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兒童劇將從這裏啟幕:《特殊作業》傳遞指尖溫暖
《特殊作業(ye) 》排練劇照。
《特殊作業(ye) 》排練劇照。
《特殊作業(ye) 》排練劇照。
《特殊作業(ye) 》主創團隊合影。本版圖片均由 曉勇 提供
“為(wei) 爸爸媽媽洗一次腳。”某中學老師布置的一份特殊作業(ye) ,在5個(ge) 家庭中,將掀起怎樣的情感波瀾呢?
這部名為(wei) 《特殊作業(ye) 》的現實題材兒(er) 童劇,首演於(yu) 2012年,是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該劇以舞台劇的形式,通過一幅幅動人的畫麵,在手指觸碰腳趾產(chan) 生的感動中,全景式講述了某中學5位初中生,因為(wei) 一次“特殊的家庭作業(ye) ——為(wei) 爸爸媽媽洗一次腳”而在他們(men) 各自家庭蕩開的漣漪。
《特殊作業(ye) 》首演至今,完成了上百場全國巡演。尤其是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經常將這部劇作為(wei) 公益項目去全國偏遠地區演出,使其成為(wei) 有口皆碑的國產(chan) 兒(er) 童劇的標杆與(yu) 經典,也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兒(er) 童劇作品之一。
這是一部生動感人、溫暖人心的校園兒(er) 童劇。它的每一場巡演,不僅(jin) 傳(chuan) 遞孝心、傳(chuan) 承孝道,也在中國兒(er) 藝藝術家們(men) 一次次的傾(qing) 情巨獻中弘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倡導和諧、友善、親(qin) 情的傳(chuan) 統美德。
如今,這部感動過全國無數少年兒(er) 童和家長的《特殊作業(ye) 》,即將作為(wei) 西藏首部移植的兒(er) 童劇,由西藏本土話劇藝人們(men) 傾(qing) 情獻演。它的成功移植,不僅(jin) 填補了西藏兒(er) 童劇的曆史空白,也是西藏兒(er) 童劇的開端和新起點。
移植複排,話劇團進行全新嚐試
2023年1月中旬,西藏自治區話劇團1樓排練室內(nei) ,演員們(men) 正聲情並茂地進行著兒(er) 童劇《特殊作業(ye) 》的匯報演出。
當天,11位西藏自治區話劇團中青代演員,在劇中各自設定的人物背景下,結合自身對角色的獨特詮釋,充滿激情地完成了該劇在西藏的階段性排練成果匯報演出。
《特殊作業(ye) 》複排導演、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馬彥偉(wei) 介紹,這是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優(you) 秀兒(er) 童劇目成功輸出,也是國家院團與(yu) 地方院團大手牽小手的合作模式。
馬彥偉(wei) 說:“西藏話劇團的演員們(men) 每天刻苦排練、用心體(ti) 會(hui) 每個(ge) 角色背後的精神內(nei) 核,最終成功完成了該劇階段性排練,也使這部兒(er) 童劇有望盡早走向西藏話劇舞台,走近觀眾(zhong) 。”
馬彥偉(wei) 曾在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的《特殊作業(ye) 》中飾演初中生龍大偉(wei) 一角。在他看來,兒(er) 童劇最難的就是一方麵要滿足兒(er) 童的審美興(xing) 趣,另一方麵又要兼顧家長的審美品位,因為(wei) 兒(er) 童大多是在家長陪伴中觀劇的,演出還要照顧到兒(er) 童身邊的家長,粗製濫造甚至嘩眾(zhong) 取寵的劇目會(hui) 遭到家長的抵製。
在西藏自治區話劇團移植劇《特殊作業(ye) 》中,西藏自治區話劇團青年演員頓珠次仁飾演龍大偉(wei) 一角。這是一個(ge) 極其叛逆、調皮又有點成熟的初中生。在整部劇中,這個(ge) 人物個(ge) 性獨立、活躍且多才多藝。
對此,頓珠次仁感觸極深:“飾演龍大偉(wei) 這個(ge) 人物對我的挑戰比較大。不說其他,龍大偉(wei) 擅長彈吉它和跳舞,這對我這個(ge) 吉它零基礎、舞蹈也不怎麽(me) 樣的人來說,就是一道坎,我得從(cong) 頭學、多練習(xi) 才行。”
藝術生涯經曆過從(cong) 演員到導演,馬彥偉(wei) 能夠更加細微深入地感受到西藏話劇人在移植劇《特殊作業(ye) 》中付出的努力和辛勞。他說:“藝術的真善美不會(hui) 變,藝術水準、審美觀賞價(jia) 值都是有共識的。西藏話劇團的演員們(men) 用心刻苦訓練,在不到一個(ge) 月的集中排練中,取得這樣的效果相當不錯。”
這是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完全移植複排經典劇目的一次全新嚐試,將完全呈現中國兒(er) 藝原有的劇本模式。對此,馬彥偉(wei) 認為(wei) ,這是西藏話劇人第一次創演兒(er) 童劇目,不僅(jin) 有其曆史意義(yi) ,而且這種專(zhuan) 門為(wei) 少年兒(er) 童打造的劇目,如果成型、成計劃地每年演繹,將無形為(wei) 西藏的少年兒(er) 童補上一次精神課,也一定會(hui) 帶來藝術上不同凡響的成果。
馬彥偉(wei) 坦言,排練過程中,西藏話劇團的演員們(men) 以他們(men) 個(ge) 人對角色的理解,給了作為(wei) 導演的他很多點子和想法。他也並沒有要求演員一定要完全模仿中國兒(er) 藝的表演。他說:“以他們(men) 能夠理解和詮釋的表演方式,從(cong) 內(nei) 心出發,與(yu) 心目中的角色融合就好。排完後,我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因為(wei) 每個(ge) 角色我都了解他們(men) 的命運和故事。但在西藏話劇人的演繹下,在相同命運的設定下,他們(men) 賦予角色獨特魅力,每個(ge) 演員都在藝術生涯裏形成自己的個(ge) 性魅力,從(cong) 而呈現出相同劇目的差異性與(yu) 多樣性。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早在2012年10月,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的藝術家們(men) 攜經典兒(er) 童劇《特殊作業(ye) 》走進西藏,在西藏人民會(hui) 堂連演十場,獲得巨大成功。
十年後的2022年,這部優(you) 秀兒(er) 童劇的移植工作,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當年的工作重點。中央單位第十批援藏幹部、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副團長韓文亮介紹,《特殊作業(ye) 》既是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與(yu) 西藏話劇團深度合作的重要項目,也是本團今年的重點創排項目,該劇成功引進必將為(wei)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大手牽小手,一場感恩教育引人深思
十餘(yu) 年來,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打造的現實題材兒(er) 童劇《特殊作業(ye) 》的成功在於(yu)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中小學生,凡看過《特殊作業(ye) 》的觀眾(zhong) ,都在深思關(guan) 於(yu) 孝道和感恩親(qin) 情的問題。
2022年11月10日,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召開移植劇《特殊作業(ye) 》藝術創作推進會(hui) 暨第一次劇本圍讀視頻會(hui) ,標誌著《特殊作業(ye) 》的移植工作得以正式啟動。
2022年底,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將《特殊作業(ye) 》作為(wei) 西藏首部兒(er) 童劇引進並啟動該劇的立項、創排等前期工作,從(cong) 成立劇組到完成階段性排練曆時3個(ge) 月。
“不僅(jin) 填補了西藏兒(er) 童劇的曆史空白,也必將為(wei) 西藏藝術形式帶來多樣化的現實意義(yi)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團長普布次仁說。
而在此前,西藏自治區話劇團扮演《特殊作業(ye) 》每個(ge) 角色的演員,都經曆過通讀電子劇本後報名選角的階段。
“每個(ge) 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挑戰並競選自己心儀(yi) 的角色。”劇中扮演初中生安巧巧母親(qin) 角色的西藏自治區話劇團資深演員宗吉告訴記者,在《特殊作業(ye) 》這部劇中,成年女性角色少,在仔細通讀電子劇本後,她對安母這個(ge) 角色有了感覺,就嚐試爭(zheng) 取演繹這個(ge) 人物。
宗吉表示:“我個(ge) 人覺得兒(er) 童劇的觀眾(zhong) 並不隻是針對少年兒(er) 童,對廣大成年觀眾(zhong) 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yi) 。特別是這部劇將是我們(men) 西藏的首部兒(er) 童劇,我希望通過我們(men) 的演繹能為(wei) 西藏兒(er) 童劇的發展奠定基礎。特別希望通過這樣一部劇,讓更多少年兒(er) 童在接受一次次感恩教育的精神洗禮中,得到話劇藝術熏陶,對未來的職業(ye) 選擇有更多的思考和幫助。”
經過角逐,最終11位主演敲定。其中,扮演5位學生的演員,全部來自上海戲劇學院2017級表演係西藏班。
他們(men) 的履曆上都有光鮮亮麗(li) 的一筆:參演過漢藏雙語版《哈姆雷特》。這部世界名劇見證了他們(men) 從(cong) 稚嫩向成熟的蛻變,也見證了他們(men) 從(cong) 學生時代到專(zhuan) 業(ye) 演員的成長曆程。
“從(cong) 成立劇組到線上圍讀階段,全劇貫穿的每個(ge) 人物要在線上通過台詞,賦予情感的表演,我為(wei) 此寫(xie) 了人物小傳(chuan) ,仔細揣摩劇本,以求與(yu) 所飾演的角色融為(wei) 一體(ti) 。”頓珠次仁說。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青年演員康卓曾在漢藏雙語版《哈姆雷特》中扮演母後一角,參加工作後,她又參演過大型歌舞劇《天邊格桑花》的演出。在此次移植劇《特殊作業(ye) 》中,康卓飾演班長陳靜。為(wei) 演繹好這個(ge) 角色,她為(wei) 自己將扮演的角色寫(xie) 了好幾頁人物小傳(chuan) ,以此梳理這個(ge) 人物的成長脈絡。
康卓認為(wei) ,《特殊作業(ye) 》表達的敘事看起來並沒有那麽(me) 宏大或者複雜,但卻有特別細膩的情感,一言一行都貫穿著每個(ge) 人的生活。她說:“從(cong) 這五個(ge) 不同的家庭,我相信觀眾(zhong) 總能找到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那部分,能帶給大家情感上的共鳴。父母子女之愛,家庭倫(lun) 理孝道,始終貫穿整劇,是一部特別棒的兒(er) 童劇,它一定能讓我們(men) 身邊更多的孩子學會(hui) 感恩。”
康卓還說:“每次排練我跟我媽媽那場對手戲時,光聽媽媽說的那些台詞,幾乎每一場我都會(hui) 落淚,完全不需要去調動任何情緒。”
填補空白,西藏兒(er) 童劇開啟新的篇章
作為(wei) 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經典保留劇目的《特殊作業(ye) 》,通過十幾分鍾一個(ge) 片段故事,完成劇中每個(ge) 人物、每個(ge) 家庭的角色塑造,讓觀眾(zhong) 直觀感受小人物、小家庭故事;通過演員精彩演繹,讓戲中每個(ge) 人物形象和每個(ge) 家庭體(ti) 現出來的社會(hui) 價(jia) 值觀得以充分彰顯。
為(wei) 了演繹好這部優(you) 秀兒(er) 童劇目,西藏自治區話劇團的每位主演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特別是在去年疫情期間,所有主創人員克服實際困難,一同經過5次線上劇本圍讀、角色分析、人物形象以及語言台詞的解讀工作。
“圍讀既是暴露問題的方式,同時也展示了我們(men) 各位藝術家對於(yu) 角色的準備和對於(yu) 劇作的解讀以及‘我’對未來角色的預判真誠的表達。”韓文亮介紹道 。
疫情後,主創團隊第一時間齊聚拉薩,一起在排練室從(cong) 聲樂(le) 到形體(ti) 、從(cong) 台詞到表演,或獨自揣摩,或互相對戲,不分晝夜地排練,打磨劇本細節,交流心得體(ti) 會(hui) ,為(wei) 該劇在後續舞台上的落地呈現做最基礎、最必要的練習(xi) 。
韓文亮認為(wei) ,演員要對劇中的故事、人物感興(xing) 趣,通過智慧和辛苦的演繹,找到和角色之間的橋梁。
對此,扮演初中生安巧巧的西藏自治區話劇團青年演員其米卓瑪感受頗深:“一開始特別難,感覺把握不準人物的個(ge) 性,還為(wei) 此急得哭過。好在慢慢地在導演和話劇團前輩們(men) 的幫助下,自己也學著獨立思考,賦予這個(ge) 人物更多的情感支撐,而且我從(cong) 外形改變來代入角色,剪短了頭發,然後衣服上再做些改變,就這樣從(cong) 外到內(nei) 慢慢去代入。”
在劇中扮演初中生吳子豪的青年演員丹增晉元說:“自己起初以為(wei) 《特殊作業(ye) 》這個(ge) 劇就是專(zhuan) 門給小孩子看的兒(er) 童劇。接觸之後才發現,其實這種兒(er) 童劇比平時演的話劇還要累。因為(wei) 裏麵涉及歌舞,當然還有賦予情感表演的台詞和形體(ti) 表演,感覺它更像是一部音樂(le) 舞劇。”
記者了解到,《特殊作業(ye) 》這部倡導感恩,呼籲親(qin) 情,呼喚社會(hui) 大愛的兒(er) 童劇,有著簡單的線索,新穎的劇情,和令人深思卻不乏輕鬆幽默的情節,加上動感的音樂(le) 和舞蹈,將帶領觀眾(zhong) 體(ti) 驗一曲溫暖的“親(qin) 情旋律”。
馬彥偉(wei) 認為(wei) ,除了感恩教育,該劇落地西藏一定會(hui) 為(wei) 西藏的孩子帶來必要的美學和藝術教育的熏陶。此番他作為(wei) 《特殊作業(ye) 》複排導演,與(yu)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導演尼瑪玉珍共同執導這部優(you) 秀兒(er) 童劇,他坦言希望碰撞出新的藝術火花。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青年演員頓珠次仁表示:“雖然目前階段性排練結束了,但我仍然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提升空間,比如對角色的理解還沒有達到完美契合的程度。此外,對舞台上的演繹,尤其是活躍度還有待提高。馬導的要求特別高,這是首部我們(men) 團引進的兒(er) 童劇,如果成功了,將開啟西藏兒(er) 童劇的新篇章。這也是我的新起點,是我到話劇團後參演的第一部大戲,我非常珍惜這個(ge) 機遇。”
記者了解到,該劇在完成階段性排練後,目前已進入舞台布景、燈光、舞美、服裝等工序的製作中。自治區話劇團正在拉薩尋找最合適的劇場,並有望在今年的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搬上西藏話劇舞台,與(yu) 觀眾(zhong) 見麵。與(yu) 此同時,該劇的藏文翻譯工作也已啟動,將為(wei) 該劇下一步赴西藏偏遠農(nong) 牧區演出奠定基礎。
韓文亮表示,目前,全國有56個(ge) 專(zhuan) 門的兒(er) 童劇院團,而西藏在這塊還是空白。當前,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已有兩(liang) 個(ge) 立意比較成熟的本土題材兒(er) 童劇本《唐卡裏的寶貝》和《紮西與(yu) 德勒》。他說:“希望以《特殊作業(ye) 》為(wei) 起點,將來北上廣的少年兒(er) 童能看到的優(you) 秀劇目,西藏的孩子也能看到,這是我的一個(ge) 理想。”
自治區話劇團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全平說,《特殊作業(ye) 》成功移植將為(wei) 西藏兒(er) 童劇的發展奠定基礎,這將是西藏兒(er) 童劇的起點,也是新的開端。目前,《特殊作業(ye) 》已獲邀參加今年暑期在京舉(ju) 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兒(er) 童戲劇節。未來,西藏話劇人將乘著這股東(dong) 風,開啟新征程,開創新的藝術生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三十三年黃土高原堅守 隻為鄉村孩子多多讀書
洛川縣,地處陝西渭北黃土高原,蘋果之鄉,革命紀念地延安的另一張名片。 [詳細] -
拉薩市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理一起未成年人監護缺失案
“孩子別哭,檢察官阿姨幫你找個‘家’!”近日,記者從拉薩市人民檢察院了解到,拉薩市人民檢察院針對一起監護缺失案召開委托監護儀式。[詳細] -
新學期從“心”啟航 開學季如何正確應對“開學綜合征”?
適逢春暖花開季,恰是少年讀書時。一轉眼,經曆了寒假的中小學生迎來了上課的鈴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