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新學期 新變化——秋季開學首日見聞

發布時間:2021-09-02 15:04:00來源: 新華網

  9月1日,全國多地中小學迎來開學第一天。這是實施“雙減”政策後的首個(ge) 新學期,也是《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正式實施的首日。

  記者在北京、廣東(dong) 、江蘇等地采訪發現,新課堂、新作業(ye) 、新課間讓孩子更好回歸校園主陣地,豐(feng) 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化解家長“三點半”焦慮,學校、家庭、社會(hui) 正整合資源共育新時代追夢人。

  回歸主陣地:課堂提質量 課後保服務

  1日,遼寧丹東(dong) 市413所學校1.5萬(wan) 餘(yu) 名老師簽訂了“雙減”承諾書(shu) ,內(nei) 容包括保證“零起點”教學、保證親(qin) 自批改作業(ye) 等。這個(ge) 秋季新學期,“雙減”成為(wei) 關(guan) 鍵詞。

  “隻有課堂上做‘加法’,讓學生吃透知識,才能確保學習(xi) 質量,不背離‘雙減’的意義(yi) 。”東(dong) 北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小學校長王廷波說。

  經過開學前一周兩(liang) 輪的集體(ti) 備課,長春市解放大路小學對新學期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新的設計和探索——創設情境、激趣設疑、合作探究,向課堂要質量。

  在長沙市雅禮洋湖實驗中學,老師會(hui) 提前進入課堂,與(yu) 學生進行交流,問短板、明難點,掌握最真實的“學情”,以此調整自己的教學內(nei) 容和策略。

  在全國首批“雙減”試點城市之一的江蘇南通市,市民安錦發現女兒(er) 新學期課表上最顯著的變化是多了課後服務的時間,而且明確“禁止挪作他用”。

  據了解,南通的中小學將實施工作日課後服務製度,小學開展工作日每周5天、每天不少於(yu) 2小時的“5+2”課後服務;初中學校提供工作日晚自習(xi) 服務,服務時間一般到20時30分左右結束。

  這讓雙職工家庭的安錦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之前放學早,隻能讓爺爺奶奶接孩子去輔導機構做作業(ye) ,對老人和家庭都是負擔。”

  在廣州,除了盤活校內(nei) 資源外,各校還積極引入第三方機構加入課後服務中。廣州市第一中學依托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院士星光》開展課後服務,同時與(yu) 荔灣區青少年宮合作,開展課後服務項目探究,涵蓋無人機、國畫書(shu) 法、粵劇表演等內(nei) 容。

  江西省萍鄉(xiang) 市上栗縣則在留守兒(er) 童較多的農(nong) 村地區,利用村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愛心書(shu) 屋”等場所,組織文化誌願者和退休教師,免費開展課後托管服務。

  回歸規律:新作業(ye) 新課間

  “大家回家看看家裏的日曆,找找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是30天?”這是在吉林省長春市東(dong) 北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小學的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完成的一項實踐作業(ye) 。該校教師李密說,通過這種方式,減少機械式、重複性的作業(ye) ,讓學生找到數學的樂(le) 趣,也更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

  “作業(ye) 改革”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校長楊梅說:“新學期,我們(men) 力求通過高質量的作業(ye) 管理方式,提升教育質量。學校要求老師針對學生的學習(xi) 情況,將作業(ye) 進行分層。同一個(ge) 班的同學,每天留的作業(ye) 可能不一樣。”

  廣州番禺區市橋中心小學校長柯中明說,書(shu) 麵作業(ye) 不留回家,學生回家以後完成“四個(ge) 半小時”,即半小時家務勞動、半小時親(qin) 子閱讀、半小時親(qin) 子交流、半小時才藝拓展。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提出,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遊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

  為(wei) 了打破“安靜的課間十分鍾”,一些學校進行了專(zhuan) 門的設計。柯中明說,學校開學前在校園增加了假山、魚池等小景觀,把圖書(shu) 館從(cong) 四樓搬到一樓,孩子們(men) 可以在操場奔跑、遊戲,也可以觀魚賞景、閱讀圖書(shu) 。

  遼寧省丹東(dong) 市實驗小學學生處主任張華平說,課間十分鍾應該真正還給孩子,“我們(men) 提倡走出教室,在操場上開展班級特色活動,例如以班級為(wei) 單位,引導孩子們(men) 跳繩、踢毽子、丟(diu) 沙包。”

  回歸初心:以人為(wei) 本 健康安全

  針對網絡沉迷等問題,《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提出,學校可以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等智能終端產(chan) 品進入學校或者在校園內(nei) 使用。不少老師和家長對此非常認同,認為(wei) 終於(yu) 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孩子說“不能帶手機到學校”。

  多位家長表示,近年來,手機、智能手表等產(chan) 品成了孩子的“標配”,而這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也影響孩子視力和健康成長。

  “手機堅決(jue) 禁止帶入校園,電子手表等智能終端產(chan) 品則‘限製進校園,禁止進課堂’。”張華平說,對於(yu) 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需要提出申請並經學校審核通過後,可以將電子手表帶入校園,入班前交給班主任統一保管,放學時取走。

  隨著“雙減”等政策落地,家長的心態也在發生改變。

  廣州番禺區薈賢小學校長黃慧英說,從(cong) 目前課後服務報名人數來看,學生的參與(yu) 度大大提升,說明家長對“雙減”政策的認可和期待。

  “原先需要抽大把時間,送孩子去不同的機構學習(xi) ,時間和金錢成本高,同時家長也深感疲倦。現在可以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和孩子一起放鬆一下。”無錫市一位家長馮(feng) 冰說。

  北京十一學校豐(feng) 台小學一位一年級家長說:“我非常支持‘雙減’,可以幫助家長從(cong) ‘雞娃’‘內(nei) 卷’的思路中走出來,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記者鄭天虹、王瑩、李雙溪、趙琬微、楊丁淼、謝櫻、黃浩然、李恒、陳席元)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