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郎格登:西藏、黑龍江、北京……一路逐夢
斯郎格登經常回憶起自己年幼時跟著做馬幫的父親(qin) 輾轉於(yu) 芒康、迪慶、察隅等地的情形:瘦瘦小小的人兒(er) ,學著大人的樣子吆喝,時不時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搭話閑聊。“小時候,覺得和村裏其他孩子相比,自己見過更大的世界了。長大才知道,我的世界應該更大。”從(cong) 西藏到黑龍江,再到北京,以及將要奔赴的陝西,年輕的斯郎格登一路奮鬥,一路逐夢。
圖為(wei) 斯郎格登
從(cong) 西藏到黑龍江:想去外麵看一看
2016年,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第二高級中學苦讀三年後,斯郎格登順利考上大學。“高中時,老師們(men) 經常告訴我們(men) 一定要有夢想,並且經常和我們(men) 講述內(nei) 地的事情,我特別好奇,也很向往。”所以,填報誌願時,斯郎格登報考了黑龍江大學,並且選擇了自己並不熟悉的電子工程自動化專(zhuan) 業(ye) 。
懷著激動又忐忑的心情,斯朗格登來到了黑龍江,開啟了他的大學生活。“因為(wei) 第一次到內(nei) 地,肯定需要去慢慢適應,不過並沒有出現像之前聽說的那樣‘內(nei) 地很熱,去了會(hui) 頭暈’‘適應不了’等情況。”在學校裏,老師和同學們(men) 非常關(guan) 心像斯朗格登這樣的少數民族學生,經常把大家召集起來,詢問是否有困難,並及時提供幫助。因為(wei) 擅於(yu) 溝通和交流,並且為(wei) 人真誠,斯朗格登被推選為(wei) 少數民族學生代表。
圖為(wei) 斯郎格登(右三)大學時期和同學們(men) 受表彰
“生活上的困難我們(men) 基本可以自己克服,但是學習(xi) 上確實需要幫助。”在一次少數民族學生代表會(hui) 上,斯朗格登向學校提出了請求,“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的一些課程,比如高數、代數、信息工程等對我來說比較吃力,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因為(wei) 我而重複講解,後來我的舍友們(men) 主動提出為(wei) 我補課,我才能跟上進度。我想,可能不止自己有學習(xi) 方麵的困難,所以請學校幫助那些學習(xi) 壓力大的學生。”很快,斯朗格登的請求得到學校的回應,學校組織了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室,請研究生支教團隊免費給基礎弱的同學進行一對一輔導。“作為(wei) 被幫助對象,我們(men) 都很高興(xing) ,並暗下決(jue) 心:學習(xi) 差沒關(guan) 係,但是一定要端正態度。慢慢地,我們(men) 的成績都趕了上來。”雖然在異地他鄉(xiang) ,但是斯郎格登從(cong) 沒有感到孤單過,“遇到困難時總有人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生活和學習(xi) 上我們(men) 是受幫助的人,所以在我們(men) 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們(men) 非常積極踴躍。”每當學校舉(ju) 辦活動時,斯朗格登總會(hui) 和能歌善舞的同學們(men) 為(wei) 大家帶去精彩節目。“我們(men) 非常願意向同學們(men) 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元素,讓彼此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更親(qin) 近。”大學期間,斯郎格登和其他少數民族同學曾獲得過多次表揚和獎勵。
從(cong) 黑龍江回西藏:種下學習(xi) 的種子
作為(wei) 從(cong) 西藏走出來的大學生,斯郎格登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他也了解,家鄉(xiang) 的許多孩子因為(wei) 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或受教育程度不同,對輔導孩子功課心有餘(yu) 而力不足。2017年,還在讀大二的斯郎格登與(yu) 高中時的好友斯郎旺修一拍即合,組建了昌都大學生公益團隊。他說:“誌願者們(men) 都是一群分散在全國各地念書(shu) 的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回到西藏做公益。”
圖為(wei) 斯郎格登(左三)大學時期參加活動
截至目前,誌願者團隊從(cong) 最初的10個(ge) 人,發展到1000多人,支教團隊遍布西藏自治區昌都市11個(ge) 縣。公益活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hui) 反響,團隊獲得了昌都市五四獎章,並被昌都市授予團中央抗擊疫情“先進集體(ti) ”。斯郎格登個(ge) 人也在2018年、2019年間分別獲得過昌都市公益團隊先進個(ge) 人、昌都市公益團隊“優(you) 秀隊長”及昌都市“最美誌願者”稱號。
斯郎格登把所有的榮譽都化作繼續奮鬥的動力,“我一直都記著我的大學老師說的話,‘作為(wei) 新時代的青年,你們(men) 以後一定要去融入這個(ge) 社會(hui) ,並且去服務這個(ge) 社會(hui)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你們(men) 能引領社會(hui) 。’”斯郎格登說,“受益於(yu) 國家的援藏政策,我們(men) 有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想為(wei) 家鄉(xiang) 做一點實事。我們(men) 把學習(xi) 的種子種下,讓更多的人有機會(hui) 去融入社會(hui) 、服務社會(hui) 以及引領社會(hui) 。”
四年的大學生活,斯朗格登過得充實又快樂(le) ,“我的大學生活讓我真正地進入到一種多元文化中,感受到了溫暖和支持,也學會(hui) 了如何更好地交流和溝通,更逐漸清晰自己的夢想是什麽(me) 。”2020年,帶著老師的殷殷囑托,斯朗格登順利畢業(ye) 。
從(cong) 黑龍江到北京:追逐夢想不停歇
大學畢業(ye) 後,斯郎格登在大哥鼓勵下,來到了北京。“大哥在西藏民族大學畢業(ye) 後一直北京工作。深有感觸的他不止一次地跟我說‘來北京吧,這裏是一個(ge) 可以談理想的地方,也有展示才華的舞台。’說來也是幸運,我畢業(ye) 時,恰巧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出版社總編室進行招聘,一直喜愛藏文的我通過了考核,得到了這次的機會(hui) 。”斯朗格登開始了他的職業(ye) 生涯。
圖為(wei) 斯郎格登(右)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參加活動
藏文功底紮實的斯朗格登,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這樣重要的藏學研究機構,得以眺望更廣闊的藏文化知識海洋。並在老師們(men) 的幫助下他很快找到了與(yu) 自己專(zhuan) 業(ye) 有觸合點的方向:開發智能應用係統,做藏文文獻數字化。
經過前期的準備,斯朗格登迅速投入軟件研發,他請同學負責信息錄入工作,自己負責藏文校對,兩(liang) 人搭檔僅(jin) 用了一年時間就交出了漂亮的答卷——“東(dong) 噶藏學大辭典應用軟件”成功上市。使用者隻需下載“東(dong) 噶大辭典”App,就能像使用搜索引擎一樣便捷搜索藏文詞匯。“我是帶著情懷來做的。”在斯郎格登的觀念裏,《東(dong) 噶大辭典》不僅(jin) 僅(jin) 是一本簡單的工具書(shu) ,更象征著藏學國際話語權,因為(wei) 所有語言文化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彌足珍貴,把《東(dong) 噶大辭典》做好,意味著與(yu) 世界接軌。斯郎格登說,“對我自身而言,因為(wei) 有藏研中心提供廣闊的平台,加上援藏教育的加持,我才有機會(hui) 來到北京就業(ye) ,就業(ye) 的同時能結合自己所學專(zhuan) 業(ye) ,守護本民族的語言文化。”
2022年,打算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斯郎格登被西藏民族大學民族學專(zhuan) 業(ye) 錄取了。“我家的五兄妹,其他四人都就讀於(yu) 西藏民族大學。”對於(yu) 斯郎格登來說,報考西藏民族大學是一種情懷,也是繼續夢想的征程。
西藏、黑龍江、北京、陝西……斯郎格登一直奮鬥,一路逐夢。(新利平台 記者/孫健 周晶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2022中荷青年學者泰山國際論壇舉辦
日前,中荷青年學者泰山國際論壇以“線下+線上”的方式舉辦,中荷學者學生等近千人參與了論壇相關活動。 [詳細] -
斯郎格登:教育援藏,給我帶來了什麽?
“如果沒有上學,我現在在做什麽?我想做什麽?我又能做什麽?”斯郎格登不止一次地想過這些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然後告訴自己:很幸運,我能上學。 [詳細] -
“川妹子”宋潔世界跆拳道斯洛文尼亞公開賽奪金
記者20日從四川體育職業學院獲悉,北京時間9月18日深夜,2022年世界跆拳道聯盟斯洛文尼亞公開賽在盧布爾雅那舉行。來自四川體育職業學院的女子67公斤以下級選手宋潔表現尤為亮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