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雙創教育在地方產業鏈中生根成長
“我們(men) 團隊成員叫它‘陽光捕手’,因為(wei) 它能夠把那些原來逃逸掉的太陽光都給捕捉回來。”一談到自己的發明,寧波大學信息學院集成電路工程專(zhuan) 業(ye) 研究生束俊鵬就來了精神。
束俊鵬口中所說的“陽光捕手”是這項研發成果的“昵稱”,其學名為(wei) “量子點熒光太陽集光器”,能夠有效解決(jue) 目前國內(nei) 外集光器市場上的“三高問題”——逃逸率高、不穩定性高、次品率高。依托這款“三高神藥”,束俊鵬及其團隊專(zhuan) 門成立了“寧波極陽科技有限公司”,定位是為(wei) 地方企業(ye) 做配套,已經與(yu) 省內(nei) 一家本土企業(ye) 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銷售合同近千萬(wan) 元。
深度融入地方產(chan) 業(ye) 鏈,服務地方行業(ye) 企業(ye) ,這正是寧波大學創新創業(ye) 教育工作近些年來的“新坐標”。戰略定位越來越清晰,戰術選擇越來越精準,經過多年摸索實踐和調整糾錯,寧波大學的創新創業(ye) 教育與(yu) 地方、城市發展共生共榮,愈來愈“琴瑟和鳴”。
雙創課程設置與(yu) 地方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
“創業(ye) 課程不能教會(hui) 我們(men) 創業(ye) ,但卻實實在在為(wei) 我們(men) 種下了一顆創業(ye) 的種子,說不定哪一天就會(hui) 長成參天大樹。”這是寧波大學信息學院電子科學與(yu) 技術專(zhuan) 業(ye) 研究生張涵的切身體(ti) 會(hui) 。
現在看來,張涵的這顆種子雖尚未長成“參天大樹”,但儼(yan) 然已是一株茁壯成長的“小樹苗”了。他依托自己在高效納米纖維技術的空氣過濾膜方麵的研究成果,注冊(ce) 成立了寧波願朗科技有限公司。大到工業(ye) 車間、汽車濾清,小到專(zhuan) 業(ye) 口罩,眾(zhong) 多的技術應用場景使得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從(cong) 專(zhuan) 業(ye) 設置、培養(yang) 方案到教學計劃,甚至課堂教學,都和地方的產(chan) 業(ye) 緊密相關(guan) ,地方產(chan) 業(ye) 尤其是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更是深入參與(yu) 到創新創業(ye) 人才培養(yang) 的全過程,這是寧波大學創新創業(ye) 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這種模式下,我們(men) 的學生對地方產(chan) 業(ye) 的需求有了更加精準的認識。”寧波大學學工部部長張義(yi) 廉說道。
一方麵,寧波大學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開設了分類遞進式課程內(nei) 容。麵向全體(ti) 學生,開設雙創教育通識課程,提供400多項實踐項目供學生選擇;麵向有雙創意向的學生,開設百餘(yu) 門創新創業(ye) 模塊課程,每年提供300多項實驗項目,結合專(zhuan) 業(ye) 開展課題研究;針對具有創新創業(ye) 特長的學生,學校還開設了創新班和創業(ye) 班“3階段+4模塊”特色課程,在創業(ye) 班學生裏,真實創業(ye) 實踐率達到100%。
另一方麵,寧波大學根據不同課程體(ti) 係特點,不斷進行分類化教學方法創新,開展全覆蓋又分類別的創新創業(ye) 思維訓練。近年來,學校積極在本科生中推進探究式課程建設、翻轉課堂等教學實踐改革,目前學校共組織10批示範課程建設,形成267門示範建設課程,推行367項校級教改項目的探究式教學改革。
再好的課程也得“老師”來上。寧波大學對標地方產(chan) 業(ye) 鏈,通過多種渠道培養(yang) 專(zhuan) 創融通的教師隊伍。實施“博士教授進企業(ye) ”計劃,每年選派300多人次深入企業(ye) 開展科研攻關(guan) ,著力提升教師雙創指導水平。組建企業(ye) 家導師庫、青年創業(ye) 導師庫,聘請了409名實踐經驗豐(feng) 富的知名企業(ye) 家擔任校外雙創導師,指導學生開展雙創實踐。
寧波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童曉暉認為(wei) :“由團學組織和各學院共同開展的寧波大學雙創人才培養(yang) 經過多年經驗積累和模式探索,尤其是確定紮根地方產(chan) 業(ye) 鏈的培養(yang) 思路後,已經成為(wei)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
雙創驅動中心與(yu) 地方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
在北侖(lun) 梅山島上,寧波大學有一所麵朝大海的梅山校區,海創園創新創業(ye) 驅動中心便坐落在這裏。海創園依托海洋學院的學科優(you) 勢,依托正大集團、象山辰旭水產(chan) 養(yang) 殖有限公司等沿海水產(chan) 養(yang) 殖公司,成為(wei) 雙創驅動中心與(yu) 地方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的範例。
寧波倉(cang) 藍水產(chan) 科技有限公司便是海創園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創業(ye) 學生胡佳寶瞄準的就是一條魚——東(dong) 海銀鯧。東(dong) 海銀鯧肉厚、刺少、味佳,營養(yang) 豐(feng) 富,因其經濟價(jia) 值高和市場需求旺盛,而成為(wei) 名貴的海產(chan) 品。由於(yu) 過度捕撈,加之海洋環境逐年惡化,銀鯧資源迅速衰退。世界上許多地區開展了銀鯧的人工繁育研究,但都被銀鯧“投喂難”“防病難”“育苗難”三大難題“擊倒”,使其有了“出海即死”的魔咒。
自從(cong) 投入這項研究以來,今年已經是胡佳寶與(yu) 東(dong) 海銀鯧一起互相“陪伴”的第十個(ge) 年頭,驅動中心為(wei) 他規劃的便是盯住魚苗和餌料的“小問題”,做好銀鯧魚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的“名配角”,目前已經實現了80萬(wan) 元左右的年盈利。
體(ti) 製機製日益成熟,學校裏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學而優(you) 則創”的學子。事實上,寧波大學的創新創業(ye) 教育實踐曾經經曆過創新教育、創業(ye) 教育各自推進的階段,但是不久就發現兩(liang) 個(ge) 教育的割裂最終將導致兩(liang) 者都難以取得理想的結果。為(wei) 了彌合創業(ye) 教育與(yu) 創新教育理念和導向差異,學校設立了14個(ge) 創新創業(ye) 驅動中心,每年開設300多個(ge) 開放實驗,設立1200多項創新創業(ye) 學生課題。
驅動創新中心的效果很快顯現出來。目前學校學生創業(ye) 項目中80%以上擁有自主創新成果,創新教育與(yu) 創業(ye) 實踐的融合,讓創新成果成為(wei) 創業(ye) 實踐的“資本”。寧波大學師生的創新創業(ye) 活動已經全麵融入寧波市“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方案、“246”萬(wan)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等城市重大發展戰略中。寧大校內(nei) 的創業(ye) 園已經成為(wei) 25個(ge) 校外產(chan) 業(ye) 園的“苗圃基地”。
雙創項目實踐與(yu) 地方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
全球唯一規模化烏(wu) 賊苗種供應商、東(dong) 海青蟹落戶黃河灘鹽堿地、國內(nei) 首家高性能車用軸瓦塗層材料供應商……2020年底舉(ju) 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以下簡稱“‘互聯網+’大賽”)上,寧波大學共奪得6個(ge) 金獎6個(ge) 銀獎,金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在“互聯網+”大賽入圍決(jue) 賽項目數量上,以及比賽金獎數量上均取得曆史性突破。
為(wei) 實現創業(ye) 項目的落地孵化,寧波大學構建了“創新訓練→學科競賽→創業(ye) 訓練”的遞進式實訓體(ti) 係。根據創業(ye) 團隊的創意、初創、成長的三個(ge) 階段,搭建了“學院驅動中心→學校創業(ye) 園→地方產(chan) 業(ye) 園”的遞進式創業(ye) 孵化平台。
“每年選拔600多支團隊參加‘互聯網+’大賽、‘挑戰杯’等50多項學科競賽,參與(yu) 人數超過40%。”寧波大學學工部副部長姚小斌報給記者這樣一組數據。比賽並非最終目的,寧波大學每年組建近300支創業(ye) 種子團隊開展創業(ye) 仿真訓練,本科生畢業(ye) 一年後創業(ye) 率約為(wei) 5%。
“產(chan) 業(ye) 鏈附著式”的創業(ye) 實踐指導思路,不但促進了學生成長成才,而且推進了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近3年來,創業(ye) 園成功孵化創業(ye) 公司218家,累計產(chan) 值超過3億(yi) 元。創業(ye) 典型不斷湧現,幾年來共培育了31名寧波市十佳“創業(ye) 新秀”,占全部獲獎人數比例高達30%。創業(ye) 校友積極擔任創業(ye) 導師且大量捐贈母校,學校在2020年以逾2億(yi) 元人民幣捐贈額位列浙江省屬高校第一位,全國第三十四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調研浙江寧波時,稱讚寧波有很多“小而精”的企業(ye) 。寧波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培育庫的數據顯示,主導產(chan) 品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ye) 有76家,全球前3的企業(ye) 有171家,全國第一的企業(ye) 有205家。
“支持這些地方企業(ye) 發展,服務國內(nei) 大循環格局,是寧波大學義(yi) 不容辭的責任。”寧波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朱達表示,“大學生創業(ye) 不能好高騖遠,而要多著眼於(yu) 解決(jue) ‘小問題’,做好‘名配角’,這是世界‘寧波幫’先賢們(men) 留下的寶貴經驗。利用地方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彌補大學生創業(ye) 短板,實踐證明我們(men) 這條路走對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礦業大學:把實事做到學生心坎裏
“原本以為假期待在學校會很無聊,沒想到有這麽多有意思的活動!”10月3日,中國礦業大學2021級新生王辰瑜參加完校園音樂派對,興奮地對家人說。 [詳細] -
2022國考15日起報名 近七成招錄計劃專招應屆生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2年度公務員考試報名正式開啟。本次國考計劃招錄3.12萬人,招錄規模較上年度明顯增加,其中,2.1萬個計劃專門招錄應屆畢業生,招錄政策繼續向應屆畢業生和基層崗位傾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