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每一個“折翼的天使”
2001年,李龍梅調入重慶市盲人學校(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前身)。巴掌大的學校,陳舊灰暗的教學樓,簡陋落後的教學設備,狹窄潮濕的學生宿舍,視障兒(er) 童身上散發的異味、呆滯的麵容,視障教學的簡單重複枯燥,讓這個(ge) 有著十幾年豐(feng) 富經驗的教壇老手始料未及。
她一度陷入迷茫封閉的狀態,最嚴(yan) 重的時候,甚至不願和同事與(yu) 學生交流。
也就是在這時,一名穿著破爛、流著鼻涕的視障生在校門口專(zhuan) 門等她,泣訴了自己從(cong) 小因殘疾被父母遺棄,在福利院長大的經曆。“聽說您很漂亮,我可以摸一摸您的臉嗎?”
這個(ge) 稚嫩的撫摸,徹底喚醒了李龍梅內(nei) 心深處的師者力量。愛、責任、奉獻,此後20年,李龍梅傾(qing) 盡所有,讓每一個(ge) 學生挺起胸膛,贏得與(yu) 人生的對抗。
這20年,2021年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教師李龍梅和孩子們(men) 彼此成全。
追逐心中的教育公平夢
原來的重慶市盲人學校的條件出了名地差。
廁所永遠都是臭的,教室窗戶永遠都是壞的。條件差到李龍梅一度養(yang) 成了絕對不在學校上廁所的“習(xi) 慣”。
“如果學校一直是這樣的條件,哪個(ge) 老師願意來教?哪個(ge) 家長願意送孩子來學?”痛定思痛,李龍梅開始了對盲校的改造。
她先把目光對準了困擾學校師生多年的廁所髒亂(luan) 臭問題。她買(mai) 來刷子、水管、清潔劑,堅持每天利用午休時間帶頭清理下水道、刷洗廁所,一舉(ju) 解決(jue) 了學校廁所髒臭的“老大難”問題。
這隻是小試牛刀。
為(wei) 了給視障兒(er) 童創造更好的學習(xi) 環境,李龍梅多次向市區教委、殘聯、福利基金會(hui) 、紅十字會(hui) 和企業(ye) 爭(zheng) 取支持。在她的奔波下,破舊的桌椅換成了防摔碰的嶄新課桌,盲文圖書(shu) 館、多媒體(ti) 教室和電子閱覽室陸續建起。新添置的盲文點字製作設備一舉(ju) 解放了教師,大家再也不用熬夜加班,刀刻手印盲文試卷了。
2008年—2011年,學校作為(wei) 重慶市十大公益項目易地遷建南山風景區,並更名為(wei) 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建成後的學校占地50畝(mu) ,建築麵積3萬(wan) 多平方米,3期工程先後投入1.5億(yi) 元,各類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成為(wei) 孩子們(men) 快樂(le) 成長的花園學校。
“普通學校是什麽(me) 樣,特殊教育學校就該是什麽(me) 樣。”李龍梅的執著,是因為(wei) 她的心中一直藏著教育公平夢。
在李龍梅的努力下,早在2002年,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就在重慶盲校設立了遠程教育基地,對學校高中教育進行遠程輔導。遠程教育基地的設立,極大增強了學校的教學實力,當年,首屆4名盲學生全部考入長春大學。
為(wei) 了解決(jue) 高考學科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李龍梅多次帶著老師們(men) 到區內(nei) 普通高中學校拜師學藝,請來市、區學科教研員進行手把手專(zhuan) 門指導。迄今,學校已有320多名學生考入大學。
“讓他們(men) 獲得有尊嚴(yan) 的生活,是我畢生追求的目標。”李龍梅說。
綻放生命、擁抱美好
李龍梅深知,盲校不是為(wei) 了給孩子們(men) 一個(ge) 棲身之地,而是要讓他們(men) 通過學習(xi) ,克服身體(ti) 缺陷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缺陷,成為(wei) 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在普通教育領域有著豐(feng) 富經驗的李龍梅,敏銳地意識到特殊教育領域普遍存在課程設置落後、人才培養(yang) 單一化的突出問題。如何讓殘疾學生更自信、更陽光、更全麵,成為(wei) 她苦思冥想的大課題。
一天,她帶著全校200多名視障兒(er) 童去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欣賞了一場交響音樂(le) 會(hui) ,孩子們(men) 在台下聽呆了,在回程的大巴車上,激烈討論起來——
“我聽到了最喜歡的薩克斯的聲音,好聽得想哭……”“如果我會(hui) 吹奏樂(le) 器的話,我想吹給奶奶聽,她一定沒聽過這麽(me) 好聽的聲音……”
李龍梅的腦海裏突然迸發出一個(ge) 畫麵:這群孩子坐在一個(ge) 華麗(li) 的大舞台上,被美妙的樂(le) 曲溫暖地環抱,手裏的樂(le) 器和他們(men) 的笑容一樣閃耀……
為(wei) 什麽(me) 不能組建一支視障兒(er) 童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管樂(le) 團呢?說幹就幹!在李龍梅的帶領下,34名教師帶著孩子們(men) 一起組建了揚帆管樂(le) 團。
曆經10年艱辛,李龍梅和管樂(le) 團吃了數不盡的苦,如今,管樂(le) 團已經成為(wei) 孩子們(men) 綻放生命、擁抱美好的最好載體(ti) 。
以音樂(le) 為(wei) 突破口,李龍梅也形成了“突出‘特’字、以人為(wei) 本、特教特辦”的辦學思路,根據盲孩子聽覺、觸覺相對發達的特點,她重點打造音樂(le) 、體(ti) 育、美工等特色課程。
第一次走進重慶特殊教育中心的人,經常為(wei) 眼前的場景震撼:孩子們(men) 打門球、踢足球、打棒球、賽跑、跳繩……如果不是一些特殊器具的存在,參觀者很難立刻意識到這是一群盲孩子。
在藝術熏陶、體(ti) 育鍛煉中發掘潛能,在教育中實現心理康複,讓殘缺的生命綻放精彩——經過不懈努力,李龍梅和孩子們(men) 做到了。
每一個(ge) 孩子都是天使
教育是奉獻的事業(ye) ,從(cong) 事特殊教育,尤其需要愛和耐心。20年來,李龍梅既是校長,又是教師,更是孩子們(men) 的“媽媽”。
孩子們(men) 常年住校,部分還患有其他殘疾,孤獨感、焦慮感強烈,很多孩子還有不堪回首的家庭經曆,自卑、敏感、多疑,是特殊教育孩子的普遍心理狀態。
為(wei) 了走進孩子們(men) 的內(nei) 心,李龍梅付出了全身心的愛。
學生陳山(化名)從(cong) 小尿床,愛占小便宜。那年暑假,李龍梅驅車200多公裏到大山深處陳山家家訪,見到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媽媽尿毒症晚期;爸爸常年小偷小摸,是派出所的常客;兩(liang) 個(ge) 哥哥染上毒癮,剛剛刑滿釋放。
李龍梅心痛不已,她找來中醫朋友為(wei) 陳山免費治病,還偶然發現了他驚人的音樂(le) 天賦。隨後幾年,學校教他學會(hui) 9種樂(le) 器演奏、呼麥等歌唱藝術,補習(xi) 文化課知識,李龍梅和大家捐款共計7000多元解決(jue) 他赴長春參加高考的費用。2019年,陳山以出色的專(zhuan) 業(ye) 成績被長春大學音樂(le) 學院錄取,如今已是校園裏的“音樂(le) 達人”,徹底擺脫了舊日的陰霾。
這樣的家訪,李龍梅帶著全校教師堅持了10年,累計行程3萬(wan) 多公裏,尋訪學生近300人次,覆蓋重慶40個(ge) 區縣及周邊省市邊遠地區,孩子、家長們(men) 熱淚盈眶,也打動了無數社會(hui) 公眾(zhong) 。
李龍梅的辦公室牆上有一幅字:每一個(ge) 孩子都是天使。
她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men) ,親(qin) 切地稱他們(men) 為(wei) “我的孩子們(men) ”,孩子們(men) 在校園裏聽到她的聲音,也親(qin) 熱地叫她“李媽媽”。
正是帶著母愛出發、一路行走,她才給視障孩子黑暗的世界帶去了光明和溫暖。李龍梅先後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能看到我的每一個(ge) 孩子挺起胸膛的樣子,是我今生最大的欣慰。”李龍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招聘村(居)科技專幹
日前,拉薩市決定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村(居)科技專幹,10月11日是報名首日。據統計,當天共有146名高校畢業生報考科技專幹崗位。 [詳細] -
民族團結之花綻放校園——拉薩市第七中學民族團結故事小記
在拉薩市西郊,坐落著一所寄宿製學校——拉薩市第七中學(以下簡稱市七中)。多年來,該校始終以民族團結進步為己任,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詳細] -
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西藏自治區活動啟動
10月11日上午,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西藏自治區活動啟動儀式在拉薩舉行,活動由自治區黨委網信辦牽頭,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教育廳等14家單位共同組織實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