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團結模範個人德慶玉珍:用愛與責任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西藏民族團結模範個(ge) 人德慶玉珍,2006年以西藏班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畢業(ye) 後,她放棄區外優(you) 渥的生活、工作條件,毅然回到故鄉(xiang) 拉薩,從(cong) 事教育谘詢、社區服務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民族團結的錚錚誓言。
德慶玉珍,現任拉薩海雕視角教育谘詢有限公司、拉薩海雕視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西藏星光社會(hui) 工作服務中心監事長。近日,記者來到堆龍德慶區德慶鎮,見到了德慶玉珍。她正在進行一場精彩的兒(er) 童自護及農(nong) 村留守婦女權益維護講座。據了解,該活動是德慶玉珍負責的社會(hui) 工作服務示範項目之一,主要針對村(社區)四類兒(er) 童、留守婦女開展。目前,活動覆蓋拉薩城關(guan) 區、達孜區、堆龍德慶區12個(ge) 鄉(xiang) 鎮(街道)。
“我11歲小學畢業(ye) ,後在上海就讀初中,高中考到江蘇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其間,得到很多漢族老師的關(guan) 愛,讓我對於(yu) 這個(ge) 世界的認知,對我個(ge) 體(ti) 的認知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希望將得到的關(guan) 心、愛護回饋社會(hui) 。”德慶玉珍說。
2015年,完成學業(ye) 的德慶玉珍回到故鄉(xiang) 拉薩,創辦了西藏民間首個(ge) 服務女孩與(yu) 女性的公益性別教育項目“青墨齋”。項目旨在為(wei) 女孩們(men) 創造安全健康表達自我的環境,上百名女孩從(cong) 該活動中受益。2018年,參加社區活動時,德慶玉珍開始關(guan) 注社區內(nei)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們(men) ,並於(yu) 2020年和團隊嚐試建立社區的深度支持模式,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無私援助。
一次次來自遠方的默默支持、一份份小小的心意,照亮和溫暖著每個(ge) 活生生的個(ge) 體(ti) 。在接受愛與(yu) 善意的過程中,德慶玉珍更加懂得用同樣的愛與(yu) 善意回饋社會(hui) ,用實際行動作民族團結的堅決(jue) 維護者、堅定踐行者。
談到對於(yu) 民族團結的認知,德慶玉珍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個(ge) 體(ti) ,但又是休戚相關(guan) 的,需要相互協作、相互支持。
“我們(men) 都是同樣的人,同樣的女性,我們(men) 有更強的使命感去推動這個(ge) 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後期我們(men) 的這一活動將向所有民族的孩子、青少年開放,讓大家都能夠得到同樣的教育資源和公益服務資源。”德慶玉珍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的形成是一個從自在到自覺的過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則是自古而然的自發現象。2020年,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詳細] -
紮西江村:奮鬥的青春最自信
五年前,29歲的紮西江村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的他很自豪、也有些激動,麵對眾多媒體的“閃光燈”時有些拘謹緊張。但是此後的每一年,他都在成長,也變得越來越自信。 [詳細] -
“有形”·“有感”·“有效”
近年來,阿裏地區各級駐村辦、駐村工作隊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托深入開展“學習貫徹二十大 牢記使命建新功”主題實踐活動,突出“有形”“有感”“有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