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侵害案多發在校園 積極推動法治校園建設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關(guan) 係著國家未來和民族振興(xing) ,僅(jin) 2021年就出台了眾(zhong) 多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今年出台的各項法律法規,旨在整合各方力量,積極推動各方力量參與(yu)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構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hui) 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位一體(ti) ”的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學校保護作為(wei) 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ge) 環節,不僅(jin) 承擔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更要健全學校保護製度,保護學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近年來,媒體(ti) 曝光的未成年人權益侵害案件很多都發生在校園內(nei) ,如校園霸淩、性侵害、校園周邊的故意傷(shang) 害案件等,都對校園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應對校園欺淩事件中,學校承擔了首要的未成年人保護責任,一方麵學校要采取措施防患於(yu) 未然,積極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活動;另一方麵,學校要積極與(yu) 其他機關(guan) 合作,借助社會(hui) 各界力量處理欺淩事件,對學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早在2016年,教育部會(hui) 同其他部門印發了《關(guan) 於(yu) 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對校園欺淩事件的預防和處理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進一步細化了校園欺淩的防治規定。
為(wei) 了有效應對校園內(nei) 發生的性侵犯、性騷擾現象,有效預防利用職業(ye) 便利實施侵害未成年人的行為(wei) ,學校也要把好校園工作人員的入職關(guan) ,對凡是實施過強奸、猥褻(xie) 、組織賣淫等一係列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行為(wei) 的人,實施“零容忍”製度。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了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ye) 的入職查詢製度,學校要加強與(yu) 各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依法履職主動開展校園工作人員的入職查詢工作,與(yu) 其他部門通力合作形成未成年人保護的大格局。
此外,學校內(nei) 部還要加強教師的法律教育工作。針對虐待未成年人的高發性和隱蔽性,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年5月7日頒布的《關(guan) 於(yu) 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製報告製度的意見(試行)》都明確規定了強製報告的義(yi) 務主體(ti) 和違反報告義(yi) 務的責任。學校老師作為(wei) 密切接觸學生的群體(ti) 具有及時發現受虐待學生的便利條件,因此是法定的強製報告義(yi) 務主體(ti) 之一。為(wei) 了落實這一強製報告責任,學校要對全體(ti) 教師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專(zhuan) 項培訓,讓教師了解什麽(me) 時候應該報告、如何報告、向誰報告等具體(ti) 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
法治校園作為(wei) 法治社會(hui) 的重要部分,法治校園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對於(yu) 推進全麵依法治國進程具有重要意義(yi) 。從(cong) 平安校園到法治校園,意味著工作重心不僅(jin) 包括校園安全建設,還包括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法治實踐,培養(yang) 尊法學法守法知法的革命接班人。麵對新形勢,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已經作出了一定的回應,立法、修法已經邁出了良法善治的第一步。因此,必須創新工作方式做好法治校園建設工作,塑造未成年人的法治觀念,打造平安法治校園。
一、理念更新,將法治培養(yang) 成為(wei) 一種信仰。校園法治宣傳(chuan) 教育要緊緊圍繞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挑選鮮活的案例,用生動的形式來展開。要從(cong) 娃娃抓起,抓早抓實,轉變理念,重視幼兒(er) 園和小學階段的法治教育,從(cong) 小培養(yang) 未成年人的法治觀念,將法治理念培養(yang) 成為(wei) 一種信仰,可以有效防止校園霸淩、校園性侵害等問題的出現。要將紅色基因、愛國基因融入法治教育中,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傳(chuan) 統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yang) 尊法守法知法的革命接班人。
二、凝聚力量,助力法治校園。以學校為(wei) 主體(ti) ,舉(ju) 辦一係列法治文化活動,如法治校園主題演講,法律知識競賽等。借助社會(hui) 力量,與(yu) 司法機關(guan) 合作,邀請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專(zhuan) 家,通過觀看法庭庭審、模擬法庭等活動,讓法治理念融入校園文化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校園法治文化。同時發揮好社會(hui) 組織的作用,可以設置值班製度,聯係校外誌願者服務機構或者鄉(xiang) 鎮(街道)未成年人服務工作站在校內(nei) 值班,對個(ge) 別問題少年開展個(ge) 性化幫扶工作,為(wei) 未成年人撐起法律的保護傘(san) ,推動平安校園建設。
三、科技融合,提升法治校園建設能力。運用法治方式和現代科技推進法治校園建設,推進校園治理精細化。一方麵,重視運用物聯網、5G、大數據等技術提升校園安全設施建設水平,做到校園安全視頻監控應設盡設、科學聯網;另一方麵,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校園治理要素數據化、治理數據標準化,推動教學網與(yu) 校園治理網多網融合,逐步打造“互聯網+”校園治理模式。
四、特色鮮明,打造校園法治文化,重點在於(yu) 實踐。除了專(zhuan) 門的法治教育,教師還應該在各個(ge) 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穿插法治教育。同時,僅(jin) 教授學生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法治教育不能局限在教室中,應該增加法治教育實踐形式。例如,可以通過警校聯合開展交通安全、禁毒教育等進校宣傳(chuan) 活動,使法律常識深入人心。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離不開全麵依法治國,法治中國離不開法治社會(hui) 建設,法治社會(hui) 離不開法治校園建設。麵對新時代新問題,我們(men) 要時刻以新思想為(wei) 指引,通過創新法治教育模式,培育學生法治價(jia) 值觀,以校園法治文化營造法治校園,撐起未成年人的法治保護傘(san) ,助力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助力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中國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開出首張向未成年人銷售卷煙罰單
為了給未成年人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近日,拉薩市煙草專賣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一起向未成年人銷售卷煙的違法行為開出全區首張罰單。 [詳細] -
黑龍江全麵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記者近日從黑龍江省教育廳獲悉,省教育部門重點開展三項專項行動,堅決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小學課程教育。 [詳細] -
西藏發展公益基金會啟動預防未成年人飲酒項目
近日,由西藏發展公益基金會資助、西藏星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具體實施的“2021—2022年‘關愛成長·非成勿飲’預防未成年人飲酒”項目在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正式啟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