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教有真情 育無止境——記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

發布時間:2021-09-16 14:13:00來源: 《人民日報》

  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內(nei) ,伴著快板節奏,脆生生的童音正將100年前一大會(hui) 議召開的曆史故事講得既通俗易懂,又活潑生動。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開講時,有一位老師一直用讚許、堅定的眼神默默鼓勵他們(men) 。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

  “教有真情,育無止境”,一走進盧灣一中心小學一樓大廳,人們(men) 就能看到的這句教育理念,用來概括吳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用孩子們(men) 自己的語言,給同齡人講黨(dang) 史”

  盧灣一中心小學毗鄰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多年前,兼任少先隊輔導員的語文老師吳蓉瑾在參觀一大會(hui) 址時發現孩子們(men) 聽講解不太認真,便在學校支持下展開調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專(zhuan) 門為(wei) 小學生觀眾(zhong) 服務的講解員隊伍,讓孩子們(men) 自己寫(xie) 講解稿,用孩子們(men) 自己的語言,給同齡人講黨(dang) 史!”吳蓉瑾說,想出這個(ge) 新點子以後,她帶領學生一同學黨(dang) 史、一同討論撰寫(xie) 講解稿、一同磨煉演講技巧。“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由此成立。

  這支“紅喇叭”,至今已培養(yang) 了千餘(yu) 名小講解員,誌願講解場次超千場,已拓展出了滬語講解、英語講解、快板演出、連環畫展示等多種形式。每一個(ge) 雙休日和節假日,隻要沒有出差和工作,吳蓉瑾都會(hui) 站在一旁,用讚許的目光和溫暖的笑容,默默守護著小講解員們(men) 。

  如今,在盧灣一中心小學,“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講解”已成為(wei) 一門特色課程。“這麽(me) 多年來,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吳老師的教導在我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曆史、永遠愛黨(dang) 愛國。”一位已是大學生的小講解員這樣說。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hui) 愛”

  吳蓉瑾為(wei) 當地人熟知,始於(yu) “情感教育”。20年前,關(guan) 注到一些孩子出現情感淡漠、自我意識過重等問題,她積極探索,每周利用15分鍾午會(hui) 課時間,開展情感教育課,提高孩子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後來,她和同事們(men) 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ge) 方麵,構建起了包括8個(ge) 板塊、20個(ge) 專(zhuan) 題的情感教育體(ti) 係。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hui) 愛。”吳蓉瑾曾這樣告訴同事賀春秋。賀春秋剛入職時,不小心摔倒受傷(shang) ,吳蓉瑾指導她以此為(wei) 素材,上了賀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課——《愛護我自己》。賀春秋說,那節課上,她和學生們(men) 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傷(shang) 經曆,互相提醒,彼此關(guan) 心,“那些溫馨的情景十幾年了還曆曆在目。”

  吳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曬娃”。開學這幾天,曬得最多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們(men) ,上課時專(zhuan) 注的目光、吃飯後沾著飯粒的小臉……張張照片都滿溢著她對孩子的喜愛與(yu) 嗬護。

  每個(ge) 學生畢業(ye) 時,吳蓉瑾都會(hui) 贈送一張附有自己聯係方式的卡片。常有已畢業(ye) 的學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學校的學生和家長也慕名找她,吳蓉瑾也樂(le) 意提供幫助。

  “每天都有太多值得關(guan) 注的細節”

  作為(wei) 教育專(zhuan) 家,吳蓉瑾多次來往於(yu) 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區之間,為(wei) 各地教師開展培訓。“吳校長去過很多地方,卻沒有旅遊過。”一名老師說,吳蓉瑾總是把培訓課程安排在下午,當晚返回,為(wei) 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

  白天,除了聽課,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學區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萬(wan) 步。“看孩子們(men) 上課時的狀態怎樣、寫(xie) 字姿勢是否正確,琢磨怎麽(me) 教導他們(men) 文明規範……”吳蓉瑾說,“每天都有太多值得關(guan) 注的細節。”

  3年前,吳蓉瑾被派遣流動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擔任校長。“我們(men) 叫她‘鐵人校長’”,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教師譚珂告訴記者,吳蓉瑾不僅(jin) 為(wei) 學校設計了適合學生學習(xi) 能力、滿足個(ge) 性發展需要的幾十門校本課程,建立“每周一研”“三三製備課”等活動機製,提升教師專(zhuan) 業(ye) 水平,更將愛的暖流傳(chuan) 遞到學校的每一個(ge) 角落。

  下午6點多,送走放學的學生,吳蓉瑾還要與(yu) 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團隊開會(hui) ,辦公室和會(hui) 議室的燈光,總要亮到晚上10點。

  盧灣一中心小學是國內(nei) 率先提出並啟建“雲(yun) 課堂”教學模式的中小學校之一。從(cong) 2009年至今,學校的“雲(yun) 課堂”從(cong) 1.0升級到了3.0版本。當年,吳蓉瑾曾探索將平板電腦引入課堂教學,引發各方關(guan) 注;現在,學校又開發設計出“雲(yun) 課桌”“雲(yun) 展館”等新應用場景。盧灣一中心小學成為(wei) 首批上海市信息化標杆培育校,吳蓉瑾也被大家稱為(wei) “雲(yun) 朵校長”。(本報記者 薑泓冰)

  快評:將育人融入細節

  身處經濟發達地區,學校位於(yu) 繁華都市中心,吳蓉瑾這位來自上海的小學校長,為(wei) 何令人格外敬佩?

  真情與(yu) 細節是關(guan) 鍵詞。

  從(cong) 一間間整潔又溫馨的教室、一個(ge) 個(ge) 加了“軟包裝”的籃球架,到吳蓉瑾蹲下身子與(yu) 孩子對視、拉好衣領係正紅領巾的小動作……走進這所小學,可以看到吳蓉瑾把教育融入每一個(ge) 細節,落實到師生日常生活的各個(ge) 部分和學校環境的方寸角落。這絕非表麵之功、一日可達,而需要用腦用心用情投入,腳踏實地、日複一日打磨實踐。

  小學教育的價(jia) 值,原不在於(yu) 學習(xi) 高深專(zhuan) 業(ye) 的知識,而是要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精心引導和栽培,幫助孩子們(men) 養(yang) 成健康身心、完整人格,為(wei) 他們(men) 係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保持充沛的工作熱情,堅持先進的教育理念,吳蓉瑾這樣的校長與(yu) 教師,多多益善。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