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代表劉秀祥:努力在大山深處打造教育的高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的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催人奮進,給人以無窮的力量。作為(wei) 一名基層教師代表,我有幸見證並參與(yu) 到了過去10年家鄉(xiang) 的發展,看到了學校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們(men) 在大山裏也享受到了優(you) 質教育,我感到非常自豪。
從(cong) 報告中,我更加深切感受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脫貧地區教育發展的無比關(guan) 心,對脫貧群眾(zhong) 的無比關(guan) 愛。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基層、教書(shu) 育人的信心和決(jue) 心。在組織的關(guan) 心和培養(yang) 下,我從(cong) 一名大學生成長為(wei) 教師,再到副校長,這讓我感受到生在這樣的時代和國家非常幸福,也更讓我深深地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國家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我的家鄉(xiang) 望謨縣曾經是深度貧困縣,雖然表麵上窮在交通閉塞,但根子上窮在教育。我清楚地記得,我2012年剛回來時,還有許多百姓不願意送孩子接受更高層次教育,一些學生初三畢業(ye) 就外出務工或早早結婚生子。因此,我們(men) 發起“走鄉(xiang) 村助學行動”,利用周末和假期走村串寨,四處勸學。過去10年,摩托車騎壞了8輛,但通過努力,我們(men) 先後幫助了1800多個(ge) 孩子重返校園,還牽線資助貧困學生4200多人。
隨著黨(dang) 和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望謨縣實現了“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好教育”,學生們(men) 從(cong) “有學上”變為(wei) “上好學”,家長們(men) 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轉變,都主動把孩子送到學校,讓孩子們(men) 接受好的教育。
如今,在望謨縣,教學設施越來越完善,教育質量越來越好,全縣最漂亮的建築和最好的環境都在學校。我所在的望謨縣實驗高中,是2018年投入1.6億(yi) 元新建的,占地麵積130多畝(mu) ,能夠容納學生3600人,各種配套設施齊全,體(ti) 育館、圖書(shu) 館、音樂(le) 舞蹈室等都有。隨著教育設施的全麵改善,教育質量也巨大提升,從(cong) 2012年全縣隻有70人考上大學,到今年有1300多人,每個(ge) 村至少有一名大學生。教育阻斷了貧困代際傳(chuan) 遞,大山裏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選擇。
隨著教育的快速發展,家鄉(xiang) 建設的人才優(you) 勢凸顯。中央部署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以來,寧波餘(yu) 姚、廣東(dong) 惠東(dong) 與(yu) 望謨結成幫扶對子,還成立了名師工作室。我們(men) 以工作室為(wei) 依托,圍繞公益講座、教師研修培訓、思政教育、學生資助等開展工作,累計培訓校內(nei) 外教師超過10萬(wan) 人次,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讓孩子們(men) 能享受到優(you) 質教育服務。同時,許多孩子大學畢業(ye) 後,響應黨(dang) 和國家號召,又回來建設和發展家鄉(xiang) ,“希望把家鄉(xiang) 建設得更好,讓更多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鄉(xiang) 村教育未來可期。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為(wei) 鄉(xiang) 村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我看來,鄉(xiang) 村教育現在尚存在一些“軟肋”,如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與(yu) 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他們(men) 的學習(xi) 機會(hui) 和學習(xi) 平台較少、自我學習(xi) 能力和教書(shu) 育人內(nei) 驅力不足等。促進鄉(xiang) 村教育更好發展,要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這些問題,如對鄉(xiang) 村教育發展給予更多政策和資金上的傾(qing) 斜;優(you) 化教師準入機製,在鄉(xiang) 村教師能力提升方麵給予更多機會(hui) 和平台;不斷激發鄉(xiang) 村教師內(nei) 驅力,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由於(yu) 留守兒(er) 童較多及家庭教育的缺位,鄉(xiang) 村教師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承擔該屬於(yu) 學生父母的責任,要為(wei) 他們(men) 減負。
接下來,我將向師生們(men) 繼續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各項工作中貫徹落實好目標、任務,為(wei) 大山深處的孩子們(men) 引好路、築好夢,努力成為(wei) 黨(dang) 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讓每個(ge) 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帶著夢想、走出大山、反哺家鄉(xiang) 。同時,希望國家在教育上給予邊遠地區更多傾(qing) 斜,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給予鄉(xiang) 村教師更多關(guan) 愛。我也會(hui) 繼續紮根山區教育,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努力在大山深處打造教育的高地,做好大山深處孩子們(men) 的守夢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流動黨校”“送教上門”“送學到家”
連日來,拉薩市林周縣依托“流動黨校”這一載體,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校園、進寺廟、進網格宣講活動,把黨校“搬”到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中、廣場上、院子裏。[詳細] -
雪域漫評·新征程|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進西藏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改革、優化結構,提高質量、促進公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取得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詳細] -
鄉村“大喇叭”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千家萬戶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各鄉鎮村級活動陣地、村組院落,群眾利用農閑時間聆聽廣播裏播放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大家一起聊村裏的新變化,品嚐奮鬥的甘苦,也感受幸福的喜悅,期待未來的美好。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