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所鄉村學校的育人模式變革——北京市密雲區不老屯中學變革紀實

發布時間: 2021-12-07 15:01:00 來源: 中國教育報

  雨聰是不老屯中學初二年級學生。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所地道的鄉(xiang) 村學校。的確,這所中學地處北京市密雲(yun) 區,從(cong) 天安門出發,得驅車140多公裏才能到達。雖然地處北京,但因位於(yu) 密雲(yun) 水庫附近這一特殊區域,當地限製發展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落後。就像雨聰所說,“不怎麽(me) 起眼”。

  不過,這學期,雨聰卻覺得自己的學校特別帶勁。“現在,我最喜歡來的地方就是學校!”新學期開始後,這所鄉(xiang) 村學校裏的每名學生都實現了一人一課表,沒有行政班,開始選課走班。“有那麽(me) 多課程可以讓我選,學習(xi) 變得有趣了!”“觀星、攝影、民宿設計、魔方、影視編輯……這麽(me) 多社團選哪個(ge) 好呢?問問導師的建議吧!導師可是發自內(nei) 心地關(guan) 心我,無論我成績好不好。”

  大半年前的雨聰,卻是另一番模樣:父母外出務工的她,每天還在垂頭喪(sang) 氣地“假裝學習(xi) ”,“吆喝孩子去上學”是讓奶奶最頭疼的事。不老屯中學校長李子臣說:“但凡有點門路的父母,都把孩子接到城裏去了,隻有走不了的才留在這裏。”

  是什麽(me) 讓一所發展乏力的鄉(xiang) 村學校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裏煥發出了蓬勃生命力?這裏,究竟發生了什麽(me) ?

  鄉(xiang) 村學校高質量發展難題怎麽(me) 破?

  “要變革,就做育人模式變革”

  今年3月4日,密雲(yun) 區區長馬新明一行走進了北京十一學校,促成兩(liang) 校之間結成聯盟關(guan) 係。

  聯盟帶來的第一個(ge) 福利就是不老屯中學的48名教師,分批來到北京十一學校、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和北京十一實驗中學參觀學習(xi) ,打開了鄉(xiang) 村教師的教育視野。在不老屯中學教師王洪豔的印象中,“全校出動”的參觀學習(xi) 已經很久都沒有過了。教師們(men) 意識到,李子臣提到的變革真的要來了。

  這場變革實際上是李子臣“要”來的。作為(wei) 北京市名校長工作室的學員,李子臣跟著導師李希貴學習(xi) 了3年。在此過程中,隨著對北京十一學校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李子臣的危機感也越來越強。

  建校已60多年的不老屯中學,曾是一所有著輝煌曆史的完中,但因學校地理位置偏遠特殊,人口流失,生源減少,2004年撤銷了高中部,現在共有165名學生,其中158名寄宿生。

  因為(wei) 學校所處區域緊鄰密雲(yun) 水庫,是首都飲用水源地,出於(yu) 保障北京水源安全的考慮,當地隻有基礎農(nong) 業(ye) ,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村民大量外出打工,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er) 童,單親(qin) 或離異重組的家庭占70%。即使留在孩子身邊的家長,陪伴和養(yang) 育孩子也是短板,父母學曆多為(wei) 初中畢業(ye) ,孩子的教育主要靠學校。

  “條件不好,苦學來補。”學生們(men) 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的:6:00起床,7:30晨讀,12:00午餐,13:00預備,18:05晚飯……3節晚自習(xi) 後,21:50就寢,10分鍾後熄燈。從(cong) 起床到熄燈,在校生每天16小時的時間裏,滿滿當當安排著26個(ge) 條目。學生們(men) 眼神黯淡,麵無生氣。

  教師們(men) 的付出不比學生少。教師們(men) 大都住在密雲(yun) 城區,山路蜿蜒曲折,每天通勤往返近3個(ge) 小時。各種事務性工作不能落下,教育教學也很“用力”:帶著學生不斷鞏固基礎和重複刷題。全校教師平均年齡47歲,教育教學方式主要是“拎著脖領子讓學生學”。

  令李子臣苦惱的是,即便教師已經很努力了,但近幾年,不老屯中學的成績還是有下滑趨勢。

  李子臣意識到,鄉(xiang) 村學校再靠原來的刷題模式走下去,行不通了。再不進行變革,對不住這些本就條件不利的鄉(xiang) 村孩子。“我們(men) 鄉(xiang) 村學校能不能像十一學校一樣,進行選課走班的課程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激發老師和學生的活力?”李子臣多次提出,希望能夠在導師李希貴的指導下進行變革。

  2020年冬天,李希貴帶領工作室成員來到不老屯中學開現場會(hui) 。站在學校校園裏,麵對神色黯然的學生和滿臉無奈的教師,他理解了李子臣的擔憂。

  作為(wei) 北京十一學校鄉(xiang) 村扶貧項目組負責人,李希貴發現,這所學校雖然地處北京,但因地理位置特殊,產(chan) 業(ye) 發展受限,老百姓思想閉塞、觀念陳舊,是一所典型的不利處境辦學的“庫區學校”,具有與(yu) 很多偏遠鄉(xiang) 村學校相似的境況:在國家政策傾(qing) 斜下,雖然硬件和教師待遇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教師隊伍年齡偏大、結構性短缺,內(nei) 驅力不足,教育教學質量難以得到質的提升,教師沒有價(jia) 值感,專(zhuan) 業(ye) 能力也難以提升。因為(wei) 家長外出打工,學生缺乏家庭關(guan) 愛,隻能被教師“看著”學,在學校也不快樂(le) 。

  這讓李希貴看到了不老屯中學變革的普適意義(y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一項重大任務。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

  2020年10月,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教育不能缺席;

  2035教育現代化,鄉(xiang) 村不能缺席。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條鄉(xiang) 村學校改革突圍之路?

  不老屯中學現場會(hui) 結束的那個(ge) 傍晚,令李子臣難以忘懷。李希貴拍著李子臣的肩膀說:“不能僅(jin) 僅(jin) 搞教學或者課程改革,要做就做一場育人模式變革,這樣才能從(cong) 根本上實現我們(men) 的教育目標。”

  什麽(me) 是育人模式變革?李希貴描述得很清晰,它由3個(ge) 體(ti) 係支撐起來,一個(ge) 是以學生為(wei) 中心的治理體(ti) 係,確保激活每一位教師的內(nei) 生動力;一個(ge) 是以成長為(wei) 核心的課程體(ti) 係,給每一名學生的學習(xi) 裝上發動機;還有一個(ge) 是以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基礎的戰略管理體(ti) 係,讓學校擁有持續優(you) 質的能力。在育人模式上發力,進行係統性變革,不僅(jin) 是為(wei) 了讓不老屯學生擁有幸福的學習(xi) 生活,也是為(wei) 具有同樣典型處境的鄉(xiang) 村學校找到一條屬於(yu) 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對於(yu) 學校這樣的變革意義(yi) 和目標,正在參觀的不老屯中學教師還並不知曉,但他們(men) 已經被這3所學校教師的激情澎湃和學生的投入狀態所感染,心生向往。

  夜幕降臨(lin) ,登上巴士,從(cong) 十一學校校園走出的時候,王洪豔心想:“我們(men) 一所農(nong) 村學校,未來也可以煥發出這樣的活力嗎?”他們(men) 回到學校才知道,就在參觀的這兩(liang) 天,不老屯中學已通過申報,成為(wei) “密雲(yun) 區綜合改革試驗校”。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老屯中學育人模式變革承載起密雲(yun) 區鄉(xiang) 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重任。

  以教育教學一線為(wei) 中心的治理體(ti) 係如何建立?

  “能用結構解決(jue) 的,就不用製度”

  “什麽(me) ?讓我參加項目組?項目組是幹什麽(me) 的?”3月初,接到通知的不老屯中學教師薑萍萍有點發蒙。

  “商討製定改革方案。”李子臣解釋。

  根據30多所十一學校盟校的改革經驗,育人模式變革是有一整套科學方案可以遵循的——戰略與(yu) 核心價(jia) 值觀、組織結構和治理體(ti) 係、薪酬榮譽與(yu) 福利體(ti) 係、人事製度和聘任機製、課程體(ti) 係和資源配置、學生成長動力體(ti) 係、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策略,這7個(ge) 方麵構成了變革全局,缺一不可,互相作用。

  為(wei) 了製定這7個(ge) 方麵的改革方案,7個(ge) 項目組成立了。和人們(men) 慣常認為(wei) 的方案產(chan) 生過程不同,項目組中有20位不老屯中學的教師,包括校領導、中層、行政人員和來自不同年級、學科的教師,還有北京市名校長領航班的48位校長,他們(men) 把兩(liang) 年多來學習(xi) 到的學校治理理論和工具,應用於(yu) 不老屯中學的變革。每個(ge) 項目組8—9人,混合編隊、研討碰撞。這種方式對領航班學員來說,是一次學以致用;對不老屯中學的教師來說,是多了一個(ge) 幫助支持他們(men) 的外部“大腦”。

  成立項目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碰撞中逐步達成變革共識。

  薑萍萍參與(yu) 的是組織結構和治理體(ti) 係項目組。

  組織結構的調整,是育人模式變革中的“牛鼻子”,是為(wei) 學校裝上動力係統的關(guan) 鍵。

  “能用結構解決(jue) 的,就不用製度,能用製度解決(jue) 的,就不用開會(hui) 。”這句領航班校長們(men) 總是掛在嘴邊的名言,一開始,薑萍萍感到難以理解。

  在領航班學員的建議下,她第一次認真審視工作了20年的學校有著什麽(me) 樣的組織結構:一名校長,一名副校長,還有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辦公室等職能處室。這種傳(chuan) 統科層製的組織結構,層級多、交叉多、重複管理、效率低下,帶來的結果是學校內(nei) 矛盾叢(cong) 生,教職工互相不信任,幹群關(guan) 係緊張。校長感覺累,因為(wei) 教師遇到任何問題,走了一圈都沒法解決(jue) ,隻有找校長。教師們(men) 也覺得累,不僅(jin) 教育教學任務重,而且會(hui) 多、雜事多,每個(ge) “官”都能“發號施令”,無法把足夠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學上……

  領航班學員幫助不老屯中學教師分析:“科層組織向上負責得更多,使得以學生為(wei) 中心的理念難以落地。”

  那麽(me) ,如何進行組織變革,才能讓所有資源都流向教育教學一線,激發教師活力?

  吸取了十一學校的經驗,項目組拿出方案:第一,減少管理層級,讓組織扁平化;第二,以年級為(wei) 教育教學一線的核心,使其成為(wei) 學校的價(jia) 值中心,即師生相處最頻繁的地方,形成以教育教學一線為(wei) 中心的治理結構。

  李子臣解釋道:“具體(ti) 而言,不老屯中學設初中3個(ge) 年級和教導處、校務處兩(liang) 個(ge) 處室。副校長兼任年級主任,年級主任以校務委員的身份參加校務會(hui) ,使其成為(wei) 整個(ge) 年級人財物以及教育教學的管理者,‘讓聽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原來的辦公室與(yu) 總務處合並成校務處,原本的德育處、教導處合並成教務處,管理職能轉變為(wei) 服務職能,接受年級教師的評價(jia) 。”

  同時,方案也明確了學校的治理體(ti) 係:由黨(dang) 支部、校務委員會(hui) 、教代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學生會(hui) 、家長委員會(hui) 等組成學校的戰略高層,分別對學校各類重大事項作出決(jue) 策。

  對於(yu) 組織變革的核心目標,李子臣解釋說:“讓所有資源流向教師,學校竭盡全力為(wei) 教師服務,教師才能竭盡全力為(wei) 學生服務。”

  通過參與(yu) 項目組的討論,薑萍萍對此的理解逐漸深入。在一次研討的階段性總結發言中,她向大家描述了這樣的感受:“啟動改革後,我發現在食堂吃飯全部免費了,飯菜種類也變多了,每個(ge) 月,菜譜還會(hui) 根據老師的意見進行調整。全體(ti) 教職工享受了一次額外的專(zhuan) 業(ye) 體(ti) 檢,環境溫馨、項目齊全。學校還組織我們(men) 到同處農(nong) 村地區的懷柔九渡河小學參觀,讓我們(men) 看到農(nong) 村學校發展可能的樣子。最讓我們(men) 欣喜的是,班車的發車時間變成了兩(liang) 種——‘彈性上下班’,老師們(men) 終於(yu) 有時間輪替著陪陪孩子了。”

  “能感受到學校真的在乎老師了,老師幸福了,就要把更多的幸福感傳(chuan) 遞給學生。”薑萍萍說。

  組織結構與(yu) 治理體(ti) 係項目組方案出爐的同時,其他項目組的方案也紛紛浮出水麵。例如,人事製度和聘任機製項目組的方案中提出,學校根據新的組織結構,每學年結束後,在7月進行雙向聘任,由校長聘任年級主任、部門負責人、學科組長,年級主任、部門負責人聘任教師。最牽動全校教師目光的薪酬組,則拿出了以“按勞分配、按崗取酬、績優(you) 酬高、薪隨崗變”為(wei) 導向的分配方案,與(yu) 學校新的年級運行模式相匹配。

  變革,即將駛入下一站。

  動了教職工的“利益”,變革如何順利走下去?

  驚心動魄的全體(ti) 教職工大會(hui)

  6月16日,是變革啟動以來第一次召開全體(ti) 教職工大會(hui) 的日子。按照變革流程,經過兩(liang) 個(ge) 多月研討出的戰略價(jia) 值觀方案、聘任方案與(yu) 薪酬方案,將在這次大會(hui) 上正式亮相,供全校教師討論。

  “覺得方案成熟,可以公布了的,請舉(ju) 手!”16日上午,領航班的校長們(men) 做了最後一次模擬演練。齊刷刷舉(ju) 起的手下麵,每一雙眼睛都激動得發光。“薪酬方案都改20多稿了,完美!”校長朱則光得意地說。

  然而,現實情況卻出乎意料。

  下午4點剛過,李子臣來到禮堂,選了第一排最靠邊的座位,教師陸續進來,坐到了後麵遠離他的另一角。

  “有請李子臣同誌解讀咱們(men) 學校的戰略價(jia) 值觀方案!”副校長董漢良激情澎湃。稀稀拉拉的掌聲中,李子臣打開了演示文稿——《凝心聚力共謀發展》。

  “嘩啦嘩啦”,有教師在台下批卷子,把卷子翻得很響。

  當服務保障中心主任高金成解讀薪酬方案時,更多的教師才抬起頭,開始竊竊私語。有人皺著眉頭,撇了撇嘴:“這肯定不行!”

  到了分組討論的時間,教師們(men) 一下子爆發了:疑惑、不解、懷疑、抗拒……像連珠炮般發射出來。

  “我算過了,按這個(ge) 分法,我得多幹這麽(me) 多工作才能掙回現在的錢,憑什麽(me) ?”一位教師把計算器按得啪啪響,得出結果後,“啪”一聲把計算器丟(diu) 到桌子上。

  “差距拉那麽(me) 大!前麵的拿那麽(me) 多?後麵的老師們(men) 也辛苦,你讓我們(men) 怎麽(me) 辦!”有些教師還用手指不停地戳著紙質版的薪酬改革方案,旁邊的教師紛紛點頭,“就是!我活兒(er) 也沒少幹啊!”

  “還有10分鍾班車發車啊!”走廊裏傳(chuan) 來的聲音教師們(men) 仿佛沒聽見,沒有一個(ge) 人起身離開。“我不回去!我一定要弄清楚!”一位教師擺擺手,轉頭和高金成繼續理論,“這年級主任權力太大了,拿錢多,還不幹活,不公平!”

  令李子臣感到壓抑的是,教職工甚至對“校長信任度投票”的通過比例都有不小的反對聲音。“必須提高!60%的信任比例也太低了。”

  事到半途仿佛要失敗,改革似乎一頭撞進了至暗時刻。

  李子臣疑惑了,這樣“出力不討好”的變革還要繼續嗎?怎樣繼續?

  “反對的聲音來自個(ge) 別人、有些人,還是所有人?是情緒還是問題?”這時,領航班這個(ge) 外部大腦發揮了作用。大家建議李子臣不要在腦子裏假想,而是要使用工具量表,對不同的聲音進行分析與(yu) 管理。分析後,李子臣發現,多數人反對的方案內(nei) 容,其實沒有幾條。厘清這一點後,李子臣的信心回來了一點。

  “反映問題,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參與(yu) 。”領航班學員趙鳳華對“抗拒”的解讀,讓李子臣有了新的認識:暴露問題才能解決(jue) 問題,若希望改革能真正推下去,就不該屏蔽反對聲。當教師能安全地懷疑“校長的信任度指標是否再高點”?這本身就說明他們(men) 已經參與(yu) 到變革中,甚至開始期待變革了。

  這麽(me) 一分析,李子臣信心又回來了。他坦然地拉長了討論過程,讓教師充分表達意見,甚至還進行了不同的分組,本周同質分組,下周異質分組,盡可能地從(cong) 不同角度收集問題,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師的想法與(yu) 顧慮。

  收集很重要,但及時反饋,更是緩解情緒、共同走出變革低穀的關(guan) 鍵。

  每周,項目組會(hui) 根據教師提出的意見作出相應的改進和反饋。比如,針對許多教師“怕自己聘不上”的擔憂,項目組將新方案與(yu) 之前的聘任方案作了對接,再由不老屯中學的教師楊紅糧把修改部分逐句解釋給大家聽。甚至,針對許多教師提出的“校長信任度投票比例過低”,李子臣經過深思熟慮,決(jue) 定把比例提高到80%。這意味著在以後每年的教職工大會(hui) 上,隻要有10位教師對李子臣投出不信任票,他就將麵臨(lin) 向上級黨(dang) 委提出辭職的局麵——這個(ge) 比例比北京十一學校章程中的規定還要高20個(ge) 百分點。

  在這個(ge) 過程中,密雲(yun) 區領導多次到學校現場辦公,解決(jue) 實際問題,也會(hui) 關(guan) 心一下李子臣在變革中是否遇到了阻力。

  但李子臣心裏有譜,因為(wei) 導師李希貴早就告訴過他,凡是變革都會(hui) 按照拒絕、對抗、探索,最後到投入的軌跡走下來,這在管理學中稱為(wei) “微笑曲線”,說明隻有經曆過這4個(ge) 階段,才能看到成功的微笑。反過來說,想繞開任何一個(ge) 階段,都不可能獲得變革的成功。

  李子臣對這4個(ge) 階段的感觸是特別深刻的,當他積極麵對各種意見一個(ge) 多月之後,李子臣發現,夾槍帶棒的言語真的變少了,風向悄悄產(chan) 生了變化:

  “噢!原來方案是這個(ge) 意思,我還以為(wei) 和以前似的。”

  “方案好像挺好的,當時我沒仔細看。”

  “我也不是怕辛苦,就怕自己能力不行。”

  這些言語傳(chuan) 遞出的信號讓他放心了,教師們(men) 已經表現出投入變革的意願,同時他還收獲了另一個(ge) 驚喜——仿佛又重新認識了一次大家。“反對得越激烈的教師,往往對學校感情越深,對改革的期望越大。”李子臣說,“我們(men) 學校的教師真是挺可愛的。”

  7月22日下午,不老屯中學又一次召開全體(ti) 教職工大會(hui) 。會(hui) 上要對一個(ge) 多月以來反複討論的《北京市密雲(yun) 區不老屯中學行動戰略方案》和《北京市密雲(yun) 區不老屯中學教職工薪酬方案》進行最後的投票,以此決(jue) 定新的學期是否開始執行新的方案。

  “讚成”“讚成”“反對”……禮堂裏,教師們(men) 將自己的選擇認真寫(xie) 好,折疊,靜靜投入票箱。

  學校戰略通過得比較順利:讚成率87%。薪酬方案則有點“驚心動魄”,“1張、2張、3張……10張”,經統計,36票讚成、10票反對、2票棄權。關(guan) 於(yu) 那10張反對票,李子臣伸出手想去翻看辨認一下字跡,但又忍住收了回去。“要允許每個(ge) 人上車的速度不同”。

  最終,薪酬方案以75%的讚成率獲得通過,不老屯中學正式選擇將命運駛入變革的軌道。

  董漢良坐在下麵,悄悄抹了一把眼淚。

  如果沒有通過怎麽(me) 辦?後來,李子臣在領航班的研討會(hui) 上提出過這個(ge) 問題。最後大家一致認為(wei) :“沒關(guan) 係,那就繼續再討論,如果變革方案沒有通過,並不是失敗,而是還沒有成功。隻有把這個(ge) 階段的碰撞做得足夠充分,那麽(me) 未來的路就好走了,因為(wei) 矛盾都已經化解在了過程之中。”

  鄉(xiang) 村學校變革,最需要什麽(me) 樣的幫助?

  外腦的力量:爆破思想盲區,爆破難點問題

  一所山區薄弱校能迅速走到這個(ge) 局麵,除了全體(ti) 教職工的付出,背後離不開另一股力量的支持。

  以往,十一盟校的變革會(hui) 由總校派出一個(ge) “本土培育”的校長來領導,而不老屯中學是第一次校長、教師均保持原班人馬的變革。“原地起飛”談何容易?況且,學校地處山區,教職工的思想轉變並非易事。為(wei) 了讓變革少走彎路,來自十一盟校的6位校長聯手組成的“爆破小組”出馬了。

  “爆破小組”的校長們(men) 之前都在自己的學校走過了變革全過程,清楚知道哪裏可能有變革盲區。“我們(men) 的工作重點是通過對關(guan) 鍵人物進行盲點爆破,幫關(guan) 鍵人物‘看’到變革後的前景,提振信心,讓關(guan) 鍵人物盡快登上改革的戰車。”於(yu) 振麗(li) 謙虛地說。

  首先,要幫助關(guan) 鍵人物梳理現象,找到真正的問題。

  變革初期,李子臣認為(wei) 很多問題都是下麵的幹部和教師不給力、抱怨多導致的,然而,“爆破小組”看到的是,各層級崗位職責不明晰、校長有時會(hui) 越級指揮,年級組長、副校長和校長思路不一致,教師糾結到底聽誰的。“真正的問題是治理結構,而這問題的根源或許就是你自己。”“爆破小組”的校長們(men) 不掩鋒芒。

  當變革陷入膠著,“領導者”產(chan) 生猶疑,“爆破小組”又成了強心劑。

  “老師們(men) 關(guan) 心的還是錢!”“因為(wei) 有鄉(xiang) 村教師補助,工資已經很高了。”在教師為(wei) 薪酬方案吵得不可開交時,李子臣見到領航班校長汪正貴就大吐苦水。

  “是因為(wei) 老師們(men) 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被抑製了,所以隻好在錢上計算得失。”汪正貴幫李子臣分析,“老師獲得不了學生的認可,沒有價(jia) 值感,即使工資翻倍也不會(hui) 真正快樂(le) 。改革就是要激發老師更高層次的需求。”

  在山東(dong) 青島兩(liang) 所十一盟校工作的校長汪正貴、高仁輝,今年有一遝往返於(yu) 青島和北京的機票。他們(men) 經常是安排好學校的工作,利用周末甚至周中飛來北京,在李子臣的辦公室一坐就是4個(ge) 小時,從(cong) 早上8點聊到中午12點,再馬不停蹄趕回青島。

  察覺問題,做好溝通,也讓不老屯中學的更多教師理解了變革。

  從(cong) 方案解讀到個(ge) 人發展,從(cong) 課堂學生到家庭孩子,“爆破小組”的校長們(men) 幾乎和不老屯中學的每一位教師都聊過了。從(cong) “你們(men) 自己學校很閑嗎”,到“您來啦,快坐快坐”,不老屯中學的教師越來越感佩“爆破小組”的推心置腹。“啥也別說了,幹吧!”教師李小敏說。

  這樣的溝通打開了一扇窗,湧進清冽甘甜的風,開闊了這些鄉(xiang) 村教師的視野,治愈了他們(men) 的心靈,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放下包袱,積極迎接變革的挑戰。

  變革帶來了什麽(me) ?

  課程豐(feng) 富了,教師有幹勁兒(er) 了,學生有動力了

  2021年暑假,學校大變樣。

  講台撤了。黑板的高度降低了一些,為(wei) 師生平等交流創造了條件。

  辦公室沒了。每一間學科教室既是課堂,也是教師辦公室,還是學生自主學習(xi) 的地方,這樣師生交往的頻次就增加了。

  禮堂的階梯座椅也沒了。騰挪出更多的空間讓原本單一開會(hui) 的地方變成了可以因需求而變的多功能空間。“下學期會(hui) 開戲劇選修課,孩子們(men) 排練需要更大的空間。我們(men) 把燈光也換成更亮的,這裏正好還可以當戲劇教室!”李子臣說。

  教師的教研更是熱火朝天。在教學樓的機房裏,各個(ge) 學科的教師在集中研發新學期的學習(xi) 指南。十一學校送來了剛研發好的最新版課程資料以及貼心的指導和幫助。楊紅糧現在是物理學科組長,在組織教師們(men) 編寫(xie) 本校課程資料時,他特別強調:“十一學校的資料很好,但還是要根據學校的實際來使用,咱不能照搬,學生基礎不同,最了解不老屯中學學生的還是咱自己。”

  8月30日,不老屯中學的新學期來到了。

  “摩爾曼斯克港”“Dream English Garden(夢想英語花園)”“九章書(shu) 屋”……不老屯中學現在每一間學科教室都有了一個(ge) 獨特的名字,這裏既是教室又是教師的辦公室,部分教室下午會(hui) 變身社團活動室,晚上是學生們(men) 的學科自習(xi) 室。學科教室的牆上貼著一張近兩(liang) 米高的全年級課程表,每一個(ge) 時段的格子裏,都有密密麻麻六七種選項。

  “你下節課教室在‘九章書(shu) 屋’,走到頭那間。”一到課間,新任初一年級主任李小敏就會(hui) 走到一樓樓道裏,在來來往往的學生中做“交通指揮”。

  學生們(men) 從(cong) 一個(ge) 學科教室各自前往下一個(ge) ,宛如一條海中的魚,自如平滑地遊過走廊,在群體(ti) 中成長,又有著自己的方向。

  這學期,為(wei) 適應學生的多樣發展,不老屯中學立足本地特色,借鑒北京十一學校的課程體(ti) 係,初步構建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豐(feng) 富、多樣、可選擇課程體(ti) 係。

  “我們(men) 按照學生的學習(xi) 能力和學習(xi) 方式,對差異比較明顯的學科,比如數學、物理等進行了分層設計。”董漢良介紹,“關(guan) 鍵在於(yu) 形成能夠支持因材施教的課程。分層教學其實在各地流行過一陣,但基本上課程都沒變,隻是按照分數的高低,把學生放到不同的層次裏。分層課程的本質是要針對一類學生,從(cong) 目標到內(nei) 容到教學方式到評價(jia) 方式的係統設計,這樣的課程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xi) 需求,而不是僅(jin) 僅(jin) 為(wei) 了提高分數。”

  現在,不老屯中學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xi) 指南、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作業(ye) 設計。對學什麽(me) 、怎麽(me) 學、在哪裏學進行了整體(ti) 設計,之前課上“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jue) ,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自由選擇空間變多了,學生們(men) 的興(xing) 趣起來了,但導師得為(wei) 學生的自由“保駕護航”。“自習(xi) 我最適合選哪位老師?”“我這麽(me) 選課行不行?”“怎麽(me) 合理安排社團時間?”學生們(men) 向導師提出了一係列問題,導師和學生們(men) 一起分析,幫他們(men) 找準自己的特點。學生還可以在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後,根據自己的學科需求和特點“約見”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個(ge) 性化輔導。

  “老師,我覺得去數學1不好意思,數學2又怕跟不上……”新學期分層走班讓蘇蘇有些糾結。針對她數學基礎薄弱的特點,導師耐心地和她溝通,並告訴她,每一個(ge) 人都有自己的優(you) 勢特長,也許在數學裏你是1,但是在英語或者曆史、地理課程中你就是高層了。蘇蘇理解,原來選課走班就是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成為(wei) 自己。她放下疑慮走進屬於(yu) 自己的課堂,她驚喜地發現老師的授課節奏比之前“滿堂漫灌”更適合自己,老師還會(hui) 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我今天舉(ju) 手搶答問題了!”課堂跟得上了,蘇蘇越學越起勁。

  “木蘭(lan) 的劍應該是這樣子的。”正在排練音樂(le) 劇《花木蘭(lan) 》的學生們(men) 興(xing) 致勃勃地討論著道具。如今不老屯中學的體(ti) 育課不再隻是操場上跑步,音樂(le) 課也不局限於(yu) 唱歌,獨輪車、足球、籃球、飛盤、啦啦操、音樂(le) 劇、合唱、書(shu) 法、中國畫、服裝設計與(yu) 製作……各學科選修課琳琅滿目。

  “如何找準潛在客戶?”“如何形成民宿的特色和競爭(zheng) 力?”“如何形成良性的經營模式?”勞動技術課上,學生們(men) 正為(wei) “民宿招標”討論得熱火朝天。密雲(yun) 區作為(wei) 北京的生態涵養(yang) 區,風景優(you) 美,旅遊業(ye) 是不老屯村的主流產(chan) 業(ye) ,不少學生家裏就開著“農(nong) 家樂(le) ”餐館。但受到多種因素限製,村裏的民宿水平目前仍有提升空間。不老屯中學的師生看準這個(ge) 契機,將設計改造民宿作為(wei) 本學期勞動技術課程的學習(xi) 任務。結合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學生們(men) 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立項申請書(shu) 、民宿設計方案和宣傳(chuan) 運營方案。

  “學習(xi) 終於(yu) 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了!”李子臣笑著說。從(cong) 鄉(xiang) 村特色出發設計學習(xi) 任務,在真實的挑戰性任務中,數學、語文、測繪、藝術、建築、設計、商業(ye) 、媒介素養(yang) 不再是停留在書(shu) 本上的字,而是在遷移運用中全方位鍛煉著學生的能力。從(cong) 做題到做事,從(cong) 解題到解決(jue) 問題,跨學科綜合學習(xi) 成為(wei) 常態,核心素養(yang) 的落地水到渠成。

  教師們(men) 也變得幹勁兒(er) 十足。

  在李小敏和崔麗(li) 莉的地理學科教室,牆壁上貼著學生們(men) 用糧食拚成的中國地圖、用吸管製作的降水量表、漂亮的主題手抄報……崔麗(li) 莉總覺得教室的布置還有改進的空間。看到李子臣便迫不及待地問:“這麽(me) 布置行不行啊,校長?”“這是你的地盤兒(er) ,聽你安排。”李子臣笑著走了過去。

  “分層教學後是比之前工作量大了一些,但學生們(men) 眼裏有光了!他們(men) 現在會(hui) 圍著我說好多舉(ju) 一反三的思考,嘰嘰喳喳,積極性特別高!”初三數學教師呂英芹笑著告訴記者,“看著學生們(men) 學通了,感覺真沒白幹!可能這就是當老師的幸福吧。”

  被聘任為(wei) 教務處主任的薑萍萍,抱著一遝表格:“現在我就是一線教師的‘服務員’。”教務、德育、學籍、防疫、印刷、報表、社團……大大小小10餘(yu) 項任務改革後都劃歸了教務處,確實壓力很大,“不過,一邊學一邊做唄,還有好幾位兼職的教師幫我呢”。

  8月31日,開學典禮舉(ju) 行。

  沒有校長講話、沒有領導致辭、沒有口號目標。不老屯中學建校時的老校長和第一批老教師被請來了,講述了他們(men) 青春不老的奮鬥故事。學生主持人落落大方,教師們(men) 真情流露,家長們(men) 殷切寄語。

  在夢想銀行啟動儀(yi) 式上,屏幕上飛快轉動著全校學生的名字,台下的學生們(men) 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停!”隨著主持學生的一聲指令,結果出爐,在掌聲和歡呼中,3名隨機選出的學生大聲念出了自己的“夢想存折”——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鄉(xiang) 村老師,用知識帶山裏的孩子走出大山。”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攝影師,親(qin) 眼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的理想是一年後的中考取得好成績,然後努力學習(xi) 當一名醫生,治病救人。”

  “每個(ge) 鄉(xiang) 村孩子的未來都是珍貴的。”那一天,李子臣在心裏,把這句話默念了無數次。

  他又回憶起項目組一起製定戰略、使命、核心價(jia) 值觀的場景:

  “學校竭盡全力提升教師的幸福感,以利於(yu) 教師竭盡全力成就學生的幸福感。”

  “從(cong) 差異中發現潛能,為(wei) 多元發展不斷創造機會(hui) 。”

  “培養(yang) 有底氣披荊斬棘、有勇氣笑對人生的學生。”

  他對這場改革的決(jue) 心更加堅定了:不是為(wei) 了把學校做成“京城名校”,而是要幫助堅守在鄉(xiang) 村教書(shu) 的教師成長,幫助留下來讀書(shu) 的每一個(ge) 孩子成才。

  那一天,李子臣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孩子們(men) 在校園裏嘰嘰喳喳,陽光灑滿了窗格,臉上出現了難得的舒展的笑。

  他轉過身對記者說:“其實變革永遠在路上,隻要是為(wei) 了學生成長好,我有什麽(me) 可怕的呢?對吧!”

  (所有學生均為(wei) 化名)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