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專家支招甘肅長城資源合理利用籲突出使命感促文旅融合

發布時間:2021-09-15 09: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專(zhuan) 家支招甘肅長城資源合理利用籲突出使命感促文旅融合
圖為(wei) 2020年4月,嘉峪關(guan) 懸壁長城。(資料圖) 楊豔敏 攝

  “甘肅是長城資源大省。秦、漢、明三代萬(wan) 裏長城的西端都在甘肅境內(nei) ,總裏程達4000公裏,占全國長城總長度的四分之一。”甘肅省社科院副院長王俊蓮近日提出,要突出甘肅長城文化傳(chuan) 承使命感,開創甘肅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新局麵。

  近日,“明清時期河西走廊社會(hui) 變遷”學術研討會(hui) 在甘肅武威舉(ju) 辦,進一步梳理了明清時期河西走廊政治、經濟、軍(jun) 事、社會(hui) 、文化及民族交流融合的曆史變遷,旨在推動曆史文化資源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

  王俊蓮介紹說,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和旅遊融合發展有利於(yu) 整合當地長城文化資源,提升當地長城保護利用整體(ti) 水平,其對文旅融合發展程度的要求是適度的,一旦變成純粹的旅遊風景區,會(hui) 帶給長城資源的巨大損害,如何科學把握適度原則將麵臨(lin) 較大困難。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在長城(甘肅段)內(nei) ,景泰縣明長城索橋堡段、玉門花海漢長城於(yu) 2020年底被確定為(wei) 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其中,索橋古渡始建於(yu) 漢唐,將黃河、長城、古渡融為(wei) 一體(ti) ,黃河文化、絲(si) 路文化、長城文化交匯於(yu) 一點,遙相輝映,實屬罕見;花海漢長城遺址,則是河西走廊漢代長城遺址中保存較完好的地段之一。


圖為(wei) 2021年7月26日,航拍明代萬(wan) 裏長城西部的起點——萬(wan) 裏長城第一墩。(資料圖) 高展 攝

  王俊蓮指出,甘肅長城分布廣,線路較長,既要保護長城生態,又要凸顯保護國家文化符號,在相對集中管理和文旅融合發展上,對於(yu) 經濟欠發達省份甘肅而言,需要巨大的物力財力支撐,這將會(hui) 麵臨(lin) 許多困難。

  另外,甘肅一些長城本體(ti) 年代久遠,曆經風雨剝蝕,自然倒塌現象較為(wei) 嚴(yan) 重,人為(wei) 破壞情況也不容忽視。這些均給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帶來了困難,旅遊的可觀賞性、可體(ti) 驗性或大打折扣。

  王俊蓮對此建議,要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與(yu) 旅遊融合發展頂層設計,探索由政府買(mai) 單、政府建設,對民眾(zhong) 免費門票旅遊的國家文化公園形式。在營利性旅遊線路設計中,引入免費旅遊項目,並將其作為(wei) 團旅必遊項目。

  王俊蓮建議,建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15省跨區域協同機製,共同促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旅遊融合發展經驗交流。推進省內(nei) 部門聯動、共商共建,共同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和旅遊融合發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