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藏曆新年
吃完“古突”,在農(nong) 村寂靜的夜裏,鞭炮聲伴隨犬吠聲在四處稀稀疏疏地響起,一家人圍坐在廚房,火爐裏的木柴發出“滋滋”的響聲,外婆和媽媽來來回回地忙碌著,我躺在姨媽的懷裏,努力睜開睡眼朦朧的雙眼,期待著穿新衣、喝“觀顛”……
天剛蒙蒙亮,聽到收音機裏傳(chuan) 出祝福新年的歌曲,躺在被窩裏把“觀顛”喝下,換上新衣跑去吃“切瑪”。中午,拿著姨媽自製的雞毛毽子,和鄰居小朋友一較高下……
這是我小時候,每年回外婆家過年時的記憶。過年,是家裏有吃不完的犛牛肉幹、奶渣、卡賽、水果,是大人們(men) 在灰塵裏打牛角、圍著柱子相互敬酒。
“大家快到食堂吃‘古突’啦!”班長一聲令下,全班同學相互打鬧著,跑去學校食堂吃“古突”。東(dong) 北的夜晚,寒冷的風,結著冰的校園小路,大年初一滿桌子的美食,家裏人寄來的新衣裳,熱熱鬧鬧的聯歡晚會(hui) ……
這是我上初中時,在異地他鄉(xiang) 和同學們(men) 的新年記憶。過年,是大家在教室同看藏晚,唱著熟悉的歌謠想念家鄉(xiang) ,在異地他鄉(xiang) 感受大家庭的溫暖。
“我們(men) 分工明確,誰誰去超市買(mai) 零食,誰誰留在宿舍裝扮,誰誰先去洗澡……”宿舍長安排得井井有條,都在為(wei) 初一迎接學長們(men) 的拜年做準備,聯歡晚會(hui) 上,學長們(men) 會(hui) 帶來精彩的表演,操場上一圈又一圈的鍋莊,熱熱鬧鬧地慶祝著藏曆新年的到來,依稀記得高中時的同學都很帥、很美。這時,過年就是傳(chuan) 統習(xi) 俗在少年心中的懵懂發芽,是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碰撞的美好火花。
“回學校過年的我們(men) 一起合張影吧!”大四那年,藏曆新年和春節不在同一個(ge) 月份,我們(men) 在海邊租了房,一起過年,廈門的海風中感受不到高原的寒冷,大家三三兩(liang) 兩(liang) ,有些在房間、有些在院子的藤椅上、有些站在陽台麵朝大海,舉(ju) 著飲料聊著青春和未來,大家相互訴衷腸,相互擁抱,那張合影裏的我們(men) 意氣風發,對即將迎來的新生活充滿憧憬和期盼。
小時候,過年就是穿新衣服、吃美食,學著大人們(men) 的樣子,拿著切瑪盒互道“紮西德勒!”,心裏裝著的是滿滿的好奇與(yu) 喜悅。
長大後,過年是對傳(chuan) 統習(xi) 俗的傳(chuan) 承,是親(qin) 情延續的重要儀(yi) 式,要為(wei) 家裏的老人分擔、要為(wei) 孩子準備驚喜,過年,是為(wei) 開啟嶄新的一年扛起沉甸甸的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尼木:返鄉創業小夥的帶頭致富路
紮西頓珠是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的致富帶頭人,他從2012年開始接觸藏香,跟著鄉裏的製香師傅及傳承人學習藏香配方,2014年成立了以純手工藏香為主題的藏香銷售公司。[詳細] -
8名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組團”支教
“生活區裏,老師們彎著背,從盆子裏舀起一勺勺溫水,為低著頭的孩子們衝洗著頭發;梳洗完畢,待到頭發幹爽後,則為女孩子們編上好看的辮子……”。[詳細] -
為異鄉求學的藏族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盡管已從武漢西藏中學畢業12年,但邊珍依然懷念在校過年的日子。一到藏曆新年,同學們會穿著藏服,在彩色花紋木盒裏放滿炒麥粒和酥油糌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