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續“蘇林”情 同圓振興夢
林周縣全景。
蘇州市援藏工作組通過智力支持與(yu) 技術支援,助力林周縣構建起完善的農(nong) 產(chan) 品監管體(ti) 係。圖為(wei) 在溫室大棚內(nei) 工作人員卓瑪(右)在學習(xi) 種植知識。
在蘇州援建的蘇萱圖書(shu) 室內(nei) ,林周縣蘇州小學學生正在挑選自己喜歡的讀物。
蘇州市援藏工作組引進第一台5G遠程超聲機器人。圖為(wei) 醫生使用遠程超聲機器人為(wei) 患者檢查。
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內(nei) ,工作人員嫻熟地給剛出生不久的小奶牛消毒。
蘇州市援藏幹部韋國嶺(左)同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促膝交流。
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一角。
澎波河岸美景依舊,古老林周煥然一新。
28年間,來自蘇州的一批批援藏幹部前赴後繼從(cong) 江南水鄉(xiang) 奔赴雪域高原,紮根平均海拔4200米的林周縣,譜寫(xie) 了一曲曲感人奮進的小康協奏曲,留下了一幕幕對口援藏的光輝篇章。
2019年6月,江蘇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蘇州市援藏工作組的援藏幹部抵達林周縣開始新一輪的援藏工作。3年間,5位援藏幹部情牽兩(liang) 地,通過實施道路交通、特色產(chan) 業(ye) 、教育醫療、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環保、交往交流等援藏項目29個(ge) ,在有限的援藏期限內(nei) 構建起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援藏工作格局,為(wei) 助力林周縣同全國一道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了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林周建設新征程。
鋪設紅色援藏路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把紅色資源保護好、運用好是第九批援藏幹部踐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與(yu) 使命。
走進林周農(nong) 場,鳳凰牌、永久牌自行車以及“上海牌”提包、明信片、小人書(shu) 、手表、農(nong) 具、軍(jun) 用飯盒、老式縫紉機……見證著當年熱火朝天的生產(chan) 生活場景,也目睹著西藏的巨大發展變遷。
10間窯洞重點呈現著八一農(nong) 場、澎波農(nong) 場、米林農(nong) 場等西藏農(nong) 墾發展曆史及成果,生動還原了林周農(nong) 場場部的舊時光,栩栩如生的場景、豐(feng) 富的展陳及頗富神韻的蠟像,一下子就把人們(men) 拉回了40多年前的林周農(nong) 場。
由蘇州援藏專(zhuan) 項投資1000餘(yu) 萬(wan) 元恢複修整的林周農(nong) 場自開放以來,已接待3.5萬(wan) 名訪客,援藏工作組通過推進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yu) 開發利用,切實以紅色資源教育黨(dang) 員幹部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助力林周農(nong) 場先後入選自治區級革命文物保護名錄、自治區級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和自治區級紅色景區(景點),打響了林周縣黨(dang) 員黨(dang) 性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品牌。
在紅色旅遊的引領推動下,江蘇文藝小分隊還首次走進林周縣,演出地點選在了作為(wei) 老西藏精神見證和傳(chuan) 承地的林周農(nong) 場。活動的成功舉(ju) 辦,為(wei) 兩(liang) 地文化交流掀開嶄新篇章的同時,積極延續了民族交融的深情厚誼、踐行了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
拓寬產(chan) 業(ye) 援藏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蘇州市第九批援藏幹部成立“小組團”援藏工作組後,立足產(chan) 業(ye) 援藏,著力構建高原特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蘇州開展智力援藏的主要途徑。
走進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工作人員強久和土旦達傑嫻熟地在給小奶牛的肚臍消毒,這是他們(men) 工作3年時間順利接生的第43頭小奶牛。
回憶第一次接產(chan) ,畢業(ye) 於(yu)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的強久既緊張又激動。
如今的他,每天不僅(jin) 能給患有高原病的奶牛專(zhuan) 業(ye) 的治療,還管理著100多頭奶牛。
在治療室裏,強久熟練地給奶牛測量體(ti) 溫、檢查外觀,或配藥或進行靜脈輸液。
出生在林周縣鬆盤鄉(xiang) 白定村的強久是家中唯一一個(ge) 考上大學的孩子,回憶起大學畢業(ye) 時麵臨(lin) 就業(ye) 的迷茫,他感恩地說:“非常感謝第九批援藏幹部給我的家鄉(xiang) 帶來了這麽(me) 好的產(chan) 業(ye) 項目,給予我們(men) 大學生這麽(me) 好的就業(ye) 平台,離家近、工資高,還分宿舍。雖然我記不住每位援藏幹部的姓名,但我會(hui) 努力把學到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用到工作上,繼續努力學習(xi) 專(zhuan) 業(ye) 技能,不辜負援藏幹部為(wei) 我們(men) 付出的心血,為(wei) 建設家鄉(xiang) 貢獻自己微薄力量。”
數據顯示,蘇州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科學運營總投資1.5億(yi) 元的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已建成1700畝(mu) 高效節水飼草生產(chan) 示範基地,啟動犛牛產(chan) 業(ye) 研發和服務中心、格桑塘智慧牧場項目建設,推進澎波犛牛“兩(liang) 品一標”申報,完成澎波犛牛肉營養(yang) 品質分析評價(jia) 。引進蘇州三餐四季供應鏈有限公司落地林周開發犛牛肉產(chan) 品。目前,基地存欄犛牛近4000頭、出欄約1200頭,直接帶動58名農(nong) 牧民(大學生)就業(ye) ,輻射帶動5000多戶農(nong) 牧民增收。
延長旅遊援藏路
林周,藏語意為(wei) “天然形成的地方”。作為(wei) “拉薩後花園”,在這片4464平方公裏的雪域秘境中,星羅密布著瑰麗(li) 奇異的自然資源和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致。
借力自然風光與(yu) 人文特色,林周援建工作從(cong) “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以前,我們(men) 援建主要是建設基礎設施,現在通過發展經營性項目,可以更好發揮援藏資金功效,帶動當地經濟不斷發展。”援藏幹部、林周縣委常委、副縣長查焱介紹道。
漫步在林周縣唐古鄉(xiang) 的唐古旅遊服務中心廣場,演員們(men) 正載歌載舞,為(wei) 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呈現著一場極具雪域風情的視聽盛宴。
“這是我第3次進藏旅遊,很喜歡林周的寧靜之美。以前想住下,可沒選到合心意的住處,沒想到今年可以住在這麽(me) 舒適的酒店,看到這麽(me) 精彩的演出,這種將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模式,讓我們(men) 既能親(qin) 近自然之美,還能享受度假的悠閑,真是太好了。現在西藏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真是值得多來幾次。”江西遊客王女士在觀看表演時樂(le) 嗬嗬地說道。
2021年4月,由蘇州援藏投資2000萬(wan) 元建設的唐古旅遊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同步引進了平措康桑唐古酒店,此援藏項目的投資建設與(yu) 專(zhuan) 業(ye) 團隊輕資運營的創新模式,使高海拔鄉(xiang) 鎮主動融入“拉北環線”精品旅遊線路、著力構建全域旅遊新發展格局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以前沒有穩定的工作,一年下來也就沒多少收入,現在在酒店工作,每個(ge) 月都能拿到4500多元的工資,而且離家隻有10分鍾的路程,心裏特別開心,感謝援藏幹部的貢獻與(yu) 付出,搭建這麽(me) 好的平台讓我們(men) 在家門口就業(ye) 。”平措康桑唐古酒店服務員玉吉說。
據該酒店經理嘉措介紹,酒店招聘了唐古鄉(xiang) 本地的3名農(nong) 牧民,玉吉就是其中一名。在去年旅遊旺季時,30間客房的平措康桑唐古酒店平均入住率始終保持在85%以上,日均營業(ye) 額持續突破萬(wan) 元大關(guan) 。就近招錄的應屆大學生和農(nong) 牧民服務員,月薪達到當地平均收入水準的近3倍。
浸潤著蘇州發展理念,援建重點項目——唐古旅遊服務中心建成投用,使林周縣高海拔鄉(xiang) 鎮旅遊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補齊。
第九批援藏幹部一致認為(wei) ,林周縣脫貧摘帽隻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為(wei) 此,蘇州援藏還投入5000萬(wan) 元建設林周縣扶貧產(chan) 業(ye) 創業(ye) 創新基地、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產(chan) 業(ye) 人才培訓基地,鵬博健康產(chan) 業(ye) 園基礎設施和產(chan) 業(ye) 載體(ti) 不斷完善,天域青稞、順通藥業(ye) 、農(nong) 村電商等一批項目成功進駐。同時,促成昆山開發區、吳中開發區與(yu) 林周縣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深化產(chan) 業(ye) 培育、招商引資、人才培養(yang) 等合作機製。3年間,他們(men) 加快了林周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腳步,穩步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溫暖援藏路 濃厚關愛情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級城市。2019年7月,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以下簡稱“援藏工作組”)入駐那曲市色尼區,接過了對口支援的接力棒。 [詳細] -
阿裏地區社會福利院為40餘名兒童舉辦集體生日會
近日,阿裏地區社會福利院舉辦集體生日會,該福利院40多名兒童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載歌載舞度過了一個溫馨的生日。 [詳細] -
西藏自治區非遺保護中心哲蚌寺分館掛牌
為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公共文化建設,近日,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在拉薩市哲蚌寺舉行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哲蚌寺分館掛牌儀式。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