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及路徑
我們(men) 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高度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在法治建設進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要在法治化軌道內(nei) 運行,其發展變遷要遵循法治演變規律。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法治基礎
在西藏各民族團結一心、共謀發展的曆程中,潛移默化地貫穿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脈絡,特別是通過民族法治建設的思路、規範及實踐等,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滲透在法治建設的框架內(nei) 。
(一)以民族區域自治法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法律根基
作為(wei) 涉及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九條規定,“上級國家機關(guan) 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guan) 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民族區域自治法對民族團結的高度概括和重視,建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法律根基,促進各民族之間形成地位平等、相互協助的統一體(ti) ,並達成在意識層麵的認同。
民族區域自治法借助規範化的指引,確保各族群眾(zhong) 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形成緊密團結的整體(ti) 。從(cong) 製度規範的層麵保障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權利,促使各民族能夠在和諧穩定的環境中共同繁榮發展,確保各民族勠力同心,共同建設家園,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鋪設了良好根基。
(二)通過地方立法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區域性規範體(ti) 係
為(wei) 深化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在地方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建設等方麵攜手並進,在地方立法權的框架範圍內(nei) ,相關(guan) 民族區域製定各級各類法律規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圍繞民族團結工作,西藏通過製定民族團結進步相關(guan) 條例等,以法治手段推進民族團結工作。如《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以“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為(wei) 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
在鞏固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的背景下,部分地方規範中,雖然沒有明確體(ti) 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相關(guan) 表述,但是其中蘊含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例如,西藏自治區人大先後頒布《關(guan) 於(yu) 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活動的決(jue) 議》《西藏自治區實施〈宗教事務條例〉辦法(試行)》等。通過地方立法,保持團結穩定的民族關(guan) 係,拓寬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的保護等,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貫穿民族地方的具體(ti) 事務中,強化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實現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滋養(yang) 。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法治路徑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既要遵循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規律,引導各民族不斷增強“五個(ge) 認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又要以法治建設為(wei) 藍本,在描摹法治建設圖譜的過程中,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貫穿其中,形成規範化的指引,構築民族團結奮鬥的法治根基。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國家立法層麵要破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內(nei) 容在國家層麵的立法中有所體(ti) 現,從(cong) 加強民族團結到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等,在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都進行了確認,體(ti) 現了我國法律在貫徹民族政策、構築和諧民族關(guan) 係上一以貫之的重視,並將對民族關(guan) 係不斷發展的認識體(ti) 現在法律的嬗變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表述在政策文件中有所體(ti) 現,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加強和改進黨(dang) 的民族工作,全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鑒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要地位,可以通過立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固化在法律文本中,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法律根基。
(二)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地方立法體(ti) 係
民族自治地方行使立法權,處理民族地方事務,可以強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強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的認同,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培根鑄魂。在處理地方事務過程中,加強地方立法工作,實現相關(guan) 事務處理的規範化、法治化,也是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具體(ti) 化並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途徑。涉及維護各民族團結、弘揚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等內(nei) 容,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貫穿其中,牢牢把握各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發展奮鬥繁榮的主線,拓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地方立法中的覆蓋麵,在立法中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話語體(ti) 係。通過將地方立法工作賦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內(nei) 涵,在提升地方工作規範化、法治化進程的同時,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西藏警官高等專(zhuan) 科學校教務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法律明白人”網校上線
近日,青海省司法廳依托“青海普法”微信公眾號開設的青海省“法律明白人”網校正式上線,專門用於全省“法律明白人”常態化培養工作。 [詳細] -
林芝市巴宜區人民法院八一法庭幹警為小學生上好“法治第一課”
日前,林芝市巴宜區人民法院八一法庭幹警前往巴宜區小學開展“法治第一課”宣傳活動。 [詳細] -
法治巡講進校園 護航青少年成長
連日來,拉薩市人民檢察院“卓·吉”未檢法治宣講團加強檢教、檢校合作,深入全市5縣3區60餘所中小學校,開展2023年全市法治巡講活動,為在校青少年學生帶去精彩的法治宣講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