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尋訪紅色記憶·加強民族團結”研學活動落幕

發布時間:2021-12-15 10:08:00來源: 拉薩日報


圖為(wei) 學生們(men) 在研學活動中參觀林芝城市規劃館。 拉薩融媒記者 莫瑞英攝

  日前,由團市委主辦的以“尋訪紅色記憶·加強民族團結”為(wei) 主題的研學活動在林芝舉(ju) 行結營儀(yi) 式,這標誌著為(wei) 期5天的研學之旅圓滿結束。

  結營儀(yi) 式上,研學的學生們(men) 先後作了研學情況分享匯報。據了解,每個(ge) 小組成員除填寫(xie) 研學手冊(ce) 外,每天還需要根據當天參觀學習(xi) 的項目記錄心得感受,定時向老師、家長匯報。結營儀(yi) 式上,每個(ge) 小組都帶來了精彩的匯報演出,這就要求每個(ge) 小組成員隨時溝通、通力合作,才能按時按質完成學習(xi) 、演出等各項任務。

  “這幾天我收獲了很多,結識了很多好朋友,也明白了什麽(me) 是團結以及團結的重要性。”達孜區中學學生達珍說。

  “嘎拉桃花節舉(ju) 辦了幾屆?”“南迦巴瓦峰的高度是多少?”“國道318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哪裏?”……結營儀(yi) 式上,有獎問答環節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同學們(men) 紛紛舉(ju) 手搶答。以學習(xi) 任務為(wei) 導向的研學活動,使同學們(men) 在研學時必須認真地、有目的地觀察,而非走馬觀花,大家通過研學活動,學到了許多課堂以外的知識。

  “研學活動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yi) 意識及民族團結意識,我們(men) 將繼續為(wei) 黨(dang) 和國家培養(yang) 更多的人才。”團市委工作人員李洲說。

  此次在林芝的研學之行,行程安排緊湊科學,既有現代感十足的城市規劃館、人文氣息濃厚的尼洋閣藏東(dong) 南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也有接地氣的桃花村,同學們(men) 在老師們(men) 的帶領下,用行動將“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完美詮釋。

  李洲說:“團市委今後會(hui) 開展更多類似的活動,主題緊扣黨(dang) 中央、自治區、拉薩市的主線工作,以紅色教育、民族團結為(wei) 主。”

  儀(yi) 式最後,老師向同學們(men) 頒發了結營證書(shu) 並合影留念,此次研學活動正式落下帷幕。

  又訊 日前,以“尋訪紅色記憶·加強民族團結”為(wei) 主題的研學活動將課堂搬進林芝城市規劃館、嘎拉桃花村和尼洋閣藏東(dong) 南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讓師生們(men) 通過聽、看、學等方式全麵了解城市發展之變、感受少數民族民俗文化之美。

  活動中,學生們(men) 走進林芝城市規劃館。該館於(yu) 2019年3月建成,全方位展示了林芝城市發展規劃、發展曆程、建設成就和未來願景。在規劃館講解員的解說引導下,同學們(men) 了解了林芝城市發展的巨大變化,深刻領悟到隻有做好城市規劃,才能更好地引領城市發展,從(cong) 中汲取建設拉薩的奮進力量。

  隨後同學們(men) 來到林芝嘎拉村,嘎拉村素有“桃花村”之稱,位於(yu) 318國道沿線,資源豐(feng) 富,山川相間,桃樹成片。12月的嘎拉村雖沒有春日的桃花燦漫,但冬日的村子也別有一番獨特景致。

  “今天我們(men) 來到林芝嘎拉桃花村,這裏的風景特別美,空氣也特別新鮮。看到這個(ge) 村子就想到我的家鄉(xiang) 尼木,家鄉(xiang) 的交通、醫療和教育都很便捷。”尼木縣中學學生央曲說。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men) 先後參觀了村裏的便民服務中心、“綠色銀行”兌(dui) 換商店和衛生室等。通過聆聽講解,同學們(men) 了解到嘎拉村正是用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了村民致富,如今的嘎拉村正成為(wei) 雪域高原上吃生態飯、走致富路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本。

  學生們(men) 還來到位於(yu) 八一鎮的尼洋閣藏東(dong) 南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尼洋閣作為(wei) 一座極具西藏民族文化特色的藏式建築,萃集了林芝市六縣一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物和民俗實物2000餘(yu) 件(套)、文字資料3000萬(wan) 餘(yu) 字、圖片2萬(wan) 餘(yu) 張,集中展現了藏東(dong) 南地區藏族、門巴族、珞巴族、僜人獨特的傳(chuan) 統文化和生活習(xi) 俗。

  達孜區中心小學學生貢吉告訴記者:“我從(cong) 中了解了少數民族的穿搭不同、語言不同。作為(wei) 藏族學生,我要與(yu) 其他民族的同學和睦相處。”

  豐(feng) 富的行程讓學生們(men) 全麵了解了林芝城市發展之變,切身感受到少數民族民俗文化之美。大家紛紛表示收獲很多,不僅(jin) 學到了課本之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研學活動中開闊了視野,也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