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臨時班主任”最後的作業

發布時間:2022-10-09 15:37:00來源: 新華網

  國慶節前一天,記者探訪位於(yu)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的貢嘎山小學地震受災集中安置點,在此堅守20多天的“臨(lin) 時班主任”毛琳告訴記者,這一天,包括貢嘎山小學安置點在內(nei) 的430戶1407名受災群眾(zhong) ,全部從(cong) 臨(lin) 時安置帳篷裏搬出,乘坐大巴轉移到條件更好的過渡安置房,他們(men) 將在溫暖明亮的新居中迎接國慶的到來。

  瀘定地震發生後,21歲的大學生毛琳毅然選擇留在貢嘎山小學安置點做誌願者,負責從(cong) 受災嚴(yan) 重的得妥鎮轉移過來的75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xi) 。

  從(cong) 沒有過教學經曆,自己還是學生的毛琳突然之間成了“臨(lin) 時班主任”。一開始她有些不適應,尤其是對調皮的孩子感到“力不從(cong) 心”,於(yu) 是她決(jue) 定讓自己“嚴(yan) 厲起來”。

  “嚴(yan) 厲的毛老師”每天早上7點50分以前,一定出現在學校操場上等候。清點完75個(ge) 孩子的人數後,再送她們(men) 去上課。晚上8點,毛琳又再次讓孩子們(men) 集合,清點人數、檢查作業(ye) 。沒做完作業(ye) 的,她就先陪著做完作業(ye) ,再送回家長帳篷。

  國慶前的一周,毛琳回收了她布置的最後一次作業(ye) :1到4年級的孩子畫國慶手抄報,5年級以上的孩子寫(xie) 一篇作文。

  但這一次,毛琳在認真一份份看完所有作業(ye) 後,卻沒有舍得再還給孩子們(men) ,而是自己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


孩子們(men) 展示自己畫的手抄報。2022年9月30日 新華社記者 康錦謙 攝

  同事們(men) 說,最後一周“嚴(yan) 厲的毛老師”忽然變得特別溫柔。她和同樣在貢嘎山小學擔任誌願者的“同事”王雪花,一起騎了一個(ge) 多小時的自行車,去到冷磧鎮上的文具店買(mai) 了650元的文具送給孩子們(men) ,這筆錢是毛琳在自己大學同學中募捐得到的。

  分別這天,毛琳拿出了最後一次作業(ye) ,一邊給記者展示,一邊叫來幾個(ge) 孩子,讓他們(men) 補上自己的名字,“毛琴、李思蒙,你們(men) 作文寫(xie) 得很好,怎麽(me) 不寫(xie) 上自己名字呢?”記者看到,這些手抄報和作文紙上每一處皺褶都被她仔細撫平。

  “毛老師!毛老師!”或許是意識到即將分別,孩子們(men) 紛紛圍攏過來。抱著一隻灰色小熊的4年級學生沙馬烏(wu) 沙看著毛琳默默不語,卻流下了淚。一個(ge) 小女生拿來一袋玉米饃饃,要送給毛老師。

  15點35分,轉移受災群眾(zhong) 的大巴圍著學校操場排成了弧線,孩子們(men) 要走了。毛琳告訴記者,她現在是大二學生,學校10月11日開學,送走孩子們(men) 後,自己也該去上學了。

  “你們(men) 要好好學習(xi) !我以後一定會(hui) 再來檢查學習(xi) 成果的!”10餘(yu) 分鍾後,孩子們(men) 一個(ge) 個(ge) 登上大巴離開安置點,毛琳站在車隊後麵,大聲地囑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用愛點亮學生心靈

    教師的初心就是根植教育,積極進取,無私奉獻,執著於教書育人;教師的使命就是傳承知識,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詳細]
  • 有愛才有光——記特殊教育工作者永增

    永增,1999年畢業於拉薩師範學校,被分配到林芝市波密縣鬆宗鎮完小,在基層工作9年後被調到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至今已有十幾個年頭了。[詳細]
  • 滿懷信心戰高考 全力以赴向未來

    6月7日,高考大幕正式開啟,我市11854名考生滿懷信心奔赴考場。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所有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都提前做好14天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篩查,嚴格按照防疫要求參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