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求學勵誌故事中汲取奮鬥動力
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日期臨(lin) 近,南京小夥(huo) 陳同學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求學經曆激勵了眾(zhong) 多埋頭苦讀的考研學子。過去的10年裏,他從(cong) 一名高考成績僅(jin) 180多分的專(zhuan) 科生逆襲成“雙一流”高校碩士生。他當過程序員,幹過保安,做過兒(er) 童興(xing) 趣班的助教。不久前,他又以優(you) 異成績成功簽約鎮江市的一所中學,明年畢業(ye) 後即將成為(wei) 一名人民教師。看了他的成長故事,有考研學生留言:“感謝你讓我變得自信,瞬間有了動力,一切都來得及。”
相比各類“高大上”的勵誌名言、名人傳(chuan) 奇,小陳的個(ge) 人經曆,更多屬於(yu) 普通人的逆襲故事,更接地氣,也更能激發旁觀者的共鳴。這也是他的故事在網絡空間引發關(guan) 注的重要原因。當前,距離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已不足20天,考生們(men) 正處於(yu) 最後的備考衝(chong) 刺階段。在這樣的關(guan) 鍵時刻,眾(zhong) 多埋頭苦讀的考研學子或許都能領會(hui) 到屬於(yu) 自己的啟示。堅韌、努力、自信、樂(le) 觀……小陳身上所展現出來的品質,或有助於(yu) 他們(men) 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即將到來的“大考”。
其實,小陳個(ge) 人經曆的“勵誌”價(jia) 值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成功考研一事上。他的複雜人生體(ti) 驗,更說明隻要懷揣信心和夢想,並為(wei) 之不懈努力,人生就會(hui) 有更多的可能性。退一步來講,考研是人生經曆中的一個(ge) 重要節點,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相信奮鬥的價(jia) 值。對於(yu) 備戰的學子們(men) 來說,當此之時,既要打起精神全力備考,也不妨用豁達平和的心態去迎接挑戰,去應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結果。
事實上,一些屬於(yu) 普通人的勵誌故事,對青少年具有非常現實的激勵價(jia) 值。眾(zhong) 所周知,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無論是高中生備戰高考,還是大學生就業(ye) 、考研,都經受了更大的壓力,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他們(men) 需要得到更多的善待和鼓勵。而這樣的勵誌故事可以讓更多人意識到,隻要堅定信念,敢於(yu) 行動,什麽(me) 時候都有改變的可能性,不必過於(yu) 糾結於(yu) “一城一池”的得失。
當然,對於(yu) 小陳這類個(ge) 人逆襲故事,我們(men) 也不必將之過度美化。要知道,從(cong) 來就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向上攀登的過程中,少不了迷茫和艱辛。成功背後,是大量的付出以及不懈的堅持,這種“不易”也應該被客觀看待。一方麵,要警惕用結果導向去評判一個(ge) 人的努力和付出,而忽視過程的意義(yi) 。比如,考研的過程本身,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次寶貴的曆練,它所產(chan) 生的影響,很可能不限於(yu) 考研的結果本身。另一方麵,他人的成功未必可以複製,我們(men) 要善於(yu) 從(cong) 勵誌故事中找尋啟發、獲取動力,但並不代表要去走別人的路,而是應從(cong) 不同的生命體(ti) 驗中汲取養(yang) 分,讓自己的生命更充實、飽滿。
(作者係媒體(ti) 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正能量勵誌學子追夢計劃”之學子故事 求學路縱然崎嶇 他迎難而上
自7月1日起,阿裏公益旗下“天天正能量”聯合商報在內的一批全國合作媒體,正式啟動2022屆“正能量勵誌學子追夢計劃”。截至目前,本報共收到來自拉薩、那曲、日喀則等地近20位高考學子的申請書。[詳細] -
那曲市安多縣尼瑪龍村格桑江錯——圓了三個求學夢
最近天氣不錯,那曲市安多縣紮仁鎮尼瑪龍村的格桑江錯計劃在院子裏撒上新的草籽。 [詳細] -
為異鄉求學的藏族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盡管已從武漢西藏中學畢業12年,但邊珍依然懷念在校過年的日子。一到藏曆新年,同學們會穿著藏服,在彩色花紋木盒裏放滿炒麥粒和酥油糌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