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廣西大學試點“立德樹人堂堂講”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發布時間:2022-11-18 15:47: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趙州橋為(wei) 什麽(me) 屹立千年不倒?是因為(wei) 每塊石材都堅固耐久。同樣,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要求我們(men) 每一名黨(dang) 員必須具有優(you) 良品質,曆經磨難不變質。”這是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正講授專(zhuan) 業(ye) 課“土木工程材料”中“石材”的一個(ge) 場景。

  專(zhuan) 業(ye) 課結合每堂課知識點,貼切融入思政內(nei) 容,從(cong) 原來的“純學術、純知識”轉變為(wei) “價(jia) 值塑造、知識傳(chuan) 授和能力培養(yang) ”三者融為(wei) 一體(ti) 。這樣的課堂變化源於(yu) 今年推行的“立德樹人堂堂講”課程思政建設探索。目前,該院137門專(zhuan) 業(ye) 課程實現全覆蓋。

  課程思政建設按照“一主線+兩(liang) 驅動+全覆蓋”核心理念。通過專(zhuan) 業(ye) 課所講知識的“事”,提煉出一個(ge) “理”,通過這個(ge) “理”再升華為(wei) 一個(ge) “德”,用這個(ge) “德”來育“人”,形成“事→理→德→人”這一主線,同時以黨(dang) 建帶動課程、教學設計實現思政案例與(yu) 知識點的巧妙融合,從(cong) 一個(ge) 故事、一個(ge) 案例、一個(ge) 話題、一次活動開始,從(cong) 一堂課到多堂課,從(cong) 一門課到多門課,循序漸進,最終實現“堂堂講”及全校覆蓋,實現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地與(yu) 知識點有機融合,達到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目的。

  集體(ti) 備課,破解思政課和專(zhuan) 業(ye) 課“兩(liang) 張皮”難題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於(yu) 立德。專(zhuan) 業(ye) 課如何融入課程思政,做到潤物細無聲,而不是生硬嫁接,是大學普遍遇到的難題。

  廣西大學黨(dang) 委帶頭研究,在土木建築工程學院試點“立德樹人堂堂講”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在一次集體(ti) 備課會(hui) 上,“土木工程材料”第一講“建築材料發展史”中,教師們(men) 圍繞“建築材料的兩(liang) 麵性”中的思政元素工匠精神進行討論深挖。

  “你們(men) 隻講工匠精神還不夠,建築材料的兩(liang) 麵性要升華到做人做事兩(liang) 麵性產(chan) 生的不同影響,教導孩子們(men) 要講貢獻,而不能為(wei) 私為(wei) 己做破壞者,這樣可以給學生以更深刻的啟發。”廣西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乃學參加集體(ti) 備課時說,“把專(zhuan) 業(ye) 課從(cong) 知識點上升為(wei) 立德樹人的‘理’和‘德’,關(guan) 鍵在於(yu) 貼切,核心是要讓學生產(chan) 生共鳴,精神得到升華。”

  “我們(men) 備課時覺得融入工匠精神就很好了,但是經過集體(ti) 備課的點撥,才發現隻有上升到這個(ge) 角度,‘味道’才是最佳的,才能真正給學生以啟發。”陳正說。

  經過多輪集體(ti) 備課,“土木工程材料”28節課融入34個(ge) 思政案例,實現“立德樹人堂堂講”。

  該學院抓住教師這個(ge) 實施課程思政的關(guan) 鍵,抓住內(nei) 容這個(ge) 核心,采取集體(ti) 備課的方法,汲取集體(ti) 力量,破解思政課與(yu) 專(zhuan) 業(ye) 課“兩(liang) 張皮”難題。

  按照“事→理→德→人”這一主線,專(zhuan) 業(ye) 課教師從(cong)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習(xi) 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之江新語》等素材中選取案例,挖掘與(yu) 專(zhuan) 業(ye) 知識點對應的思政點,再集體(ti) 備課反複討論、打磨、推敲……

  為(wei) 克服課程思政普遍存在的“能力不足”和“本領恐慌”,教師們(men) 打破原有上課模式,重新梳理、修訂課程大綱,細化教學方案。

  “備課比以往多花一半時間,思政案例也從(cong) 一開始收集的18個(ge) 變成與(yu) 知識點更貼切的32個(ge)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陳立華說。

  “查閱10餘(yu) 本相關(guan) 書(shu) 籍,才找到15個(ge) 與(yu) 專(zhuan) 業(ye) 課知識點融合的思政育人素材。”教師孟勇軍(jun) 說,集體(ti) 備課改變了專(zhuan) 業(ye) 課教師思政教育知識儲(chu) 備不足的局麵。

  一年來,學院教師們(men) 開展了40多次集體(ti) 備課,每門專(zhuan) 業(ye) 課的教學組還進行不少於(yu) 5次組內(nei) 集體(ti) 備課。

  用心用情,恰到好處融入思政元素

  “立德樹人堂堂講”的生命在於(yu) 貼切。

  “專(zhuan) 業(ye) 課隻有和思政內(nei) 容恰到好處地有機融合,才能真正收到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效果。”廣西大學校長韓林海說,要在強化專(zhuan) 業(ye) 課教學內(nei) 容的基礎上,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師滕曉丹在講“材料力學”時,講解完承載力的概念後,播放汶河“人橋”的視頻,再由學生們(men) 計算當時人橋的承載力。

  “承載力算出來了,但是有公式算不出來的東(dong) 西,就是人的精神力量。”滕曉丹說,通過學生親(qin) 手計算當時橋的承載力,讓學生深深地記住了這個(ge) 故事,無形中把愛黨(dang) 愛國和勇於(yu) 犧牲的精神講到學生心坎上。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人橋’的故事,太感動了。”2019級道路與(yu) 橋梁工程係本科生石驍屹說,“我不僅(jin) 記住了承載力的計算方法,‘人橋’的故事也深入人心,讓我心生敬意,充滿力量,我也深刻體(ti) 會(hui) 到‘承載’更深層次的含義(yi) :每個(ge) 人肩上不僅(jin) 扛著小家,也扛著國家。”

  “其實每一門課程都蘊含豐(feng) 富的思政教育素材,隻有用心用情,才能把課程思政做到貼切、生動。”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安永輝說,講到天峨龍灘特大橋是鄭皆連院士主持的世界第一跨度拱橋時引入“打鐵還需自身硬”,鼓勵每一名學生掌握過硬本領,有理想擔當,能吃苦肯奮鬥,做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理論力學”課程講到力的方向性時,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常岩軍(jun) 引入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故事:“力,如果失去了方向,就如同風箏斷了線,將來同學們(men) 不管飛得有多高,走得有多遠,都要胸懷祖國,要把個(ge) 人的力量匯聚到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征程中。”

  當講到“混凝土的攪拌與(yu) 結構性能有重要關(guan) 係”時,陳正向學生闡釋:“水泥中加入砂石鋼筋才更加堅硬,但是再硬也沒有加入‘人體(ti) ’更硬。大慶油田發生井噴事故時,王進喜跳進水泥漿中,用身體(ti) 攪拌,形成‘鐵人精神’,鼓舞幾代中國人。”

  “現在的課太精彩有趣了,想不到專(zhuan) 業(ye) 課上能聽到這麽(me) 多感人的故事。”道路與(yu) 橋梁工程係本科生李騰宇說,能感受到濃厚的社會(hui) 責任感和專(zhuan) 業(ye) 使命感,每節課都讓自己受益匪淺。

  學院采取“黨(dang) 建驅動+課程驅動”模式,“黨(dang) 建驅動”是以黨(dang) 建帶動課程建設,把課程思政集體(ti) 備課融入支部活動;“課程驅動”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實現思政案例與(yu) 知識點的巧妙融合,然後通過學生反饋進行持續改進和完善。

  如鹽入味,課程思政讓專(zhuan) 業(ye) 課程更“美味”

  如果說思政課程是培養(yang) 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的主渠道,那麽(me) 課程思政則是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後一公裏”。

  目前,在課堂教學方麵,專(zhuan) 業(ye) 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內(nei) 容後,學生的學習(xi) 氛圍迎來了一個(ge) 大轉變。

  水利水電工程係主任孫桂凱說:“‘水利工程’是一門公式多、理論多、學生頭疼的專(zhuan) 業(ye) 課,但通過思政案例引入,學生們(men) 的學習(xi) 興(xing) 趣反而提高了,成績也提高了。”

  “房屋建築學”課程采用“微課導入、要點難點分析、實例討論、課後反思”四位一體(ti) 教學模式,融入低碳環保、以人為(wei) 本;“理論力學”探索製定課程思政評價(jia) 標準,建立了“一元主導、多維並舉(ju) ”的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jia) 體(ti) 係,引入平南三橋、港珠澳大橋等思政案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融入綠色生態文明的核心理念,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如鹽入味,課程思政讓專(zhuan) 業(ye) 課程更有“味道”。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學生韋欣怡說:“知識學習(xi) 與(yu) 思政教育的割裂感消失了,專(zhuan) 業(ye) 知識點與(yu) 課程思政案例結合在一起,使課程教學更加生動,也加深了對專(zhuan) 業(ye) 知識的理解。”

  在讀研究生甘凱元說:“思政融入後,感覺自己作為(wei) 土木人的職業(ye) 素養(yang) 得到了提升,增強了‘獻身工程’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對今後能進入該行業(ye) 更加認同。”

  涓涓細流,潤物無聲。陳正告訴記者,近年來,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畢業(ye) 生紮根西部、服務西部的意願加強,90%以上的畢業(ye) 生進入本行業(ye) 在西部的企事業(ye) 單位。而在廣西大學,全校26個(ge) 學院均已開展“立德樹人堂堂講”,進一步探索將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融入專(zhuan) 業(ye) 課教育教學,推動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