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版畫與版式之美——西藏版畫家周玉平的技術美學觀
2021年秋冬時節,經由西藏美協舉(ju) 薦,筆者有幸采訪了西藏版畫家周玉平先生。雖然相識多年,但作為(wei) 工作性質的交流尚屬首次。
與(yu) 西藏其他美術家不同的是,訪談起始,周玉平便興(xing) 致勃勃地談起他目前熱愛的職業(ye) ——集下鄉(xiang) 采訪、攝影、撰稿編輯、版式與(yu) 印刷設計於(yu) 一體(ti) 的主編工作,尤其對數字技術應用情有獨鍾。
數字技術應用正好是我在高校任教的教學研究方向,這讓采訪關(guan) 注的焦點“西藏版畫”轉入了數字技術應用在西藏的現狀的大討論。更有趣的是,周玉平立刻回單位抱了一摞經由自己主編設計的圖書(shu) ,與(yu) 我分享數字印前印後全過程的工作喜悅。
看著版式設計精美的畫冊(ce) 書(shu) 刊:《西藏脫貧攻堅中的巾幗英雄》《家和萬(wan) 事興(xing) 》《帕拉女奴的今昔生活》《綻放的格桑花》《全家福——西藏百戶四世同堂影像錄》《藏地女人》等,讓我直觀地體(ti) 驗到了西藏各市地、縣區、村居的曆史人文風貌,以及在藏生活工作的各族人民、邊地軍(jun) 警幹群的感人事跡,近千幅實地抓拍的寫(xie) 真圖像,在周玉平的版式設計中栩栩如生、樸實可親(qin) ,讓我仿佛置身於(yu) 影像人物場景,走進曾經熟悉的與(yu) 尚待認知的大美西藏,從(cong) 中體(ti) 會(hui) 到周玉平對西藏文化曆史的深度詮釋和在本職工作中傾(qing) 注的高度責任感。
“為(wei) 了保證圖書(shu) 、刊物的保質準時,相關(guan) 采訪攝影、編稿、版式設計、印刷加工工藝等都由我自己監製負責。”周玉平指著麵前的出版物認真地說,一副黑框眼鏡後目光堅定,滿臉坦誠。“因為(wei) 做印刷,了解畫版式的程序以及印刷油墨配置的步驟,這對我後來的版畫創作有很大的幫助。”周玉平終於(yu) 把話題切換到了采訪主題“西藏版畫”。
周玉平在西藏這個(ge) 不“出產(chan) ”版畫之地,依然選擇版畫這一畫種作為(wei) 孜孜以求的創作形式,他的版畫的技藝美學功力,與(yu) 他長期擔任主編工作密不可分。
1951年,周玉平的父親(qin) 從(cong) 老家四川跟隨18軍(jun) 先遣部隊,從(cong) 昌都、丁青、巴青、那曲等地進藏築路,在建築工程隊擔任測量工作。一路走一路測量,川藏線修建完之後,於(yu) 60年代初又修建班戈湖至拉薩線、日亞(ya) 公路、曲水大橋(老大橋)。周玉平自幼便隨父親(qin) 在進藏路上輾轉,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作為(wei) 家中的老大,周玉平早早就體(ti) 驗了老西藏的苦與(yu) 樂(le) ,在艱難歲月中成長,為(wei) 日後留藏工作夯實了基礎。
周玉平是西藏著名版畫家羅倫(lun) 張先生的首位堅守西藏的弟子,亦是西藏美術家群體(ti) 中,鮮見精通數字印刷技術的行家。
2021年,西藏美術館第二批館藏作品征集期間,從(cong) 目錄上見到一幅題為(wei) “半個(ge) 月亮升起來”的黑白版畫,作品調性與(yu) 構圖頗富詩意。從(cong) 人物造型及月色下藏女繁忙勞作的場景中,周玉平嫻熟的木刻技藝與(yu) 造型功底可見一斑。後來在我的懇請之下,周玉平又發來數幅版畫大作,與(yu) 我分享。正如周玉平所言:“西藏的氣候幹燥,不適合水印木刻,我更愛黑白木刻。”
數幅作品中,一幅題為(wei) 《牛糞牆》的版畫創作形式與(yu) 技法特別引人注目。“這幅畫的題目是韓書(shu) 力老師起的。”周玉平得意地說。這幅木刻牛糞牆下的水墨藏犛牛很有藏家情趣,惹人喜愛,可見他對雪域農(nong) 牧民生活的深紮與(yu) 接地氣的底蘊。
2014年,周玉平創作的套色版畫《吉祥·豐(feng) 馬》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此作形式構圖新穎,用色簡練,酥油味十足,具有跨世紀新語境表述新西藏所特有的美學意義(yi) 。
談起學畫過程,周玉平特別懷念早年的情境:時年15歲的周玉平和他的朋友,在西藏展覽館,看到韓書(shu) 力將素描習(xi) 作貼在窗上用以擋風,立刻被素描習(xi) 作的精湛表現技藝所折服,坐在窗下耐心等待他回來,一心拜師……時至今日,周玉平還念念不忘地說:“我是韓老師的第一個(ge) 學生。”如今他紮實的素描功底就是從(cong) 那時起步的,他的版畫風格頗受韓書(shu) 力的畫風濡染。
“您精通數字印刷程序,了解套版彩印的規律,所以在版畫創作過程展現了堅實的專(zhuan) 業(ye) 特性,不像如今不少版畫都成了國畫、油畫的複製品。”我對周玉平的版畫在堅守傳(chuan) 統技法的過程中,融入新的造型語言,創造一種屬於(yu) 西藏原生態大美的版畫風格,非常感慨。
“我準備結合印刷技術的特效,努力嚐試多種形式美感,希望西藏版畫能走出一條新路。”周玉平信心滿滿地說。
從(cong) 周玉平不同時期創作的版畫中,我們(men) 能領略他長期堅守西藏,一步一個(ge) 腳印地創作的心路軌跡,永不放棄自己心愛的版畫創作,為(wei) 新西藏當代美術發展前行默默奉獻。
訪談中,周玉平說:“西藏當代美術群體(ti) 氛圍融洽,這個(ge) 群體(ti) 從(cong) 早期到現在,一直是以公開坦誠的交流方式共處,無論輩分,一直以相互平等的朋友關(guan) 係相待。長期以來,韓書(shu) 力老師沒有私心地幫助在西藏的漢族、藏族美術家,有學識有胸襟,很難得。”
周玉平特別強調,西藏百幅新唐卡創作,讓西藏傳(chuan) 統唐卡畫師走出來了,新的創作觀念在這一批中青唐卡畫師中已經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給整個(ge) 西藏當代美術的群體(ti) 注入了新的血液,生機勃勃。這就是新西藏新美術的前景。
由於(yu) 長期在西藏自治區婦聯擔任《西藏婦女》雜誌主編工作,周玉平於(yu) 近年出版了《從(cong) 童僧到畫師》(合作)一書(shu) ,介紹西藏唐卡畫師夏魯旺堆的成長經曆,以及多部介紹新西藏文化建設發展的圖文並茂的攝影專(zhuan) 集和相關(guan) 著述,是西藏美術家中為(wei) 數不多的多麵手。
同樣,周玉平的版畫亦是新西藏新美術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采訪中他坦言,希望自己的版畫創作跟進數字技術美學的創新觀念,從(cong) 多維度的藝術視角觀察體(ti) 會(hui) 西藏人文特質,尋覓更豐(feng) 富的創作形式,表現西藏新發展麵貌,在父母奉獻青春年華的高原熱土上,發揚“老西藏精神”,再創西藏新文化樣式。
筆者相信,周玉平的西藏版畫將以雪域原生美學的視覺風姿,與(yu) 西藏當代美術家們(men) 比肩同行,向世人打開一扇通往高原美學佳境之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深化合作 共建共贏
近日,由中國證券業協會、西藏證監局、華林證券與西藏大學財經學院共建的“一會、一局、一司、一校”“四合一”投教合作機製正式在西藏大學落地。[詳細] -
日喀則市大力培養鄉村振興行家裏手
為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日喀則市緊盯村(社區)“兩委”換屆後村幹部隊伍建設,堅持把教育培訓作為提升能力素質的重要舉措。[詳細] -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專家:海拔不是影響高原缺氧的唯一因素
“西藏拉薩平均海拔3650米,春夏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青海省茫崖市平均海拔3000米,常年植被稀疏,含氧量更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