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四川華西婦幼醫學援藏:從“輸血”到“造血”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發布時間:2022-08-22 11: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傳(chuan) 統的醫療援藏,更像一種‘輸血’,醫療專(zhuan) 家在西藏待一兩(liang) 年,然後回來。現在我們(men) 的援藏可以理解為(wei) ‘造血’,把華西婦幼醫學的醫療技術、管理模式、培訓模式帶到西藏,為(wei) 當地醫院培養(yang) 人才,更長遠的目標是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8月中旬,談及醫院援藏工作,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院長劉瀚旻一語中的。

  位於(yu) 成都的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簡稱華西二院),是國家兒(er) 童區域醫療中心(西南)。2021年8月,西藏自治區衛健委與(yu) 華西二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西藏自治區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在傳(chuan) 統援藏模式的基礎上,如何體(ti) 現“華西特色”,更好地保障西藏婦女兒(er) 童生命健康,成為(wei) 擺在“百年華西”麵前的一個(ge) 新挑戰。

  從(cong) “片段式幫扶”到“前所未有的深入合作”

  劉瀚旻告訴記者,長期以來,西藏孕產(chan) 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er) 童死亡率和到新生兒(er) 死亡率相比內(nei) 地偏高,多年來醫院接到過很多來自西藏的婦幼患者,“我們(men) 也深知西藏婦女兒(er) 童醫療的現狀,對西藏有過多次‘片段式幫扶’,比如幫助當地進行先心病篩查、遠程會(hui) 診,但這些遠遠不夠。”

  直到2019年,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羅梅來到華西二院,帶來了一個(ge) 消息:西藏正在國家的扶持下,全力建設西藏自治區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以填補全國省市自治區中唯一沒有省級婦兒(er) 醫院的空白。

  劉瀚旻說,恰好醫院一直在思考更深入的援藏幫扶方式,雙方一拍即合,決(jue) 定開展“前所未有的深入合作”。

  要在西藏建設一所現代化醫院,缺的不是硬件設施,而是先進的醫院管理理念和醫療人才。因此,華西二院決(jue) 定將醫療幫扶的關(guan) 口前移到西藏,直接派管理團隊前往拉薩,“把華西醫學的精神和文化滲透進去,與(yu) 華西二院本部同質化管理,相當於(yu) 華西二院在西藏有個(ge) 分院區,這樣能讓當地醫生得到持續培養(yang) 。”

  在此背景下,2021年10月,華西二院11個(ge) 部門科室的13位醫護管理人員組成首批對口支援團隊,飛往拉薩。

  睡不著覺的“白頭院長”

  王秋是華西二院康複醫學科副主任,作為(wei) 醫院派駐西藏自治區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的院長,他責任重大。

  但一到拉薩,猛烈的高原反應就讓他措手不及。王秋告訴記者,醫院海拔3650米,團隊中每個(ge) 人都或多或少出現了高原反應,最常見的是晚上睡不著覺。

  “有些人到夜裏兩(liang) 三點都睡不著,中間醒很多次。”王秋回憶,剛來拉薩時,許多人晚上戴上鼻導管吸氧才能入睡,但是睡著一翻身,鼻導管掉了,就會(hui) 因缺氧憋醒,隻好摸索著戴上鼻導管,再次入睡……這成了一種常態。

  除了高原反應睡不著覺,王秋還遇到了高血壓問題。“高的時候,高壓160低壓120,一直在吃降壓藥。”在視頻采訪中,記者注意到“80後”的王秋卻是半頭白發。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到拉薩後白發的確比之前多了不少。”

  語言不通也是個(ge) 問題。前來看病的婦女兒(er) 童以農(nong) 牧民居多,說藏語,醫生們(men) 不得不在藏族同事的翻譯下問診。“我們(men) 也在積極學習(xi) 藏語。”王秋說。

  “我從(cong) 事兒(er) 童康複17年,之前自己也想來西藏看一下兒(er) 童康複專(zhuan) 業(ye) 的發展情況。”在成都時,王秋經常在門診和治療中遇到西藏患兒(er) ,往往他們(men) 過來的時候,病情比較重,年齡也都偏大,也就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同時愈後情況也不是太好。

  在他看來,西藏的兒(er) 童康複機構,在早期篩查診斷、醫療服務等方麵存在相應的欠缺,同時也滿足不了西藏特殊兒(er) 童的康複需求,“所以我們(men) 首要的任務,也是通過兒(er) 童保健與(yu) 康複,搭建平台去推動其他所有專(zhuan) 業(ye) 一起發展,逐漸將醫院建設成為(wei) 全麵的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

  因為(wei) 西藏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是新醫院,職工大多數為(wei) 應屆畢業(ye) 生。為(wei) 了迅速提高他們(men) 的醫療技術,許多年輕職工被送到位於(yu) 成都的華西二院進修培訓,包含婦科、產(chan) 科、兒(er) 科、兒(er) 保、康複、檢驗、病理、產(chan) 房等多個(ge) 科室。

  “我們(men) 自己過來的團隊,也在定期給他們(men) 培訓。”王秋說,目前醫療技術和培訓的困難正在逐漸解決(jue) 。

  出租車上的談話

  來拉薩十個(ge) 多月,華西二院的援藏專(zhuan) 家們(men) 經曆了許多難忘瞬間。讓王秋念念不忘的,是去年在出租車上與(yu) 司機的談話。

  有一天,王秋和同事坐出租車回醫院,那時醫院剛剛掛牌,因怕司機不知道,他表示目的地是拉薩群眾(zhong) 文化體(ti) 育中心對麵。誰知司機脫口而出:“體(ti) 育中心對麵,不就是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

  說起這家新醫院,司機滔滔不絕起來,“國家投資將近10個(ge) 億(yi) ,新建這麽(me) 大這麽(me) 漂亮的醫院,現在華西第二醫院的團隊也來了,我相信華西一定會(hui) 把這個(ge) 醫院帶領好,建設好。”

  樸素的一席話,讓後座的王秋非常感慨。

  “一個(ge) 普通的出租車司機都關(guan) 心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的發展,都關(guan) 注我們(men) 華西,我們(men) 怎麽(me) 能不把醫院建設好?”王秋回憶,當時差點就要告訴司機,這家醫院的新任院長就坐在他後麵,但忍住了,“可以說,這位出租車司機給我們(men) 注入了強大的精神鼓舞,也讓我們(men) 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

  王秋說,正是在這種責任感下,全院職工更加兢兢業(ye) 業(ye) 。尤其是今年8月拉薩出現新冠疫情之後,全院職工都住在醫院,抗擊疫情,“比如檢驗科,全天24小時工作,沒有一句怨言。”他說,這種精神麵貌的展現,讓他更加感動。

  未來願景: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劉瀚旻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華西二院已向西藏先後派出70餘(yu) 人,涵蓋三年的長期幫扶和一至三個(ge) 月的短期幫扶。

  “我們(men) 的短期幫扶,是醫院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就相應派駐。”劉瀚旻解釋,比如曾經需要建設醫院後勤管理製度,華西二院就派了後勤管理團隊;沒有采購製度,便派駐采購工作人員去建立。

  至於(yu) 最終目標,劉瀚旻說,就是把這所醫院建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我們(men) 希望它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醫院,它要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衛健委婦幼管理的核心窗口,我們(men) 來協助衛健委把西藏自治區的婦幼體(ti) 係工作、信息化建設和培訓工作,輻射進整個(ge) 西藏,隻有這樣才能提高西藏自治區全區的婦幼醫療質量,實現國家婦女和兒(er) 童健康發展綱要的幾個(ge) 核心目標。”

  在此背景下,華西二院援藏醫療團隊除了在拉薩工作,還要頻繁前往西藏各區縣進行指導調研。王秋說,目前西藏婦產(chan) 兒(er) 童醫院已經開了門診、預防接種、核酸檢測等業(ye) 務,正加緊推進在國慶節前開啟住院病房,包括婦科、產(chan) 科、兒(er) 科、產(chan) 房、手術室、新生兒(er) 室監護等。

  “我們(men) 準備要利用3-5年時間打造2-3個(ge) 重點學科,推動以互聯網為(wei) 基礎的全生命周期的婦幼健康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落地,建成了具有鮮明的高原地域特征的一個(ge) 國家級的婦產(chan) 兒(er) 童區域醫療中心。”王秋說。

  劉瀚旻同樣表示,為(wei) 了在西藏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華西二院對西藏的幫扶沒有時間限製,將一直持續下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