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享受與全日製研究生同等待遇 部分“非全日製”研究生求職仍受限製
近日,有群眾(zhong) 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台反映“非全日製”研究生在就業(ye) 中遭遇不平等對待。
根據線索,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組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現,“非全日製”研究生遭到不平等對待的現象的確存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營造平等環境。
部分“非全日製”研究生遭招聘限製
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製和“非全日製”教育形式。發展“非全日製”研究生教育,是促進我國終身教育發展的重要舉(ju) 措。2016年,為(wei) 推進全日製和“非全日製”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統籌全日製和非全日製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製和“非全日製”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yang) 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曆學位證書(shu) 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非全日製”研究生與(yu) 全日製研究生學曆類型同為(wei) 普通高等教育,區別在於(yu) ,“非全日製”隻是采取了靈活授課時間,學習(xi) 方式不同,在考試、錄取、論文、答辯等方麵的要求與(yu) 全日製研究生完全一致。正因為(wei) “非全日製”更加靈活的授課時間,受到許多職場人士青睞。
2020年2月,教育部、中組部、人社部、公安部、國資委等五部委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非全日製研究生就業(ye) 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ye) 單位及國有企業(ye) 公開招聘中,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ye) 機會(hui) ,不得設置與(yu) 職位要求無關(guan) 的報考資格條件。
督查組發現,在部分省份,“非全日製”研究生與(yu) 全日製研究生相比,在就業(ye) 中仍存在不同待遇:
——部分事業(ye) 單位、企業(ye) 招聘隻青睞全日製研究生。廣西某高校“非全日製”研究生小吳告訴記者,他在求職時發現不少崗位自己不能報考。
督查組發現,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等招聘公告明確要求“全日製大學本科及以上”。
同時,來賓市人民醫院等在招聘編外人員公告中明確要求應聘者須是全日製研究生。
對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一位處長解釋稱,政府部門、事業(ye) 單位編製外人員招聘不需通過上級單位審核,不在其監管範圍內(nei) 。
——一些地區“非全日製”研究生待遇不及全日製研究生。在廣西欽州市、北海市麵向全國的招聘公告中,明確規定一些補貼隻給全日製研究生;桂林市、南寧市、玉林市則以內(nei) 部文件的形式,將一些補貼限製在全日製研究生範圍內(nei) 。
問題出現有多重因素
督查組認為(wei) ,造成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麵:
——部分用人單位不認可“非全日製”研究生學曆“含金量”。廣西某企業(ye) 負責人告訴記者,許多高校的全日製和“非全日製”在錄取方式上有差異,兩(liang) 種研究生的“含金量”不一樣。不少用人單位認為(wei) ,“非全日製”研究生在學業(ye) 水平上不及全日製研究生。
——有關(guan) 政策沒有規定。根據2013年財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學業(ye) 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學業(ye) 獎學金範圍覆蓋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內(nei) 的全日製研究生,該辦法沒有提及“非全日製”研究生獎學金相關(guan) 事項。
督查組發現,有高校不給“非全日製”研究生提供平等的出國交流機會(hui) 。例如,某高校官網上公開的文件顯示,對出國交流資助的要求為(wei) ,“同等條件下,優(you) 先資助全日製博士研究生。”
建議多方共同努力營造平等環境
督查組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健全公平的選人用人政策體(ti) 係。建議教育、組織、人社、公安、國資等部門加強協同,落實“非全日製”研究生與(yu) 全日製研究生在就業(ye) 招聘、人才選錄上的平等地位,並建立投訴和糾紛解決(jue) 機製。
二是持續完善“非全日製”研究生招生、培養(yang) 模式。針對“非全日製”教育特點,實行更有針對性的招生選拔、教學和課程設置方式,增強教育的包容性,在發放獎學金、參加學術交流等方麵製定平等的規則,完善高質量的“非全日製”研究生教育機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什麽樣的人能從事校外培訓? 兩部門設門檻劃紅線
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的管理,製定科學的招聘、過程監測與退出機製是新階段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治理的關鍵環節。而從業人員的科學管理,是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優質發展的抓手。[詳細] -
本專科生每年最高1.2萬元 研究生每年最高1.6萬元 國家助學貸款最高額度提高
“2010年以來,國家助學貸款發放金額保持穩定增長,年均增長12.7%。2020年國家助學貸款發放378億元,資助學生506萬人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重要經濟支持。”歐文漢說。 [詳細] -
金融防詐騙宣講活動將走進全國16所高校
2021“健康消費觀·青春零負擔”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線下活動今天在電子科技大學啟動。來自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公安機關等機構的專業人士為大學生揭示了生活中常見的消費、金融騙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