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誌願服務的魅力
深夜12點,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負責誌願服務工作的團委兼職副書(shu) 記郝琦偉(wei) 還在辦公室忙碌著,新學期開學,有幾個(ge) 新誌願服務項目要籌備啟動,很多細節都要考慮清楚。
叮咚……就在郝琦偉(wei) 冥思苦想時,手機來信息了。
“這麽(me) 晚還有誰沒睡覺?”她這樣想著。打開微信一看,是張曉紅老師發來的信息,建議她要確保誌願服務項目規範化。
張曉紅是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教授,也是郝琦偉(wei) 的研究生導師,專(zhuan) 門研究誌願服務並長年到處去做誌願者。正是在張老師的“言”傳(chuan) “身”教之下,郝琦偉(wei) 才走上誌願服務道路,讓已經服務1700小時的她畢業(ye) 後成為(wei) 專(zhuan) 職誌願服務管理人員,並且收獲全國優(you) 秀青年誌願者等榮譽稱號。
誌願行動蘊含著強大的教育力量。誌願教授張曉紅正帶著她的誌願者學生們(men) 在這片領域不斷探索創新。
從(cong) 誌願行動中獲得啟發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讓‘誌願者’家喻戶曉,10多年過去了,人們(men) 對‘誌願服務’這一概念的認知還有問題嗎?其實是有的。隨著誌願者本身的不斷發展、不斷豐(feng) 富,它的內(nei) 涵也在不斷地變化……”
講台上,張曉紅教授正在為(wei) 大一學生們(men) 講授《誌願服務理論與(yu) 實踐》這門選修課。從(cong) 2009年開始,這門帶有鮮明實踐特色和個(ge) 性色彩的入門課程,已經在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開設了13年,為(wei) 無數學子進行了誌願服務“啟蒙”,指引了一大批學生走上誌願服務道路。
杏壇深耕30餘(yu) 載的張曉紅,獲得過很多榮譽:“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授”“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首屆魅力教師”“北京市優(you) 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然而最令她驕傲的稱謂,還是“誌願者”。
2008年,為(wei) 教學挖掘實踐抓手的她,毛遂自薦成為(wei) 北京市誌願服務聯合會(hui) 的一名誌願者,擔任理論研究顧問,想從(cong) 中發現育人的新載體(ti) 。剛到誌願者聯合會(hui) 秘書(shu) 處工作,就趕上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她主動請纓前往災區,為(wei) 北京青年醫療誌願者抗震救災服務隊打前站,負責物資運輸及誌願者生活供給,吃住在大馬路上,奔波在震區。
在機場運輸北京援助的物資時,張曉紅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原定1.8噸的貨物增加到近4噸,預定的小貨車派不上用場,現場沒有這麽(me) 多搬運工,而災區的物資需求迫在眉睫。身為(wei) 成都人的張曉紅,動用自己在老家能找到的一切人脈,甚至發動身邊萍水相逢的熱心人,通過係統的安排和協調,組建了臨(lin) 時誌願者隊伍,最終順利解決(jue) 物資裝卸和運輸困難。
“要不是當地的誌願者,物資也不會(hui) 那麽(me) 順利到達災區。誌願服務並不是憑一腔熱情就能做好,從(cong) 人員的招募,到誌願者的調配、管理,都具有很強的專(zhuan) 業(ye) 性。”張曉紅感慨地說。正是從(cong) 這次救災經曆開始,張曉紅堅定地走向誌願服務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也是那一年,百年奧運圓夢北京,張曉紅傾(qing) 情投入,以誌願者身份投入奧運會(hui) 誌願服務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殘奧會(hui) 中,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是摔跤比賽、坐式排球比賽場館所在地,學校共有2000餘(yu) 名學生誌願者參與(yu) 比賽場館誌願服務。這些大學生誌願者不怕苦、不怕累,通過服務奧運會(hui) ,豐(feng) 富了人生閱曆,增長了才幹。這些事情,都讓張曉紅看到誌願行動蘊含的教育力量,這也開啟了她的誌願服務育人曆程。
推動誌願服務進課堂、入課程
北京奧運會(hui) 結束後,如何利用奧運會(hui) 誌願行動的寶貴財富,將其轉化為(wei) 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和教材?這是身為(wei)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張曉紅一直在琢磨的問題。
2009年,張曉紅開設公選課《誌願服務理論與(yu) 實踐》,課上教授學生誌願服務理論知識和方法,課下指導學生開展誌願服務活動,每學年兩(liang) 次,從(cong) 未間斷。
“開設誌願服務課程隻是一個(ge) 開端,最終的目標在於(yu) 逐漸培養(yang) 學生參與(yu) 誌願服務的精神和習(xi) 慣,並通過誌願服務成長為(wei) 對國家、對社會(hui) 有正向價(jia) 值的社會(hui) 化的人。”張曉紅說道。
“之前,我對誌願服務的印象停留在給社區打掃衛生、扶人過馬路的粗淺層麵,但在張老師指導下,我的思路和眼界豁然開朗,認識到各行各業(ye) 都有誌願者的用武之地。”曾是張曉紅2015級碩士研究生、現在北京兒(er) 童醫院專(zhuan) 職從(cong) 事醫務社會(hui) 工作的劉暢說,“我所在的醫療領域對誌願者需求旺盛,有了理論支持和在學校就開始的誌願服務經驗,幫助我在項目、管理、團隊等各方麵探索出一條適合醫院的誌願服務道路。”
郝琦偉(wei) 參加過建黨(dang) 100周年、國慶70周年等重大活動的誌願服務,目前也是北京冬奧會(hui) 儲(chu) 備誌願者。她說:“張老師將全部精力和熱情都獻給誌願服務,她非常希望學生們(men) 能將誌願服務作為(wei) 一項事業(ye) 投入其中。她常常跟我說,不管以後到了什麽(me) 崗位,誌願服務一定不能丟(diu) ,做成自己的特長,於(yu) 人於(yu) 己都很重要。”
2016年,在學校黨(dang) 委和團委大力支持下,張曉紅積極參與(yu) 推動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實現全校入學本科新生全員注冊(ce) 成為(wei) 誌願者,新生入學第一課就是誌願服務課,在奧運場館進行,“誌願人生第一課”作為(wei) 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持續至今;2018年,她帶領研究團隊與(yu) 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共建的“高校誌願服務研究基地”落地學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基地成果《高校誌願服務發展報告》《扶貧接力-中國青年誌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二十年思考》等陸續推出。推動誌願服務成為(wei) 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張曉紅說付出再多也值得,她也樂(le) 意為(wei) 此付出。
做誌願服務的宣傳(chuan) 員、代言人
誌願服務是文明社會(hui)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誌願服務如何步入製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結合我國國情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機製和製度,也是張曉紅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問題。
“誌願服務不是頭腦發熱一窩蜂的行動,誌願者也不是廉價(jia) 勞動力,如何讓誌願服務成為(wei) 人們(men) 業(ye) 餘(yu) 生活的一部分,讓誌願服務參與(yu) 就近就便,這應該是誌願服務事業(ye) 發展的目標。”她說。
2008年,張曉紅發起成立“北京誌願服務發展研究會(hui) ”,撰寫(xie) 、出版《誌願服務體(ti) 係研究》《大型活動誌願服務組織與(yu) 管理》《論誌願服務教育》以及奧運會(hui) 誌願者工作成果轉化等書(shu) 籍十幾部,還被聯合國誌願人員組織聘為(wei) 誌願者工作專(zhuan) 家,被全國人大內(nei) 務司法委員會(hui) 邀請參與(yu) 誌願服務立法調研。2011年,北京誌願服務發展研究會(hui) 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冊(ce) 成立,張曉紅擔任副會(hui) 長至今,一直不懈地推動著誌願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了解誌願服務,參與(yu) 誌願服務,就能夠在切身實踐過程中,對誌願服務有更深的理解,更多的熱愛。”張曉紅經常對研究生們(men) 這麽(me) 說。她的研究生都參與(yu) 誌願服務,或參與(yu) 誌願服務研究,有劉暢、郝琦偉(wei) 這樣的優(you) 秀誌願者,也有像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政治教師王華琳、北京工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師蘇超莉等理論研究者和傳(chuan) 播者。
“張老師就是誌願服務的宣傳(chuan) 員、代言人,不僅(jin) 自己熱衷誌願服務,還發動了身邊幾乎所有朋友、學生投身或研究誌願服務。”王華琳從(cong) 2009年開始跟著張曉紅參與(yu) 誌願服務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是這些經曆,讓她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領域。
在中學擔任思政課教師的王華琳,把誌願服務與(yu) 中學道德與(yu) 法治課教學結合起來,把社會(hui) 大課堂與(yu) 思政小課堂結合起來,不僅(jin) 帶領學校幾位政治教師、德育教師共同申請了團中央學校部重大課題“中學生誌願服務案例研究”,還在核心期刊發表了《打造以誌願服務為(wei) 載體(ti) 的思政課新樣態》等論文。
“經過這幾年研究,我們(men) 發現誌願服務對於(yu) 促進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ang) 、思想道德提升,都有很好的效果,中學開展誌願服務大有可為(wei) 。”王華琳表示,基於(yu) 學校的實踐,她撰寫(xie) 了很多中學生誌願服務的案例,並且提交到相關(guan) 部門,希望能夠發揮示範作用,輻射和引領更多中學生參與(yu) 誌願服務。
在北京工業(ye) 大學的思政課堂上,蘇超莉將她與(yu) 張曉紅老師一起調研獲得的公益組織、企業(ye) 等機構或個(ge) 人開展誌願服務的優(you) 秀案例和故事,作為(wei) 思政理論課的重要素材,彰顯誌願者們(men) 對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堅守和追求。
“這就是誌願服務的魅力,從(cong) 一顆心,撼動另一顆心,從(cong) 一個(ge) 人,感染另一個(ge) 人,讓越來越多的人都參與(yu) 、都受益、都幸福、都美好。”張曉紅這樣說,作為(wei) 誌願教授,她帶著她的誌願者學生們(men) ,讓誌願服務在更多人心中和行動中落地發芽、開花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需要更細密的關懷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和幹預工作的通知》,在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麵再出新策,其中有諸多亮點。[詳細] -
杭州“十一”後初中取消統一早讀
記者近日從杭州市教育局獲悉,為進一步規範初中學校作息時間和課後服務,“十一”假期後,杭州初中學校將全麵取消統一早讀,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00。 [詳細] -
北京重磅規劃:重點功能區將新建17所優質中小學
加快中小學學校建設,新增學位16萬個;合理控製核心區入學規模,補齊人口密集地區中小學辦學資源;穩妥推進中考改革,鞏固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