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需要全方位的兒童視角
兒(er) 童是祖國的未來,城市建設要以兒(er) 童為(wei) 中心。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22個(ge) 部門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進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35年,預計全國百萬(wan) 以上人口城市開展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超過50%,100個(ge) 左右城市被命名為(wei) 國家兒(er) 童友好城市。
過去城市在規劃、決(jue) 策、建設、運行和管理等方麵缺少兒(er) 童視角,致使很多設施、政策和服務對兒(er) 童不夠友好,甚至導致兒(er) 童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脅。比如,一些公共場所缺少兒(er) 童廁位,導致家長尷尬,甚至對兒(er) 童心理造成負麵影響。再如,父母和監護人工作繁忙,使兒(er) 童得不到應有的陪伴和照料。
聯合國早在1996年就提出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兒(er) 童友好城市,使城市回歸到兒(er) 童優(you) 先的定位,既有利於(yu) 兒(er) 童身心全麵發展,也有助於(yu) 同國際接軌。《意見》從(cong) 社會(hui) 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組織實施等方麵提出了32條具體(ti) 意見,對建設兒(er) 童友好城市明確了努力方向。
兒(er) 童所看到的城市是一個(ge) 立體(ti) 的整體(ti) ,各個(ge) 維度都需要以兒(er) 童的視角和立場來加以全方位的審視和優(you) 化。從(cong) 兒(er) 童視角“1米高度看城市”,城市的方方麵麵都需要改造,才能適應兒(er) 童的發展需要。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涉及各個(ge) 方麵,需要各個(ge) 部門和各級組織統籌協調。《意見》提出,要堅持係統觀念,強化兒(er) 童工作“一盤棋”理念,使全社會(hui) 形成建設兒(er) 童友好城市的合力。
在建設兒(er) 童友好城市方麵,要加強政策的協同性和聯動性,使相關(guan) 政策能夠及時更新並全麵推行。比如,由於(yu) 營養(yang) 提高等原因,兒(er) 童的身體(ti) 發育越來越快,過去按照身高來確定的公共交通、旅遊景區、公共場所等的免票或半價(jia) 政策,都需要隨之予以調整。各個(ge) 城市和單位不能標準不一,導致兒(er) 童及家長無所適從(cong) ,難以享受應有的優(you) 惠。
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雖然涉及很多部門,但是需要全盤統籌和高位協調。每個(ge) 部門不能將兒(er) 童友好城市人為(wei) 切割開來,使建設本身失去了整體(ti) 性和係統性,導致各個(ge) 部門的政策看似出發點很好,但是卻難以有效銜接。換句話說,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要在城市治理全生命周期的各個(ge) 環節貫徹兒(er) 童優(you) 先的理念,使兒(er) 童走到哪裏和做什麽(me) 都能真實感受到優(you) 先照顧的良好體(ti) 驗。政府部門在推動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方麵要有擔當精神和主動作為(wei) ,真正想到前麵和做到實處,使兒(er) 童的安全和健康得到全麵嗬護。
兒(er) 童如何參與(yu) 城市規劃,讓他們(men) 能夠表達自己的偏好和需求,使他們(men) 的觀點能夠融入到城市規劃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年人和家長們(men) 往往認為(wei) 自己知道兒(er) 童需要什麽(me) 、喜歡什麽(me) ,並代表他們(men) 作出一係列的決(jue) 策。但是,兒(er) 童實際上是否需要和喜歡這些成年人安排的活動,有待考量。如何讓兒(er) 童的回歸兒(er) 童,讓兒(er) 童成為(wei) 決(jue) 策的主角,成為(wei) 城市規劃和建設的主人,是特別需要解決(jue) 的重點問題。
在很多時候,成年人很難擺脫既有條條框框的束縛,並認為(wei) 童言童語不值一提。但是,兒(er) 童往往更加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對城市規劃和治理提出更加令人耳目一新和眼前一亮的金點子。考慮到兒(er) 童對遊戲的喜愛,可以將一些公共政策進行“遊戲化”的設計,使兒(er) 童更有參與(yu) 意願。這樣一來,或可在推動公共政策執行的同時,使兒(er) 童可以貢獻更多的創意,讓城市更加對兒(er) 童友好。
在建設兒(er) 童友好城市方麵,要抓住當前兒(er) 童在安全、健康、學習(xi) 、成長等方麵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通過對這些關(guan) 鍵事件的破解,來帶動全盤工作的推進。兒(er) 童的安全是兒(er) 童友好城市的底線,為(wei) 此要通過設施改造和政策改革,讓兒(er) 童可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安全出行。比如,切實執行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政策,加強摩托車和電單車的安全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兒(er) 童交通事故傷(shang) 亡。
兒(er) 童的快樂(le) 同學業(ye) 壓力和學習(xi) 負擔關(guan) 係密切,今年以來推行的“雙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兒(er) 童的課程壓力,使他們(men) 可以有更多時間和精力追求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但是,父母如果沒有時間陪伴,那麽(me) 兒(er) 童很難全麵快樂(le) 地成長。如何加強勞動權益保障,確保父母在法定節假日應休盡休,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兒(er) 童,就成為(wei) 各地應該著力解決(jue) 的問題。
當然,兒(er) 童友好不意味著其他年齡段的市民受到排斥,而是有可能求得平衡和融合。對兒(er) 童友好的場所、設施、政策和服務,對其他年齡段的市民也應該是可親(qin) 可近的。比如,建設更多城市公園,讓兒(er) 童可以親(qin) 近自然,也會(hui) 為(wei) 成年人帶來身心放鬆的公共場所。
《意見》指出要推進城市公共空間適兒(er) 化改造,加強兒(er) 童友好街區建設。適兒(er) 化改造可以和適老化改造齊抓共管,讓老年人和兒(er) 童可以在同一個(ge) 公共空間相處和交流,既有利於(yu) 排解老年人的孤獨感,也有助於(yu) 兒(er) 童得到照料和陪伴。一些城市將養(yang) 老院和幼兒(er) 園相鄰而建,就達到了二者兼得的目的。(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績效評價結果或涉及項目經費支持額度調整——首批“雙高計劃”校迎來期中大考
被看作是職業教育領域“雙一流”建設的“雙高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於2019年啟動第一輪建設,按照每5年一個支持周期。[詳細] -
寧夏:發生疫情的縣轄區內中小學停課
22日,寧夏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發布公告,自10月22日起,寧夏發生疫情的縣(市、區)轄區內中小學、幼兒園暫停線下教育教學活動,有條件的進行線上教學。[詳細] -
海南:遊泳納入體育中考選考項目
日前,海南省教育廳印發《海南省初中學業水平體育科目考試方案(2021年修訂)》,對該省初中學業水平體育科目考試進行了調整優化,將遊泳納入體育中考選考項目。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