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青海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有機結合的路徑探析

發布時間:2022-04-12 15:46:00來源: 青海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正確處理發展生態旅遊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guan) 係”的重大要求。通過一年多來青海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這一科學論斷有了更為(wei) 深入全麵的理解。近年來,青海奮力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以“生態統籌規劃、生態整合資源、生態推動發展、生態共建共享”為(wei) 重點,堅持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錨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形成了以“一環引領、六區示範、兩(liang) 廊聯動、多點帶動”的生態旅遊發展戰略。立足本來,借鑒外來,積極探索“正確處理發展生態旅遊和保護生態環境關(guan) 係”的青海方案,科學謀劃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力爭(zheng) 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的有機結合。

  一、堅持理念定位引領,做好頂層設計

  理念決(jue) 定定位,定位決(jue) 定效果。推動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的有機結合,需要以先進理念為(wei) 引領、精準把握目標定位,統籌進行頂層設計。

  (一)堅決(jue) 走好生態保護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旅遊是一種關(guan) 愛自然、崇尚自然、體(ti) 驗自然的旅遊產(chan) 品。發展生態旅遊在國際上被普遍認為(wei) 是一種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促進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實現旅遊業(ye) 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思想,是開發生態旅遊的初衷,也是生態旅遊開發可持續的保障。良好的資源和環境,本身就是重要的旅遊吸引力。隻有得到精心保護,處在良性狀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才能激發人們(men) 的旅遊願望並轉化為(wei) 現實的旅遊需求。因此,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的有機結合,生態旅遊規劃必須堅持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在旅遊發展規劃編製、旅遊產(chan) 業(ye) 培育、旅遊產(chan) 品開發上都要以生態保護為(wei) 前提,順應本地的自然條件,在保護現有資源的前提下進行生態旅遊開發。

  (二)堅持以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為(wei) 目標確定生態旅遊發展定位。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既能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又能展示生態文明高地的大美;既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能推動現代文明交流;既能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又能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需要借鑒國內(nei) 外發展生態旅遊的經驗做法,統籌考慮自然教育和生態體(ti) 驗與(yu)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類生態旅遊資源的有機結合,以讓人民群眾(zhong) 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ye) 為(wei) 戰略定位,堅持標準化信息化引領,製定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創建標準,建立創建評估體(ti) 係,明確創建具體(ti) 內(nei) 容,形成可操作、可量化、可評估的工作標準。抓住生態旅遊精髓,堅持實施精品戰略,高水準規劃、建設、發展一批真正意義(yi) 上的生態旅遊精品,提升生態旅遊要素發展產(chan) 業(ye) 化水平。建立健全覆蓋生態旅遊各要素的遊客滿意度調查和評價(jia) 機製,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青海特點的目標定位,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管理生態旅遊區,塑造青海生態旅遊的鮮明獨特形象。

  (三)堅持統籌協調構建生態旅遊聯動體(ti) 係。要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的有機結合,需處理好大眾(zhong) 旅遊與(yu) 生態旅遊的關(guan) 係、國家公園省建設與(yu) 生態旅遊的關(guan) 係、文化旅遊與(yu) 生態旅遊的關(guan) 係。整合生態旅遊資源,以點帶麵、以線連片,構築生態環境優(you) 美、文化氛圍濃鬱、旅遊要素集聚、服務功能完善、區域協作密切的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發展空間布局。抓住“一帶一路”等機遇,建立以對口援青、西北協作區、絲(si) 綢之路沿線、青藏鐵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旅遊聯係機製,再造“東(dong) 出、西進、南下、北上”的全方位開放格局,積極構建大區域、大流域循環的生態旅遊聯動體(ti) 係。推動生態旅遊與(yu) 生態保護、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化體(ti) 育、醫療康養(yang) 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力促形成資源共享、市場共建、互為(wei) 支撐、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麵。

  二、強化機製構建,促進經濟、社會(hui) 和生態多重目標動態平衡

  生態旅遊不同於(yu) 其他旅遊產(chan) 品或旅遊方式,更加注重經濟-社會(hui) -自然複合生態係統的統一平衡,通過科學的製度安排和機製設計,完善資源保護機製、公平參與(yu) 機製、合理分配機製,讓發展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得益彰。

  (一)建立健全生態旅遊的生態保護機製。一是劃定生態旅遊發展“紅線”。對開發旅遊區的自然資源稟賦條件、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承載能力、生物資源等各類資源存量進行全麵調查,充分了解和掌握當地資源特色和發展條件,根據不同地區自然資源稟賦條件、環境人口容量和環境承載能力製定相應標準,並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意願和訴求,劃定生態旅遊發展“紅線”。任何一個(ge) 地區的自然環境都有一定的承載能力,在生態旅遊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要預估遊客數量,並通過一定的限流方式控製遊客數量,防止大規模旅遊行為(wei) 給自然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堅決(jue) 避免“開發一個(ge) 點,汙染一大片,青山綠水都不見,財路生路全切斷”的情況。二是構建生態保護與(yu) 生態旅遊協同發展的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將生態保護列為(wei) 高質量發展基本要求,納入文化和旅遊市場整治行動和旅遊景區整改提質行動的重要考察內(nei) 容。三是持續開展重大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工程。加大生態旅遊開發區生態環境的監測與(yu) 評估、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yu) 保護、退化草場的封育與(yu) 修複力度。四是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利用對保護的多元化橫向補償(chang) 機製,形成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hui) 氛圍。通過發展生態旅遊,真正做到各類生態補償(chang) 由“輸血式”轉變為(wei) “造血式”。不斷創新森林、濕地、草場、水域等生態效益補償(chang) 製度,積極推進建立流域上下遊生態補償(chang) 製度,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等特色產(chan) 業(ye) ,有效推動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工作、生態損害賠償(chang) 工作製度化,推動各類生態補償(chang) 由“輸血式”轉變為(wei) “造血式”。

  (二)建立健全公眾(zhong) 參與(yu) 機製。發展生態旅遊不隻是打造一個(ge) 休閑娛樂(le) 場所,更應成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場所。通過發展生態旅遊,讓旅遊地變成對公眾(zhong) 進行愛國教育和生態保護知識教育的課堂,可針對環保教育推出旅遊活動,開發一些包括社區體(ti) 驗、可持續生活和藝術等生態環保教育課程,引導學生、誌願者等參與(yu) 環境保護,深化遊客對人與(yu) 自然生態環境是一個(ge) 統一整體(ti) 的認識。豐(feng) 富公眾(zhong) 參與(yu) 形式。如讓青少年學生通過清除垃圾等義(yi) 務勞動的形式支持生態旅遊區建設,科學家無償(chang) 提供技術谘詢服務,為(wei) 生態旅遊區建設出謀劃策,提高當地社區參與(yu) 度,促進對自然和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等。

  (三)建立健全合理分配機製。綜合研究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關(guan) 係,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原住民發展的要求,製定並不斷完善財政、稅收、土地、人才、市場等方麵相關(guan) 政策,運用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模式參與(yu) 投資,通過生態管護和發展生態旅遊增加當地居民的就業(ye) 機會(hui) ,鼓勵當地居民經營民宿,提供特色小吃、旅遊向導等方式增加收入,讓生態旅遊的發展成果惠及當地群眾(zhong) ,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更好的讓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提“價(jia) 值”。特別是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中,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加快探索政府主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把潛在的生態價(jia) 值有效轉化為(wei) 現實的發展優(you) 勢。

  三、強化保障支撐,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的有機結合由設想變為(wei) 實現

  (一)進一步完善生態旅遊專(zhuan) 項法規。鑒於(yu) 青海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以及傳(chuan) 統旅遊產(chan) 業(ye) 對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所產(chan) 生的危害人類安全的各種負反饋效應。在生態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在嚴(yan) 格執行我國相關(guan) 的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的同時,還必須製定適合地區區情、景區實情生態開發的地方法規體(ti) 係和相應的環境標準,讓生態旅遊的開發過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如對生態保護區的開發,要根據環境法律規定哪些部分嚴(yan) 禁開發、哪些部分可以開發,可以開發的要確定開發的規模、開放的季節和接待的人數等。

  (二)加強生態旅遊人才體(ti) 係建設。事業(ye) 發展關(guan) 鍵在人。推動實現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有機結合,必須要摸清楚生態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的基本狀況,根據生態旅遊業(ye) 發展目標和進程,製定科學規範的人力資源規劃,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強生態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的組織和培訓,加強對生態旅遊管理者、從(cong) 業(ye) 人員、當地居民和旅遊者環保知識的教育和普及,不斷增強他們(men) 的環保意識,形成一支具備生態旅遊先進理念,善於(yu) 經營管理的生態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隊伍。

  (三)凝聚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高質量發展生態旅遊需要相關(guan) 部門行業(ye) 及社會(hui) 各界,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you) 勢,並發揮好旅遊企業(ye) 、科研機構、新聞媒體(ti) 、中介組織及旅遊消費者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作用,促進社會(hui) 各方麵積極支持、關(guan) 心和參與(yu) 生態旅遊發展。針對生態旅遊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還需進一步落實旅遊目的地黨(dang) 委、政府作為(wei) 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明確責任清單和負責部門,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

  青海既是生態資源的寶庫,又是生態安全的屏障。正確處理發展生態旅遊和保護生態環境關(guan) 係,努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的有機結合,既是一份責任,也是一種擔當。

  (作者為(wei) 青海省委黨(dang) 校教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