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葛亮新作《燕食記》:三餐惹味處 半部嶺南史
中新網廣州8月21日電 (程景偉(wei) 刁宵華)作家葛亮21日攜新作《燕食記》作客2022南國書(shu) 香節佛山分會(hui) 場。葛亮現場還與(yu) 北大中文係副教授叢(cong) 治辰,《粵菜記》作者、佛山市作協副主席盛慧,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執行理事長歐亞(ya) 等嘉賓展開一場聚焦嶺南飲食與(yu) 風土人文的對話。
《燕食記》全書(shu) 四十餘(yu) 萬(wan) 言篇幅,是葛亮繼《北鳶》《朱雀》後潛心耕耘的全新長篇小說。本書(shu) 落筆於(yu) 飲食,其所描繪的卻是近代百年的中華世事人情,眾(zhong) 生百態皆入書(shu) 中,是一部描摹南國風情的“嶺南夢華錄”。
多位嘉賓參與(yu) 對話 刁宵華 攝
三餐惹味處,半部嶺南史。《燕食記》沿著嶺南飲食文化的發展脈絡,以榮貽生、陳五舉(ju) 師徒二人的傳(chuan) 奇身世及薪火存續為(wei) 線索,借關(guan) 於(yu) 美食的跌宕故事,以細致入微的文筆,生動描摹出中國近百年社會(hui) 變遷、世態人情的雄渾畫卷,堪稱呈現粵港澳曆史文化版圖的精心之作。
佛山作為(wei) “世界美食之都”,也是粵菜的核心發源地之一。這部描摹粵港美食的《燕食記》與(yu) 佛山淵源頗深,例如書(shu) 中主人公榮貽生念念不忘、美食薈萃的太史第,就由佛山禪城人“江太史”江孔殷創設,他還發明了太史蛇羹等經典粵菜。
在《燕食記》書(shu) 中,有一段描寫(xie) 江太史一家外出吃頭茬“霧水荔枝”,葛亮從(cong) 荔枝的種類、特性、吃法作了詳盡的考證和精細的辨析,由繁盛的食材勾連了食源開發、食具製作、食品烹製,堪稱是一部通過飲食勾勒嶺南風物的“百科全書(shu) ”。
葛亮出生成長於(yu) 江南,在嶺南生活了20多年,他表示自己一直能感受到“江南和嶺南之間的文化的流淌”。“飲食中有親(qin) 情、有回憶、有過往,有歲月流轉和空間流動,有時候對於(yu) 味覺的渴望,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抵達。”葛亮表示,《燕食記》是一部從(cong) 飲食切入的小說,落點則是嶺南這片土地的世事人情。
在現場的互動分享中,三位嘉賓均提到了葛亮作品的語言之美,還表示這部小說有“武俠(xia) 氣”。“葛亮在同時代的作家中有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燕食記》繼承了傳(chuan) 統小說非常優(you) 雅、有韻味的敘述,同時與(yu) 當代嶺南、大灣區時代風貌的結合又非常熨帖,比起《北鳶》《朱雀》,文字上修煉顯得更加爐火純青。”歐亞(ya) 說。
北京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叢(cong) 治辰認為(wei) ,葛亮把粵語中生動的口語化表達和古雅的漢語結合在一起,“寫(xie) 出了一種既精致又清淡的味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