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找準方向提升大學生就業韌性

發布時間:2021-10-26 14:45: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近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hui) 上,有媒體(ti) 就16—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ye) 率偏高的情況進行提問。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這既有總量因素製約,又受到結構性因素影響。盡管自8月份以來,16—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ye) 率連續兩(liang) 個(ge) 月明顯回落,但青年就業(ye) 壓力依然備受關(guan) 注。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從(cong) 鼓勵支持創業(ye) 帶動就業(ye) 等方麵發力,促進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群體(ti) 高質量就業(ye) 。

  高校畢業(ye) 生具有學曆層次較高、富有創造力、具備較強職業(ye) 轉換和技能遷移能力等特點,是青年群體(ti)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全國高校畢業(ye) 生人數達909萬(wan) ,加上往屆待就業(ye) 畢業(ye) 生和歸國留學生,實際需要就業(ye) 人數預計超過1000萬(wan) 。實際上,促進青年群體(ti) 就業(ye) 的著力點,就是穩住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這個(ge) “基本盤”。

  實現高校畢業(ye) 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事關(guan) 千萬(wan) 名大學生和千萬(wan) 個(ge) 家庭的切實利益與(yu) 長遠發展,更是關(guan) 係到社會(hui) 和諧和長治久安。因此,引導千萬(wan) 量級的高校畢業(ye) 生找準就業(ye) 方向,提升就業(ye) 韌性,的確考驗著政府、高校等各方的智慧。

  要引導大學生轉變擇業(ye) 就業(ye) 觀念,增強就業(ye) 信心。很多人一講大學生就業(ye) ,往往就是“固定工”“鐵飯碗”。隨著數字化經濟、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的勃興(xing) ,大學生就業(ye) 的內(nei) 涵和外延不斷被刷新改寫(xie) ,互聯網、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自主創業(ye) 、靈活就業(ye) 等日益顯見,“非全日製”就業(ye) 方式,一人服務多家單位、兼職幾份工作等已非個(ge) 案。各方應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布局、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切實轉變大學生擇業(ye) 就業(ye) 觀念,創造更多有利於(yu) 發揮高校畢業(ye) 生專(zhuan) 長和智力優(you) 勢的知識技術型就業(ye) 崗位,擴大基層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農(nong) 業(ye) 技術等領域就業(ye) 空間,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

  要暢通大學生求職供需信息對接,提升人崗精準匹配。大學生是社會(hui) 勞動力的有生力量,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和智力資源。政府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wei) 大學生精準推送行業(ye) 和市場動向等崗位信息。教育部牽頭啟動的“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促進行動”,升級推出“24365智慧就業(ye) 平台”,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提供了不間斷的就業(ye) 服務。人社部推出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ye) 招聘月、百日千萬(wan) 網絡招聘專(zhuan) 項行動,一些高校加大就業(ye) 見習(xi) 等能力提升項目,組織畢業(ye) 生到名企優(you) 企參加“點對點”麵試簽約等,都助力大學生找到就業(ye) 切入點。

  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帶動作用,放大就業(ye) 倍增效應。創新是社會(hui) 進步的靈魂,創業(ye) 是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是創新創業(ye) 的主力軍(jun) ,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既是緩解就業(ye) 壓力的有效途徑,更是縱深推進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體(ti) 現。為(wei) 此,政府應創新政策、完善機製,為(wei) 大學生群體(ti) 大膽創新創業(ye) 、增強就業(ye) 創業(ye) 能力提供更多機會(hui) 。各地還要擴大創新創業(ye) 引導資金規模,實施以工代訓,給予免擔保免息貸款支持,以及一次性創業(ye) 、創業(ye) 房租等補貼,在促進大學生創業(ye) 激勵政策上不斷加碼發力。高校以創新創業(ye) 為(wei) 導向,完善相關(guan) 課程體(ti) 係、競賽活動、科技成果轉化、創業(ye) 雙學位和微學曆等,可以為(wei) 有意願、有能力的畢業(ye) 生創新創業(ye) 提供資金、場地和技術等多層次支持。

  要指導大學生聚焦新興(xing) 職業(ye) 領域,擴大就業(ye) 容量動能。新興(xing) 職業(ye) 領域不僅(jin) 可解決(jue) 一部分就業(ye) 問題,擴大就業(ye) 容量動能,更是響應日新月異的數字產(chan) 業(ye) 人才供給需求。根據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發布的有關(guan) 信息,智能製造、工業(ye) 互聯網、虛擬現實等工程技術人員新職業(ye) 陸續產(chan) 生,在線教育、傳(chuan) 統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共享經濟等新業(ye) 態新模式新領域清晰可見,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著力在集成電路工程、健康養(yang) 老、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等新興(xing) 領域,加快布局設置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加大人才培養(yang) 力度。當然,針對新興(xing) 職業(ye) 領域,政府還應著力加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以促進新興(xing) 職業(ye) 領域在擴就業(ye) 容量中行穩致遠。

  (作者係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