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那曲市安多縣尼瑪龍村格桑江錯——圓了三個求學夢

發布時間:2022-07-04 09:21:00來源: 西藏日報

  最近天氣不錯,那曲市安多縣紮仁鎮尼瑪龍村的格桑江錯計劃在院子裏撒上新的草籽。

  種子剛撒下去,格桑江錯家裏就來人了,是周圍的鄰居們(men) 。孩子們(men) 臨(lin) 近考試,村裏許多家長都來向格桑江錯請教。

  格桑江錯有7個(ge) 孩子,其中6個(ge) 是大學生,大家覺得他在培養(yang) 孩子方麵很有經驗。

  “對待孩子,要像對待這種子一樣,要有耐心,隻要下功夫,種子就會(hui) 發芽。”格桑江錯指著剛撒下去的種子說道。

  這番話雖然直白,卻頗有道理。但是,誰能想到培養(yang) 出6個(ge) 大學生的格桑江錯一天學也沒上過。

  第一個(ge) 求學夢:我想上學讀書(shu)

  小時候,格桑江錯最大的夢想就是上學讀書(shu) ,但懂事的格桑江錯也明白,艱難的家庭條件無法支撐他實現求學夢。後來便漸漸地不再提這件事情,隻是把夢埋在心中,等待可以發芽的那天。

  15歲時,格桑江錯跟著村裏的一位老人學習(xi) 了一些文化知識,兒(er) 時的求學夢才算實現。

  識字後,格桑江錯對知識更加渴望,便先後自學了獸(shou) 醫、會(hui) 計等知識和縫紉技能,並用學到的知識積極為(wei) 村民服務,數十年如一日。

  格桑江錯覺得,自己掌握的技能是村裏人教會(hui) 他的,必須要回饋給村民。他全心全意為(wei) 村民服務的態度和行動,大家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選舉(ju) 他擔任村幹部。2021年,村民們(men) 又選舉(ju) 格桑江錯擔任尼瑪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既是對他的肯定,也希望他繼續帶領大家努力奮鬥,過上更好的日子。

  第二個(ge) 求學夢:我想讓我的孩子都上學

  年輕時的經曆,讓格桑江錯對讀書(shu) 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理解。有了孩子後,格桑江錯有了新的求學夢,他想讓家裏所有的孩子都上學。

  作出這個(ge) 決(jue) 定並不容易。當時,村裏很多人認為(wei) 送一個(ge) 孩子去上學,不僅(jin) 意味著家裏失去了一個(ge) 重要的勞動力,還多出許多花銷,壓力太大。

  而格桑江錯家有7個(ge) 孩子。

  都去上學,意味著家中不僅(jin) 少了7個(ge) 勞動力,格桑江錯和妻子兩(liang) 個(ge) 人還要負擔7個(ge) 孩子上學的所有花費,繁重的生活負擔就會(hui) 壓得夫妻二人幾乎喘不過氣。

  但格桑江錯義(yi) 無反顧。

  最困難的時刻發生在2016年。

  那年,四兒(er) 子格桑巴旦在準備高考時突然生病,需要近8萬(wan) 元的醫療費,家裏還有4個(ge) 孩子在讀書(shu) ,僅(jin) 生活費就是一大筆錢。為(wei) 了湊齊孩子的醫療費和生活費,夫妻二人幾乎借遍了親(qin) 戚朋友。

  但是,即使如此艱難,格桑江錯和妻子也從(cong) 未想過讓孩子們(men) 退學。

  幸運的是,孩子們(men) 很爭(zheng) 氣。

  格桑江錯的大兒(er) 子南達是家裏的第一位大學生,大學畢業(ye) 後留在拉薩工作,二兒(er) 子格桑晉美畢業(ye) 後成為(wei) 了一名教師,在安多縣中學任教,三兒(er) 子格桑占堆離父母最近,是紮仁鎮拉姆措村的一名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小女兒(er) 平措旺姆畢業(ye) 後留在了安多縣民政局工作……最小的兒(er) 子今年剛畢業(ye) ,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

  比起兄弟姊妹,格桑巴旦的求學路要坎坷一些,因為(wei) 生病錯過了高考。後來,在父母的鼓勵下他參加了成人自考,考上了大學,現在是安多縣唐古拉融媒體(ti) 中心的一名主持人。

  大女兒(er) 紮西群宗雖然沒有讀大學,但熱愛學習(xi) 且有一技之長,她曾在那曲市文工團學習(xi) 音樂(le) 。現在,縣裏有文藝匯演活動經常會(hui) 邀請紮西群宗去表演,生活安穩幸福。

  看著家裏的孩子如今都能獨當一麵,格桑江錯倍感驕傲,以前為(wei) 了供孩子們(men) 讀書(shu) 所受的苦,變成了現在心裏的甜。

  第三個(ge) 求學夢:我想讓村裏的孩子都上學

  除了操心自家孩子,格桑江錯還操心著村裏的孩子。

  以前,由於(yu) 家裏經濟困難,尼瑪龍村很多小孩早早就輟學在家,有的甚至一天學都沒上過。那時,格桑江錯希望全村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shu) 。

  為(wei) 了加快發展西藏教育事業(ye) ,讓更多孩子有學上,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qin) 切關(guan) 懷下,從(cong) 1985年起,西藏對義(yi) 務教育階段農(nong) 牧民子女實行了“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xi) 費用”的教育“三包”政策, 2011年,又將教育“三包”政策延伸擴大到學前至高中15年教育階段。

  在眾(zhong) 多好政策的支持下,西藏的孩子們(men) 都能去上學了。

  現在,隻有813人的尼瑪龍村,僅(jin) 在讀大學生就有162人,還有80名大學生已經畢業(ye) 並陸續參加工作,全村所有的適齡兒(er) 童都有書(shu) 讀、有學上。

  “我們(men) 尼瑪龍村再也不是以前的文化落後村了!”格桑江錯驕傲地說。

  格桑江錯的三個(ge) 求學夢都實現了。

  此刻,他滿足地坐在自家院子,看著地裏的草抽芽、長大,逐漸鬱鬱蔥蔥,就像孩子們(men) 一樣充滿希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北草原“新英雄”

    W020220701344059718862.jpg
    編織技藝現場針線翻飛、乳製品加工現場奶香四溢、藏式縫紉現場華服鋪地、皮具製作現場揉羊皮的木杖來回滾動、藏餐廚藝現場更是火星四濺……[詳細]
  • “共享牛+抵押牛”福州高校學子創業小試牛刀

    2018年9月,西藏那曲市安多縣灘堆鄉的其日科考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財金學院。在他作別家鄉前往遙遠的福州那一刻,就暗下決心,學成歸來要為家鄉的振興做點什麽。 [詳細]
  • 溫暖援藏路 濃厚關愛情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級城市。2019年7月,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以下簡稱“援藏工作組”)入駐那曲市色尼區,接過了對口支援的接力棒。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