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大涼山深處的“造夢人”:托舉“雛鷹”振翅翱翔

發布時間:2022-08-12 14: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大涼山深處的“造夢人”:托舉(ju) “雛鷹”振翅翱翔
瓦爾阿木與(yu) “黑鷹隊”部分隊員合影 受訪者 供圖

  “科比上籃”“庫裏下一個(ge)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籃球集訓基地內(nei) ,23歲的主教練瓦爾阿木發出口令,一群黑瘦少年不停跑動上籃。

  2018年,彝族小夥(huo) 瓦爾阿木在家鄉(xiang) 甘洛縣阿沙莫村組建“黑鷹隊”籃球隊。大學畢業(ye) 後,他選擇從(cong) 城市回到涼山,帶領這支隊伍走出深山,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彝族少年追逐夢想的熱血拚搏。


“黑鷹隊”隊員在賽場上 受訪者 供圖

  “上大學時每次回家,都能看見村裏的孩子抱著籃球在泥巴地裏亂(luan) 拍,想到了我小時候,熱愛籃球卻沒有機會(hui) 和平台。”瓦爾阿木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從(cong) 勉強湊夠5名隊員發展到30餘(yu) 名隊員,從(cong) 村裏的木板籃球架到縣城的集訓基地。由於(yu) 資金短缺,3年多時間,瓦爾阿木打工、貸款,維持“黑鷹隊”與(yu) 球場的發展。

  因其義(yi) 舉(ju) ,瓦爾阿木獲得2022第八屆中華慈孝文化節頒發的“2022年度中華慈孝人物”稱號。

  “鷹是彝族的圖騰與(yu) 信仰,我希望孩子們(men) 也能像涼山的雄鷹一樣飛得更高、更遠,飛出大山改變自己的命運。”瓦爾阿木說,自己想為(wei) 孩子們(men) 撐起一片“追夢”的天空。

  在家人的期待中,瓦爾阿木初中畢業(ye) 後去往成都求學。在那裏,他學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家鄉(xiang) 與(yu) 外界的不同。

  “最大的差距在於(yu) 價(jia) 值觀。在大山裏,可能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一生就是健康長大、生兒(er) 育女,但是大城市裏的人有夢想、有追求,對於(yu) 人生有無數種不同的規劃。”瓦爾阿木說。

  初回家鄉(xiang) ,瓦爾阿木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他說,“家裏當初想盡辦法讓我‘走出去’,是為(wei) 了讓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我求學歸來,是想讓更多孩子能夠‘走出去’。”

  “黑鷹隊”隊員平均年齡10歲至12歲,多為(wei) 留守兒(er) 童或孤兒(er) 。對於(yu) 從(cong) 未走出大山的他們(men) 來說,籃球或許是唯一的快樂(le) 。


瓦爾阿木與(yu) “黑鷹隊”隊員相擁 受訪者 供圖

  今年11歲的古古羅加子是最早跟著瓦爾阿木訓練的隊員之一,父母皆在外打工。因為(wei) 喜歡科比,他給自己取名為(wei) “科比惹”。在彝語裏,“惹”是男孩的意思。

  “我在‘黑鷹隊’交到了很多朋友,我們(men) 一起吃飯、睡覺、打球,阿木教練還帶我們(men) 看職業(ye) 比賽,我感覺很開心,也很自信。”古古羅加子說,籃球帶給他的不僅(jin) 是快樂(le) ,還有溫暖和力量。

  2019年,瓦爾阿木開始給孩子們(men) 舉(ju) 辦“鷹之戰”聯賽,帶領隊員與(yu) 來自各地的球隊交流切磋,並嚐試在互聯網分享“黑鷹隊”訓練日常,讓更多人看到孩子們(men) 對籃球最樸素的熱愛與(yu) 渴望。

  “傳(chuan) 到網上的視頻得到不少籃球愛好者的關(guan) 注、支持與(yu) 鼓勵,他們(men) 資助球服、球鞋、訓練用具等物資。一些好心人還會(hui) 進行募捐,幫助生活貧困的隊員。”瓦爾阿木說。

  3年多來,通過“黑鷹隊”,孩子們(men) 走出涼山前往各地,看到了許多在大山裏無法看見的東(dong) 西。


“黑鷹隊”隊員們(men) 下山參加集訓 受訪者 供圖

  “我們(men) 去過北京、青島,還見過姚明和易建聯,這一切就跟做夢一樣。”作為(wei) 隊伍裏能力最突出的球員之一,的的石拿一因為(wei) 崇拜球星歐文,因此有了“歐文惹”的外號。

  從(cong) 小學二年級開始接觸籃球後,無論在哪兒(er) ,的的石拿一都會(hui) 拿著籃球練習(xi) 。他說,“我享受籃球帶給我的快樂(le) ,也珍惜籃球帶給我的機會(hui) 。以後,我想當一名職業(ye) 的籃球選手。”

  通過見證孩子們(men) 的成長,瓦爾阿木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他認為(wei) ,“黑鷹隊”存在的意義(yi) ,不但是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健康快樂(le) 地成長,更是鼓勵他們(men) 勇敢“追夢”。

  這幾年,通過走訪涼山各個(ge) 學校與(yu) 村莊,瓦爾阿木發現深山裏還有成千上萬(wan) 熱愛籃球的孩子。他的願望,是在每個(ge) 區域都組建籃球基地,培養(yang) 更多教練,給孩子們(men) “圓夢”。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條路上堅持多久,但我希望能夠長遠地幫助到孩子們(men) 。我希望這些‘雛鷹’可以通過籃球‘飛出’大山,不管以後是繼續在外‘追夢’,或是回到涼山,都是一件值得高興(xing) 的事情。”瓦爾阿木說。

  2022第八屆中華慈孝文化節由中國新聞社、杭州靈隱寺主辦,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新聞發展中心、中新社國際傳(chuan) 播集團浙江分公司承辦,並得到了《中國新聞》報、中國慈善家雜誌社、民革浙江省委會(hui) 、浙江省政協港澳台僑(qiao) 和外事委、杭州雲(yun) 林公益基金會(hui) 的支持。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