漫漫征途,拉開了統一祖國大陸偉(wei) 大鬥爭(zheng) 的序幕。一路艱辛,一路戰鬥,最後進抵西藏邊陲重鎮亞(ya) 東(dong) ,實現了“把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的莊重誓言。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繼續選擇留在了羌塘草原、藏南穀地、年楚河畔,懷著對藏族同胞的一往深情,堅守在這片厚土上,年複一年地耕耘著希望、播灑著文明和富裕。這一呆就是一輩子。曾祖父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年僅(jin) 39歲。
曾祖父在進軍(jun) 西藏誓師大會(hui) 上
離開烈士陵園,我們(men) 又懷著崇敬的心情去拜望了陳明英老人,陳明英老人13歲就報名參了軍(jun) ,成為(wei) 了十八軍(jun) 的一名宣傳(chuan) 員。西藏民主改革後,她根據組織的安排,來到西藏洛紮縣工作,一幹就是30年。老人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西藏。
拜望陳明英老人
假期即將結束,我走訪十八軍(jun) 老前輩的行程也將暫告一段落,但是十八軍(jun) 進藏的點點滴滴和老前輩偉(wei) 大奉獻精神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裏,正是他們(men) 矢誌不渝的信念,對雪域高原的眷戀,對藏族同胞深愛,70年的時間,給西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的貧瘠之地,現在繁花似錦,曾經荒涼的高原上築起了巍峨大廈。
作為(wei) 十八軍(jun) 第四代、老西藏軍(jun) 人的孩子,我更加堅定了傳(chuan) 承十八軍(jun) 精神的信念,加深了對西藏高原和藏族同胞的熱愛。將繼續追隨著他們(men) 的足跡走下去,立誌完成那些未完成的事業(ye) ,定會(hui) 實現他們(men) 的心願。這也是我們(men) 十八軍(jun) 子弟,西藏軍(jun) 人的孩子們(men) 永遠不變的情懷,老西藏精神也將會(hui) 永遠傳(chuan) 承下去。(新利平台 文/臧一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和金融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
近日,來自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和金融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拉薩市和林芝市開展“老西藏精神”專題宣講,並調研當地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詳細] -
逐夢青春 中國農大社團赴西藏日喀則進行暑期實踐
“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與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來到西藏自治區進行實地觀察、學習,感受當地百姓生活的變化,對我們每一個人的觸動都很大。”[詳細] -
暑期實習,你的目標達成了嗎?
二那年臨近暑假,全班同學都在興奮地憧憬著即將到來的實習。師兄師姐提前“打預防針”,說一兩個月時間,很多單位不會太把學生當回事兒,頂多讓你端茶送水,幹幹雜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