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青春有力量 奮鬥正當時

發布時間:2022-11-07 10:49:00來源: 拉薩日報

  疫情期間,來自拉薩市各行各業(ye) 的誌願者們(men) 義(yi) 無反顧走上“疫”線,采購藥品、堅守卡點、核酸采樣、運送物資,為(wei) 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今年8月,拉薩疫情發生後,丹增饒傑和好朋友雲(yun) 丹了解到社區緊缺誌願者的消息,便向城關(guan) 區共青團提出了申請。經過批準後,8月15日,“雷鋒精神”誌願團隊第一條招募信息在網上發布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申請加入誌願團隊的人越來越多,丹增饒傑和雲(yun) 丹根據社區需求挑選分派合適的誌願者。

  22歲的洛鬆朗加是西藏大學的學生,成為(wei) 誌願者後,他負責幫助居民采購藥品。每天騎著他的小摩托奔波在藥店與(yu) 居民小區間,得到一句“謝謝”,就能讓這個(ge) 年輕人開心許久。

  洛鬆朗加說:“疫情期間,我每天大概為(wei) 六七戶居民送藥,在他們(men) 收到藥品後,那句真誠的感謝讓我更有動力了。”

  與(yu) 洛鬆朗加一樣,巴桑次仁也是一名還在上大學的學生。每天早上,他都要挨個(ge) 敲開沿街商鋪的大門,一個(ge) 一個(ge) 為(wei) 大家進行核酸采樣。即便每天直麵被病毒感染的風險,但他還是一往無前,他說,守護自己的家鄉(xiang) 是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巴桑次仁說:“我參加‘雷鋒精神’誌願團隊的初心,就是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與(yu) 大家一起對抗疫情,為(wei) 家鄉(xiang) 貢獻一份力量。”

  這個(ge) 團隊裏,除了大學生,還有公務員、演員、個(ge) 體(ti) 戶、工地管理員等,大家雖然社會(hui) 身份不同,但因為(wei) 同一個(ge) 信念擁有了共同的身份,也許當疫情散去,沒有人會(hui) 記得他們(men) ,但他們(men) 無悔付出,因為(wei) 對得起心中的責任與(yu) 擔當。

  誌願者格瑪說:“我主要的工作是每當小區內(nei) 有大米、麵粉、肉等物資需要搬運時,我們(men) 便背著物資一家一戶為(wei) 住戶送到門口。能參與(yu) 這個(ge) 誌願工作,我心裏很高興(xing) 。”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卻也讓我們(men) 看到了古城拉薩更多的溫情與(yu) 感動。9月17日,原本符合出艙條件的何小宇做了一個(ge) 決(jue) 定:留下來,到最後。他向柳梧方艙遞交了長期誌願者申請書(shu) ,並得到了批準。

  何小宇說:“我現在在柳梧方艙擔任誌願者工作,主要負責艙內(nei) 消殺、餐食發放、日常巡邏等,雖然每天都很累,但有些事情總歸是要有人做的。”

  前不久,柳梧方艙來了一對祖孫倆(lia) ,小女孩穿著單薄。通過交談,工作人員了解到,這是個(ge) 單親(qin) 家庭的孩子,爸爸長期在外,平日裏和奶奶一起生活。得知情況後,何小宇和其他誌願者發動艙內(nei) 患者伸出援助之手,讓小女孩穿上了暖和的衣服。

  現在,在柳梧方艙,甚至在拉薩,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個(ge) 樂(le) 觀的四川小夥(huo) 子,他的名字叫何小宇,他熱愛鍋莊,雖然鍋莊跳得馬馬虎虎,但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和藏於(yu) 內(nei) 心的那份真誠、善良、溫暖卻感染著大家。

  何小宇說:“誌願者生活讓我成長了不少,也交了不少朋友,學到了很多,以後回憶起來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要問我怕不怕,說實話,沒什麽(me) 好怕的,因為(wei) 我們(men) 背後有強大的祖國,我們(men) 終將戰勝疫情,加油。”

  青春正當下,奮勇正當時。當前這群年輕的誌願者仍舊堅守在抗疫一線,在這座城市需要的時候,送去一份份溫暖和力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