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丹臻群佩:愛是最大的民族團結的“公約數”

發布時間:2023-01-04 09:29:00來源: 拉薩日報


圖為(wei) 正在學習(xi) 中的丹臻群佩。拉薩融媒記者 莫瑞英攝

  丹臻群佩,是一名在黨(dang) 的光輝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優(you) 秀西藏青年代表,也是當代以口述曆史宣傳(chuan) 民族團結的典型人物,他常說“石榴籽精神不僅(jin) 是一句口號,更是我一生堅守的信念。”作為(wei) 2022年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他正以自己的成長故事和種種努力,展現著年輕一代高舉(ju) 民族團結旗幟、以自身實際行動積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青春麵貌。

  冬日午後,記者在家中見到丹臻群佩時,他正在認真品讀《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一書(shu) 。作為(wei)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的一名博士生,他正在思考如何用中國的話語、中國的智慧、中國的方案,結合西藏特色、拉薩特點,把民族團結故事講好,並且講出去。

  “其實西藏的每一個(ge) 角落都有民族團結的故事。我覺得民族團結的講述方式可以更大膽一些,要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傳(chuan) 播的廣度、厚度和深度。”丹臻群佩說。

  “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西藏,沒有新西藏就沒有今天的我。”丹臻群佩說。今年被錄取為(wei) 清華大學博士生的丹臻群佩可謂感受強烈,因為(wei) 從(cong) 小學畢業(ye) 後,得益於(yu) 黨(dang) 的民族政策,丹臻群佩一直在區外生活學習(xi) ,從(cong) 西藏班優(you) 秀畢業(ye) 生到中國政法大學的高材生,從(cong)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碩士生到現在的清華大學博士生……無論走到哪裏,丹臻群佩從(cong) 未忘記自己其實就是民族團結的一粒種子,自覺主動宣傳(chuan) 民族團結不僅(jin) 是他的初心,更是一名青年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使命。

  丹臻群佩說,“今年我特別有幸能夠獲得‘2022年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稱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ge) 很大的鞭策。記得袁隆平院士曾經說過一句話:要做一粒好種子。結合自己的工作,我也要做一粒民族團結的好種子。這個(ge) 過程當中,自覺主動宣傳(chuan) 民族團結的故事、事跡,不僅(jin) 是青年的職責,同時也是當代青年新聞學子的職責所在。”

  丹臻群佩作為(wei) 西藏班的優(you) 秀畢業(ye) 生之一,同時也是政策的受益者,這讓他立誌搜集、記錄、保存和傳(chuan) 承家國與(yu) 民族的記憶。他作為(wei) 中華口述曆史研究會(hui) 最年輕的副秘書(shu) 長,創造性地以口述曆史的方法挖掘、整理、宣傳(chuan) 民族團結故事,並取得顯著效果。由他策劃、采訪、出版的首部內(nei) 地西藏班口述史《共進與(yu) 賦能》講述了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下,幾代西藏孩子赴祖國各地求學成才的感人奮鬥故事,突出了漢族老師與(yu) 西藏孩子之間血濃於(yu) 水的感情。該書(shu) 出版後,取得熱烈反響。

  “我在想為(wei) 什麽(me) 會(hui) 受到大家的歡迎呢?其實普遍反映的是當下西藏的老百姓,包括西藏的青年、學生群體(ti) 對於(yu) 民族團結發自內(nei) 心的認可。某種程度從(cong) 側(ce) 麵說明民族團結不僅(jin) 深入內(nei) 心,而且百姓非常擁護。”丹臻群佩說。

  此外,丹臻群佩還是全國青年法治宣講第一人,他創建全國首個(ge) 青年學生法治宣講團,堅持“以法治宣講促進民族團結”為(wei) 宗旨,連續五年組織發起省級雙語特色模擬法庭,開展基層法律援助活動,團隊擁有一支由全國政協委員、知名律師、法學教授等組成的專(zhuan) 業(ye) 顧問團,主動吸納多個(ge) 民族的青年成員,通過積極學習(xi) ,在基層一線以藏漢雙語宣傳(chuan) 民族團結事跡,受到團中央關(guan) 注。

  據了解,今年由丹臻群佩獨立翻譯的《君主論》入選國家民委少數民族語言優(you) 秀作品出版選題,現即將由國家民族出版社出版。他以藏漢英文學翻譯為(wei) 途徑,架起一條向國內(nei) 外講述民族團結故事的“軟”橋梁。

  “我一直有一個(ge) 觀點:愛是最大的民族團結的‘公約數’,人的情感其實是能突破很多所謂的界限和疆域的。現在國家已經很強大了,我覺得青春最浪漫的事莫過於(yu) 能夠看到祖國蒸蒸日上;青年最浪漫的事情其實就是祖國需要我們(men) 的時候,我們(men) 正青春。”丹臻群佩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