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江南“春雨”潤高原

發布時間:2022-07-05 10:34: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遠在阿裏、苦在那曲。位於(yu) 西藏北部的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氣候環境惡劣。2019年7月,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來到那曲市色尼區,開始為(wei) 期3年的援藏接力任務。

  協調建設我國海拔最高的口罩生產(chan) 線,創辦西藏首個(ge) 民辦援藏班,建立那曲市首個(ge) 內(nei) 分泌專(zhuan) 科,幫助當地開展政務數字化改革;總投資3650萬(wan) 元的幸福新村,讓一部分當地群眾(zhong) 住進了安全舒適的房子……短短3年時間,杭州援藏將30多個(ge) 項目留在了藏北高原。

  聚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圍繞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一方麵聚焦長遠產(chan) 業(ye) ,推動色尼區傳(chuan) 統畜牧業(ye) 轉型升級;另一方麵聚焦當前短板,以“走出去”的實踐探索推動當地醫療、教育、就業(ye) 實現新突破。好似一場江南“春雨”,滋潤了苦寒幹燥的藏北高原。

  強產(chan) 業(ye) ,夯實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路

  邊巴是那曲當地牧民,2017年他來到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養(yang) 殖奶牛。隨著收入增加,邊巴家蓋起了二層藏式小樓,買(mai) 了汽車。像邊巴這樣依靠產(chan) 業(ye) 致富的當地人,不離鄉(xiang) 就可以獲得一份收入,脫貧致富。

  邊巴說:“以前我們(men) 在家養(yang) 奶牛,一年到頭賣牛奶沒有多少錢,有很多還浪費了。現在不僅(jin) 可以把牛奶賣到公司,還能在這裏獲得一份工作,我一年有5萬(wan) 元左右的收入。”

  長久以來,因為(wei) 缺乏技術和人才,那曲當地的乳製品行業(ye) 發展滯後。在援藏力量的接力幫扶下,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漸漸有了起色,給當地帶來了一條新的致富道路。

  “那曲是高寒純牧業(ye) 區,草料供應跟不上,畜牧產(chan) 品價(jia) 值低,銷售渠道狹窄,都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致富難題。”浙江省援藏指揮部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指揮長,色尼區委常務副書(shu) 記潘渭說。

  為(wei) 了解決(jue) 當地草料短缺、蔬菜品類少等問題,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又投入援藏資金,在流轉的1萬(wan) 多畝(mu) 土地上發展高原現代畜牧業(ye) 和種植業(ye) :人工種草為(wei) 周邊100多個(ge) 畜牧點提供新鮮的草料;種植了土豆、蘿卜等農(nong) 作物,豐(feng) 富當地居民的“菜籃子”。

  “杭州援藏幹部為(wei) 我們(men) 引進了德國進口設備,建成奶源質量檢測實驗室,現在基地以奶製品深加工為(wei) 突破口,實行‘龍頭企業(ye) +基地+合作組織+牧戶’的經營模式,統一品牌、統一訂單、統一銷售,目前基地已經吸納帶動76個(ge) 村,近2萬(wan) 名牧民向基地供奶,實現本地群眾(zhong) 就業(ye) 476人。”基地負責人明加塔介紹。

  目前,嘎爾德已在拉薩開設銷售門店10家,2021年銷售額2000餘(yu) 萬(wan) 元,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

  走出去,教育醫療就業(ye) 援藏新探索

  由於(yu) 地處高海拔,自然環境惡劣,那曲市留住外來人才困難,色尼區的教育醫療基礎一直比較薄弱。同時,當地部分大學生就業(ye) 困難。杭州援藏工作組積極嚐試“走出去”的路子,幫助那曲學生、病人、待業(ye) 青年到浙江,接受好的教育、好的醫療、好的就業(ye) 。

  2020年9月,西藏首個(ge) 民辦援藏班——海亮援藏班在浙江開學,30名來自色尼區的學生在浙江開始了他們(men) 的求學之路。一年後,檢驗成果的日子到了:在那曲市的期末聯考中,同樣的試卷,海亮援藏班學生8門學科有6門學科平均分排名第一、2門學科平均分排名第二。

  潘渭說:“今年,海亮援藏班累計招生將達到190人。我們(men) 就是想利用走出去的方式,讓更多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同時,杭州援藏工作組還積極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在色尼區杭嘉中學建設“雙師課堂”,實現海亮援藏班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遠程共享。

  相較於(yu) 教育的試點成功,醫療“走出去”更是讓一些被疾病纏身的那曲市群眾(zhong) 擁有了新的人生。

  2020年8月,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在色尼區啟動“抬頭挺胸·重塑脊梁”圓夢行動。曾因脊柱嚴(yan) 重畸形、身高僅(jin) 有135厘米的藏族小夥(huo) 尼瑪紮西到杭州免費治療半年後,“長高”了22.3厘米。他說:“這次杭州之行讓我完全把脊柱挺立了起來,也讓我擁有了一個(ge) 嶄新的人生,我的心裏隻有感恩。”

  截至目前,在杭州援藏幹部的幫助下,已有25位像尼瑪紮西這樣的患者得到救治。

  走出去的還有那曲籍大學畢業(ye) 生。2019年11月,首批那曲籍高校畢業(ye) 生28人前往杭州的企業(ye) 就業(ye) ,由此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導、援藏落實、企業(ye) 主體(ti) 、部門協同”的那曲籍高校畢業(ye) 生異地就業(ye) “杭州模式”。

  “浙江氣候環境好,生活安心,我還學到了很多新本領。”在浙江省江豐(feng) 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普加說,“感謝援藏幹部牽線幫助我們(men) 就業(ye) ,現在我已融入了公司這個(ge) 大家庭中。”

  數字化,創新高原基層治理模式

  2021年7月,在杭州援藏力量的大力推動下,一張運用數字技術繪製的圖在那曲市色尼區政務服務中心落地,走出了當地政務數字化改革實踐的堅實一步。

  這張圖由綜合概覽、民生服務、援藏長廊三大板塊構成,涉及基層黨(dang) 建、信訪、醫療、教育、基層治理等領域,依托此前杭州援藏建立的一些較為(wei) 成熟的數字化應用,如色尼先鋒、誠信色尼等應用,相關(guan) 數據統一歸集、充分共享,實現重點應用數據實時更新,部門間數據全麵共享。

  過去,色尼區處理群眾(zhong) 投訴及意見建議,沒有高效渠道,對此群眾(zhong) 呼聲很高。

  杭州援藏通過數字化治理模式,將各渠道收集到的投訴問題,全部歸集到“數字色尼一張圖”上,信訪部門可直接通過平台精準“派單”至各部門,提高了群眾(zhong) 信訪問題的解決(jue) 效率。數據顯示,改革實施以來,色尼區信訪案件同比減少了54.5%。

  “數字色尼一張圖”正快速提升色尼區民生服務領域的效率。“實時掌握了‘誠信色尼’的數據,局裏就可以及時為(wei) 誠信分數高的市民,預留辦事審批綠色通道。綠色通道反過來又助推誠信色尼的建設。”色尼區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局副局長尼瑪措姆說,讓數據“說話”、數據“跑腿”,色尼廣大幹部為(wei) 民服務的理念和思維,都在提升轉變。

  此外,杭州援藏工作組幫助色尼區打造的西藏首條縣區市民服務熱線“3991580”,成為(wei) 色尼區群眾(zhong) 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

  “過去,我們(men) 有些問題不知道該向誰說,有時問題得不到解決(jue) ,我們(men) 很苦惱。”色尼區居民拉巴說,“自從(cong) 有了市民服務熱線後,我直接打電話就可以解決(jue) 問題,速度很快,感覺很方便。”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