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一:青藏高原是我生命的根,是我科研的根
吳天一,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zhuan) 科醫院原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高原醫學事業(ye) 的“拓荒者”。從(cong) 醫一輩子,吳天一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高山、冰川、草地上度過。崎嶇的道路險象環生,多次車禍造成肩胛骨、髕骨、肋骨、腓骨、股骨等14處骨折。
1951年,吳天一考入中國醫科大學,畢業(ye) 後即與(yu) 妻子隨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到朝鮮平壤醫院工作。1958年,他響應祖國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來到青海。
缺氧、疲勞、頭痛欲裂等一係列的高原反應,擊倒了不少初來青藏高原的年輕人,引起了對醫學有著敏銳洞察力的吳天一的關(guan) 注,隨後他又注意到,在一場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有士兵發生急性高原病,造成部隊減員。經濟開發和邊疆防衛同時被高原病困擾,深深地刺激了吳天一。從(cong) 那時起,他萌發了尋找有效應對高原病辦法的念頭,他把研究方向鎖定在高原醫學領域。
1978年,吳天一和同事共同創建了我國第一個(ge) 高原醫學專(zhuan) 業(ye) 研究機構——青海高原醫學研究所。為(wei) 了全麵掌握各種急慢性高原病,他開始帶隊前往海拔4000米以上的果洛、玉樹等地調研,實地了解生活在這些高海拔地區人群的生理特征和各種急慢性高原病。
1979年至1985年,吳天一主持了曆時7年之久、覆蓋10萬(wan) 人之眾(zhong) 的急、慢性高原病大調查。他對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果洛、玉樹、唐古拉等地藏族和漢族人群生理特征及各種急慢性高原病進行了調研,先後治療了上萬(wan) 例患者,獲取了大量的臨(lin) 床資料和數據。
1981年,吳天一失散多年的家人通過他發表在報紙上的一篇文章,幾經周折聯係到了他。
年邁的父母讓他前往美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也希望他留任工作。吳天一明白,這一去不僅(jin) 能與(yu) 家人團聚,也會(hui) 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但自己的理想將永遠無法實現。在使命和責任麵前,他毅然決(jue) 然地選擇了留下。在給父母的回信中,吳天一寫(xie) 道:“高原醫學隻能誕生在青藏高原,這裏是我科研的根,甚至也可以說是我事業(ye) 生命的根。”
2001年,吳天一當選為(wei)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青藏鐵路破土動工。作為(wei) 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是青藏鐵路麵臨(lin) 的三大世界性難題。每年有數萬(wan) 工人在海拔4000米至5072米的唐古拉山作業(ye) 。高寒缺氧對鐵路建設者的身體(ti) 健康是一個(ge) 嚴(yan) 重的威脅,這是建設高原鐵路的一大世界性難題,也是對高原醫學的嚴(yan) 峻挑戰。
在擔任青藏鐵路高原醫學顧問和高原生理研究組組長期間,吳天一指導建起45個(ge) 供氧站、38個(ge) 高壓艙站,開展高原病防治知識普及,提出了“高壓艙、高壓袋、高流量吸氧”及“低轉、低轉、再低轉”的三高三低急救措施,建立健全衛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為(wei) 做好群防群治,他在鐵路沿線作了多次高原病防治知識的科普報告,並撰寫(xie) 了《高原保健手冊(ce) 》和《高原疾病預防常識》送到最前沿的每一個(ge) 施工者手中。
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了7.1級強烈地震。已過古稀之年的吳天一當即請戰。16日早晨趕到災區時,成為(wei) 最早到達的高原病防治醫療隊。在玉樹的那些天,吳天一每天早上五時起床,去災情最重的幾個(ge) 村子,講解什麽(me) 是肺水腫、腦水腫,怎麽(me) 搶救。晚上11時拖著疲憊的身體(ti) 回到駐地,還需要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他在救護車上湊合了兩(liang) 三個(ge) 晚上之後,才住上了軍(jun) 用帳篷。
2020年底,吳天一“靠著一隻眼睛整整寫(xie) 了三年”的《吳天一高原醫學》終於(yu) 問世。340萬(wan) 字凝結了他幾十年來在高原醫學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思想。
“我代表黨(dang) 中央,向‘七一勳章’獲得者,表示熱烈的祝賀!致以崇高的敬意!”2021年6月29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聲音,從(cong) 人民大會(hui) 堂傳(chuan) 遍大江南北。吳天一,這個(ge) 從(cong) 青海走出來的第一位本土院士,成為(wei) 了青海第一位獲得“七一勳章”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張曉英 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尼瑪紮西:無私奉獻育桃李 平凡崗位寫春秋
三尺講台、一顆愛心,潛心育人、回報社會,這是尼瑪紮西一直堅守的職業信念。尼瑪紮西是西藏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教授,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候選人。[詳細] -
卓嘎:西藏自治區第一位氣象學女博士
今年3月,全國婦聯授予全國993人“巾幗建功標兵”稱號。其中,西藏高原大氣環境科學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西藏自治區第一位氣象學女博士卓嘎正名列其中。[詳細] -
來西藏藏醫藥大學聽一堂現代藏醫課
來自林芝市工布江達縣的格桑朗傑跟隨老師的引導,讀著《四部醫典》的原文,還要時常對照根據該典籍編寫的《藏醫方劑學》新教材查看詳解,掃清古書典籍中難以理解的字句段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