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美育教育如何“破圈”
“社會(hui) 對藝術家的需求是有限的,但是對美育教育的需求在不斷擴大。”
在不久前中國人民大學舉(ju) 辦的“新時代高校美育教學體(ti) 係改革建設”研討會(hui) 上,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張淳說。
近年來,美育教育不斷受到社會(hui) 關(guan) 注。在大學裏,藝術相關(guan) 的課程越來越多,相關(guan) 的講座、活動五花八門。然而,美育教育和傳(chuan) 統知識教學有很大差別,這些相關(guan) 課堂能否起到良好的學習(xi) 效果?這些嚐試能否滿足大學生對於(yu) 藝術知識的需求?大學究竟需要什麽(me) 樣的美育教育?
隨著各大高校開設的藝術課越來越多,一些高校的藝術課教學標準不統一、管理不夠規範、相關(guan) 師資緊缺,導致一些藝術類公共課被同學們(men) 當作“水課”,甚至是網絡刷課的重災區。那麽(me) ,大學生們(men) 真的不需要這些藝術課程嗎?
張淳和同事們(men) 在學校裏調研了同學們(men) 對藝術課程的需求。“我們(men)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其實學生對於(yu) 理論課之外的藝術實踐以及環境浸染的要求非常高。”
“因此,我們(men) 及時進行調整,增加學科方向,基本按照國家對於(yu) 藝術類的五個(ge) 一級學科進行布局,包括美術、音樂(le) 、設計、戲劇影視和藝術學理論。並在5大類裏進行3個(ge) 維度的設計,同時增加實踐類教學的比重。”張淳說。
張淳發現,實踐類教學得到了全校同學的“一致追捧”。“我們(men) 有幾門實踐小課堂,選課比例原本控製在15到20人,但選課人數高達四五百。”
“藝術教育不是上幾堂課就可以解決(jue) 的,一定是全方位的、立體(ti) 的、把人融在裏麵的這樣一個(ge) 環境的建設。我們(men) 除了課程和藝術活動,還不斷走出校門去服務社會(hui) ,讓同學們(men) 對藝術教育跟社會(hui) 的關(guan) 係,以及我們(men) 內(nei) 在人格的健全和成長進行反思。”張淳說。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副校長段鵬觀察到,一些視頻博主探索通過短視頻展現民族器樂(le) ,嗩呐、二胡……這些傳(chuan) 統民樂(le) 表演的視頻播放點讚量超過千萬(wan) 。
“我們(men) 現在麵對的學生從(cong) 一出生就接觸新媒體(ti) ,我們(men) 應該如何建立符合他們(men) 習(xi) 慣的美育體(ti) 係?這是我們(men) 要反思的。當前所做的高校美育或許忽視了新興(xing) 的傳(chuan) 播技術能夠為(wei) 高校美育所提供的助力。”對於(yu) 這樣的“破圈”,必須高度重視,段鵬說。
因此,段鵬認為(wei) ,高校要立足當前的環境,多方位調動利用學生易於(yu) 接受的形式,推動美育教育發展。
“就像現在民族音樂(le) 能夠在短視頻平台出圈一樣,我們(men) 在民族文化創新轉化方麵還有巨大的空間,一方麵,我們(men) 應當把高校的美育資源從(cong) 源頭上利用好;另一方麵,要學會(hui) 運用當下日新月異的傳(chuan) 播技術,讓藝術的美感更具柔性地貼進學生,讓廣大民眾(zhong) 都能夠接受熏陶。”
而在首都師範大學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勝看來,大學美育要避免“知識化”取向。
“美育與(yu) 一般知識教育的區別,在於(yu) 美育是培育、發展和完善人的能力,強調的是能夠在一種日複一日、浸潤式的熏陶當中持續地滋養(yang) 個(ge) 體(ti) 心靈意識的自覺,是滋養(yang) 活動。不是階段性的,而是浸潤式的。這意味著大學美育在總體(ti) 上不呈現為(wei) 一套完整的知識話語結構,而是一種體(ti) 係化的實踐性存在,包括課程體(ti) 係建設,怎麽(me) 體(ti) 現實踐性的指向和根本。”王德勝說。
王德勝認為(wei) ,大學美育的實現要通過一係列富有生氣的、現實的審美方式來展開,要求教師們(men) 在教學活動,教育過程當中以有形的教作為(wei) 手段。然而,“教”隻是手段,最終是去追求實現無形的人格心性的充實和完善。
人類對美的追求是天然的,學生對藝術的追求、對審美觀的塑造,不僅(jin) 僅(jin) 是習(xi) 得知識,更是在美育教育中了解人生、了解生活。
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扈強表示,如今之所以要強調美育教育,是因為(wei) 有時人們(men) 生活中對美的渴望和對美的要求已經走向了“美醜(chou) 不分”。美育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解決(jue) 思想上的問題,要重塑對美的需求和認知,重塑文化自信,從(cong) 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當中尋找到美。
“因此,美育教育要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思維,不是簡單開了藝術課程就有了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應該是全麵、立體(ti) 的,而不是單一的課程教育。同時,社會(hui) 對美的宣傳(chuan) 也非常重要,要通過宣傳(chuan) 的手段在社會(hui) 中建立對美的標準,恢複對美的渴望。”扈強說。
不久前,扈強帶著年幼的兒(er) 子看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經4K修複的老動畫電影《天書(shu) 奇譚》,兒(er) 子看了兩(liang) 遍,還要求看第三遍。
“當我看到幾十年前的動畫片還能在當代小朋友心目中有這麽(me) 高的影響力,我覺得無論用什麽(me) 樣的載體(ti) 和形式表現,‘美’的本身是不變的。”扈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認為自己輕微“社恐”
戴好口罩,摘掉眼鏡,換上墨鏡,耳機聲音調到耳朵能接受的最大音量,這是向北最喜歡的出門裝備。曾有同學和向北打招呼的時候,覺得她“又聾又瞎”。[詳細] -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參加雙創已成校園時尚
穿上由仿生分級孔壓阻材料製作的“智能服裝”,00後南京姑娘包麗就可以檢測到對方的血壓、心律等“健康數據”。包麗是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商檢技術專業學生。[詳細] -
拉薩:產業引領 鄉村振興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格桑花開產業園是墨竹工卡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範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產業園填補了墨竹工卡縣產業載體空白,是墨竹工卡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