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動走出一條特色育才之道

發布時間:2021-11-16 14:3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眾(zhong) 所周知,人工智能(AI)給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這項先進技術也在影響著中國孩子看待世界和與(yu) 世界交往的方式。

  來自中國科協的最新消息說,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hui) 和山東(dong) 省科學技術協會(hui) 共同主辦的麵向廣大青少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機構和科技教師的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動,通過不斷探索與(yu) 實踐,走出了一條特色的育才之道。

  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動全力推進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全方位、廣領域、深層次開展,構建起跨界集智、開放融合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生態體(ti) 係。

  據介紹,2019年,首都師範大學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宣告成立,這是全國高校首家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首師大附中也成為(wei) 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開展的先行者。

  在首師大附中的“青牛創客空間”,學生可在此進行智能產(chan) 品製作、項目研發、創新比賽和展示等人工智能相關(guan) 的實踐,這裏也成為(wei) 校內(nei) 學生最喜愛的學習(xi) 空間之一。初一和高一年級學生每周開設2-10課時的人工智能相關(guan) 選修課、社團課,8間348個(ge) 機位的計算機實驗室,作為(wei) 日常學生編程上機使用,8位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物理專(zhuan) 業(ye) 老師,則教授不同的人工智能相關(guan) 課程。

  首師大附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在課程改革、教師隊伍、學生培養(yang) 和硬件設施等各方麵,最大化整合優(you) 勢,在內(nei) 部為(wei) 成員學校提供具有優(you) 勢與(yu) 特色的人工智能教研平台和活動平台,定期進行教師交流、學校參觀、學生共學;而在外部,他們(men) 獲取包括首師大實驗室、校外科研院所的科研環境支持,每年都會(hui) 有學生通過拔尖計劃、英才計劃等方式進入合作的科研院所進行研究實習(xi) 。

  作為(wei) 北京地區大型科普展覽和科學教育場館,隸屬於(yu) 北京市科協的北京科學中心在主展館開設了人工智能、工程實踐、創新思維、科學探究四大主題實驗室。其中,人工智能實驗室引導青少年了解前沿信息技術及其對生活的影響,激發青少年對“人與(yu) 未來”的思考和想象。

  北京科學中心在線下活動基礎上,開發出人工智能主題實驗室的線上活動形式,積極探索“館校合作、社團共建”新模式,擴大服務範圍,將優(you) 質科普資源通過線上方式送到郊區學校,為(wei) 廣大青少年提供高質量的科技前沿教育活動。

  在黃河穿城而過的甘肅蘭(lan) 州,城關(guan) 區水車園小學2012年成立RT機器人工作室,成員主要來自三至六年級學生,他們(men) 利用少年宮、社團課及課餘(yu) 時間,學習(xi) 編程語言、基礎搭建以及智能機器人製作運行的基本原理,打造一個(ge) 集科技知識啟蒙教育、創新思維拓展訓練及創造能力開發培養(yang) 為(wei) 一體(ti) 的創新實踐平台。隨著科技項目不斷增加和競賽經驗不斷豐(feng) 富,RT機器人工作室已逐漸形成“傳(chuan) 、幫、帶“的學習(xi) 形式和傳(chuan) 承機製,為(wei) 工作室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水車園小學已將機器人編程課程納入到信息技術課堂中,采取“1+1”(即每周1堂信息技術課+1堂人工智能課)的人工智能素養(yang) 澱定模式,借助機器人工程挑戰賽、創意製作賽等項目,開展方案設計、機械搭建、編程測試、工程記錄等機器人課程學習(xi) 。RT機器人工作室已先後在全國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比賽、全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WRO世界青少年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世界機器人大賽等活動中取得優(you) 異成績。

  據了解,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動旨在貫徹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的任務要求,向廣大青少年普及推廣人工智能相關(guan) 科普知識和技能,提高青少年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和初步應用能力,探索在中小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普及的有效模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