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十年來三江源腹地久治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民生福祉日益增進

發布時間:2022-10-09 15:4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圖為(wei) 年保玉則風景如畫。 孫睿 攝

  記者9日從(cong) 青海省久治縣委宣傳(chuan) 部獲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地處三江源腹地的久治生態環境煥然一新、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民族團結碩果累累、黨(dang) 的建設開創新局,各項工作取得曆史性進展。

  地處三江源核心區的久治縣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位於(yu) 青海、四川、甘肅三省交界處。這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內(nei) 年保玉則保存有冰蝕地貌、冰磧地貌、現代冰川等地質遺跡,被譽為(wei) “天神後花園”。

  據介紹,十年來,久治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該縣全麵完成三江源一期、二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退牧還草、草原林業(ye) 有害生物防控、濕地保護等項目實施成效顯著,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69.7%。累計發放生態獎補資金6.86億(yi) 元,完成綠化造林2.82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麵積34.4萬(wan) 畝(mu) ,黑土灘治理41.05萬(wan) 畝(mu) ,人工草地9.89萬(wan) 畝(mu) ,滅鼠621.65萬(wan) 畝(mu) 。

  同時,久治縣全麵落實中藏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措施,全力推行“林草長製”“河湖長製”,一體(ti)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治理體(ti) 係。城鄉(xiang) 環境煥然一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開展“清四亂(luan) ”專(zhuan) 項行動,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穩步實施,全域無垃圾示範創建工作紮實開展,兩(liang) 輪中央環保督察共反饋問題、信訪案件,已全部整改完成。

  十年來,久治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由2011年末的2.11億(yi) 元增至2021年末的5.58億(yi) 元,同比增長164.45%,年均增長11.4%。特色產(chan) 業(ye) 有序轉型,該縣積極推廣“牧戶+基地+合作社+企業(ye) ”的發展模式,建設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22個(ge) ,實現產(chan) 業(ye) 化項目村級全覆蓋。還率先建成年產(chan) 3萬(wan) 噸級有機肥廠項目,736.49萬(wan) 畝(mu) 草場、21.7萬(wan) 頭犛牛(藏羊)和250噸牛奶通過現場有機認證,“5369”品牌榮獲全國馳名商標,“久治犛牛”地理標誌完成中綠華夏驗證機構實地認證。

  在久治縣索乎日麻有機肥加工廠,當地政府投入200萬(wan) 元以“企業(ye) +合作社+牧戶”的模式,將草原犛牛的牛糞作為(wei) 有機肥的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使當地牧民致富增收。後隨著有機肥市場需求量大,2019年,久治縣官方整合援建資金新建了青海省天空牧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空牧場”),成為(wei) 三江源地區最大的有機肥生產(chan) 基地。

  “我們(men) 的初衷就是將牛糞‘變廢為(wei) 寶’,變單純的燃料為(wei) 可循環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在以牛糞為(wei) 原材料生產(chan) 的有機肥廣泛應用在人工種草、黑土灘治理、草場恢複當中。”天空牧場負責人說,草場茂盛了,載畜量也必然升高,產(chan) 生的牛糞也多了,牧民再去撿拾牛糞,這就形成了生態良性循環的局麵。

  “現在不僅(jin) 賣牛糞可以賺錢,年底還能拿到分紅,這是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啊。”久治縣索乎日麻鄉(xiang) 章達村的牧民太太日前對記者說。


圖為(wei) 三江源腹地久治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孫睿 攝

  十年來,久治縣民生福祉日益增進,該縣投資1.18億(yi) 元建設11個(ge) 集中安置點並投入使用,全縣9個(ge) 貧困村1528戶6423名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控輟保學工作取得曆史性成果,學校“三科”教改和思政課工作深入推進,學前教育入園率達82.39%,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6.10%,高中毛入學率達83.06%。深入推進“三醫”聯動,持續推廣“醫聯體(ti) ”“醫共體(ti) ”建設,包蟲病患者“清零”任務全麵完成。保障體(ti) 係更加有力。勞動維權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城鎮新增就業(ye) 1534人,農(nong) 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ye) 22937人,城鎮登記失業(ye) 率控製在3.2%以內(nei)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