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紅色曆史講述者張慶衝:“把西藏的紅色故事帶回西藏”

發布時間:2023-02-27 09:38:00來源: 西藏日報

  初見林芝市波密縣直屬機關(guan) 工委副書(shu) 記、紅色品牌創建工作專(zhuan) 班負責人張慶衝(chong) 時,他正在桌子前對一份波密紅樓的紅色曆史講解稿圈圈改改:“每次講解我都會(hui) 發現自己的不足,稿子要隨時完善、隨時增減。”打印的講解稿上,黑色簽字筆的痕跡密而不亂(luan) ,劃線強調、畫圈提示、文字標注,這些不同時期的筆跡記錄了張慶衝(chong) 在挖掘波密紅色曆史的道路上精益求精的追求。

  作為(wei) 家中獨子,2016年大學畢業(ye) 後,張慶衝(chong) 告別遠在河南的父母和未婚妻,決(jue) 定來西藏工作。父母雖有萬(wan) 般不舍,但依然尊重了他的選擇。2018年,張慶衝(chong) 被安排參與(yu) 波密縣紅樓的布展工作。

  布展時,大曆史脈絡的梳理進行得很順利,但當想要搜集一些反映曆史細節的人物、故事時,張慶衝(chong) 和同事們(men) 卻發現無從(cong) 下手,因為(wei) 當時全縣範圍內(nei) 記錄波密紅色曆史的資料隻有1頁半的A4紙,資料嚴(yan) 重缺失、整理任務繁重,這些困難並沒有難倒他們(men) ,“沒有資料,就出去找,去尋訪!”

  幾年時間,張慶衝(chong) 走了14萬(wan) 公裏,橫跨大半個(ge) 中國。他走遍了西藏幾乎所有的圖書(shu) 館、紀念館、展覽館、檔案館。他分別從(cong) 四川、雲(yun) 南方向出發,兩(liang) 次重走解放軍(jun) 進藏路,挖掘沿途的紅色故事。他還赴拉薩、四川、河南、陝西、北京等地采訪十八軍(jun) 老戰士、“老西藏”……

  張慶衝(chong) 告訴記者,有一次,身患重病的99歲“老波密”王笑雨被張慶衝(chong) 的工作熱情所感動,臨(lin) 終前把他在西藏工作時的17本日記交給了張慶衝(chong) ,成為(wei) 還原波密紅色曆史最重要的文獻史料,作為(wei) 波密紅樓展館的“鎮館之寶”展陳。

  被張慶衝(chong) 采訪過的兩(liang) 百多位老同誌中,已有幾十位去世,人數還在逐年遞增。大量鮮為(wei) 人知的紅色故事隨著老同誌的離世無人知曉,搶救性采訪迫在眉睫。2021年,波密縣成立紅色工作專(zhuan) 班,張慶衝(chong) 擔任負責人,他說:“我們(men) 一定拚盡全力,做好工作,與(yu) 時間賽跑,搶救紅色曆史。”

  從(cong) 4年前1頁半A4紙的紅色史料,到2022年4000多萬(wan) 字的文獻資料、30多冊(ce) 老同誌手稿、360餘(yu) 件實物、1900餘(yu) 張曆史老照片、1萬(wan) 多分鍾的采訪音視頻,英雄的故事豐(feng) 富了波密縣紅色史料庫,並在此廣為(wei) 流傳(chuan) 。

  “把西藏的紅色故事帶回西藏,講給西藏人民聽,讓每一個(ge) 西藏老百姓都會(hui) 講西藏紅色故事。”這是張慶衝(chong) 一直以來的夢想,他也一直在為(wei) 這個(ge) 夢想付之行動:工作之餘(yu) ,他深入黨(dang) 政機關(guan) 、中小學校、駐地部隊、鄉(xiang) 鎮村居義(yi) 務講授紅色黨(dang) 課300餘(yu) 期,在波密紅樓為(wei) 各類幹部群眾(zhong) 參觀團義(yi) 務講解800餘(yu) 次,多次聯合拉薩、林芝、那曲等市電視台開展“直播看紅樓”活動,觀看人次達1400萬(wan) ……

  近年來,在波密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和張慶衝(chong) 與(yu) 他的團隊的努力下,波密紅樓已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紅色展覽館,先後獲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藏唯一入選的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西藏第一個(ge) 紅色旅遊類國家4A級景區等。也正是在“老西藏”們(men) 的影響下,曾經的“工作”已成為(wei) 張慶衝(chong) 畢生的追求,沉澱了厚重的紅色情懷。張慶衝(chong) 說:“我們(men) 不僅(jin) 要做紅色故事的搶救者、講述者,更要爭(zheng) 做一名紅色精神的傳(chuan) 承者、踐行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