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多措施保障義務教育回歸公共屬性

發布時間:2021-09-30 10:12:00來源: 工人日報

  “雞娃兩(liang) 年,想讓孩子衝(chong) 擊一下建華小學的。不過現在關(guan) 於(yu) 民辦校的規範政策這麽(me) 多,我們(men) 又猶豫了。”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王霖孩子明年上小學,因為(wei) 對口的小學屬於(yu) 二流二類,便想讓孩子考一下附近的知名民辦小學。為(wei) 了這個(ge) 目標,不僅(jin) 這兩(liang) 年給孩子報了英語、思維等培訓班,麵對將來一年七八萬(wan) 元的學費,他還戒煙戒酒,盡量壓縮生活開支。但是,隨著民辦教育領域多個(ge) 規範文件頻頻出台,他的想法動搖了。

  無論是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還是河南周口市那樣的小城,有很多像王霖這樣的工薪階層家長,既對優(you) 質教育有著強烈的需求,麵對民辦校高昂的學費又不得不費盡心思開源節流。

  在過去的十五六年裏,我國民辦義(yi) 務教育規模持續上升。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民辦義(yi) 務教育學校在校生占比從(cong) 2005年的4.47%逐年提升到2020年的10.8%。與(yu) 此同時,公辦學校的在校生規模則相應減少。2020年全國共有民辦學校18.67萬(wan) 所,占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總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涵蓋了各個(ge) 層次和類型。教育領域“國退民進”問題嚴(yan) 重,與(yu) 此同時,其弊端也在發展中愈發凸顯,如學費高昂,破壞教育規則;“公參民”現象嚴(yan) 重,辦學性質模糊,破壞教育資源的分配平衡等。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認為(wei) ,在民辦教育領域出現的一些不規範行為(wei) ,不僅(jin) 對教育事業(ye) 發展全局造成一定負麵影響,而且影響民辦教育自身的健康有序發展。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加強民辦教育、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管理不僅(jin) 非常必要,而且意義(yi) 深遠。

  針對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一係列規範管理政策:2019年,麵對民辦校提前掐尖招生,衝(chong) 擊招生秩序的頑疾,國家提出義(yi) 務教育“公民同招”。今年以來,教育部等八部門明確要求,除符合“六獨立”要求的民辦學校外,其餘(yu) 所涉“公參民”學校均要通過不同形式轉為(wei) 公辦校或停止辦學;根據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規範民辦義(yi) 務教育發展的意見》精神,各地將不再審批新的民辦義(yi) 務教育學校,民辦義(yi) 務教育學校在校生規模占比將控製在5%以內(nei) 。

  據記者了解,眼下,全國各地的民辦校迎來瘦身,多地通過嚴(yan) 控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來收緊和調減義(yi) 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如湖南、江蘇、四川、河南等地,紛紛調減了民辦中小學在校生人數。

  據統計,民辦義(yi) 務教育在校生占比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湖南等人口流出大省,民辦教育占比較高。不少學生家長需要外出務工,他們(men) 不放心農(nong) 村公辦校的教育質量,但把孩子帶到流入地上公辦校又困難重重,民辦學校的多樣化服務讓家長們(men) 免去了一些後顧之憂。

  這次政策調整,以中部縣城為(wei) 代表,部分民辦校占比較高的縣域,將麵臨(lin) 新的財政和資源壓力。隨著民辦校分流,學生回歸公辦,不少鄉(xiang) 鎮學生要回歸鄉(xiang) 村公辦校,公辦校壓力陡然增大。

  不少教育人士指出,在調減當地民辦義(yi) 務占比過程中,充足的學位、老師編製以及地方教育財政經費負擔問題都是地方政府必須積極解決(jue) 的問題。因此,在規範管理民辦教育的過程中,既要做到態度堅決(jue) ,又要做到審慎穩妥。

  對於(yu) 民辦學校的此次改革,說到底,就是要讓教育回歸公共屬性,降低教育成本,推進教育公平。不過,規範民辦教育的同時,必須全麵提升公辦學校的質量,得到家長追捧才是根本。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