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不斷增進“五個認同”
愛國主義(yi) 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凝心聚力的精神紐帶。駐藏大臣製度作為(wei) 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一項重要製度,有效行使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主權。駐藏大臣衙門遺址陳列館為(wei) 我們(men) 充分展現了曆代中央政府對西藏行使有效主權和治藏曆史,也展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治藏的新紀元。我們(men) 要充分開發和利用駐藏大臣衙門遺址陳列館,大力實施愛國主義(yi) 教育,對西藏各族群眾(zhong) 不斷增進“五個(ge) 認同”,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動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具有重大意義(yi) 。
不斷增進對偉(wei) 大祖國的認同。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wei) 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曆代中央政府在穩定西藏地方,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發展經濟社會(hui) 等方麵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men) 要不斷增進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對偉(wei) 大祖國的認同情感,始終堅定不移地同一切分裂破壞活動作鬥爭(zheng) ,堅定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西藏社會(hui) 穩定。
增進對偉(wei) 大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wei) 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實。曆史無可辯駁地表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wei) 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駐藏大臣衙門遺址陳列館也充分展現了曆代中央政府平息內(nei) 亂(luan) 、維護西藏穩定,抵禦外辱、維護國家主權,發展西藏經濟,開啟民智、發展西藏文化教育,始終對西藏有效行使主權的事實。我們(men) 要充分利用駐藏大臣衙門遺址陳列館,深入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讓西藏各族群眾(zhong) 深刻認識我們(men) 的偉(wei) 大祖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共同捍衛統一的曆史,引導他們(men) 不斷樹牢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和“有國才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wan) 家”的平安意識,把個(ge) 人利益融入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中去,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安全、國家榮譽、國家尊嚴(yan) ,自覺築牢反分裂鬥爭(zheng) 的銅牆鐵壁,堅決(jue) 與(yu) 一切分裂國家行徑作鬥爭(zheng) ,確保國家安全和西藏長治久安,確保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
不斷增進對中華民族的認同。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各個(ge) 民族在國家建設改革發展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各族人民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共同繪就、共同書(shu) 寫(xie) 、共同創造、共同培育了祖國的錦繡河山、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偉(wei) 大的精神,匯聚成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保證各族人民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與(yu) 夢想的思想基礎,更是實現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然要求和力量源泉。當前,我們(men) 已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將更加頻繁。這就要求我們(men) 所有工作都要有利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ti) ,攜手奮進新時代新征程、開創新局麵。
增進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民族的大一統,各民族多元一體(ti) ,是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men) 國家的一個(ge) 重要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曆史演進的這個(ge) 特點,造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並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qin) 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ti) 格局。”56個(ge) 民族是唇齒相依命運共同體(ti) ,駐藏大臣衙門遺址陳列館也充分展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團結進步、共同抵禦外辱、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曆史。我們(men) 要充分利用駐藏大臣遺址陳列館,教育引導西藏各族群眾(zhong) 深刻認識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為(wei) 多民族國家的締造與(yu) 發展,為(wei) 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要深刻認識中華民族是一個(ge)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ti) 。沒有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大發展,更沒有西藏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今天。隻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手挽手、肩並肩,團結奮鬥,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才能有更加光明前途,才能有更加遠大希望,才能凝聚起實現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西藏,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強大合力。
不斷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化興(xing) 則國運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既要雄厚的經濟基礎,也要強力的精神支撐。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為(wei)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yang) 分。西藏文化早已與(yu) 各民族文化深深地熔鑄於(yu) 中華文化的肌體(ti) ,成為(wei) 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和平解放,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中央政府始終把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視為(wei) 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投入巨資保護和傳(chuan) 承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和傳(chuan) 承藏語文、西藏曆史文物,發展西藏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等。
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紐帶,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具有長遠性和根本性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而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文化的根和魂,是14億(yi) 中華兒(er) 女的共有精神家園。我們(men) 要以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為(wei) 著力點,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不斷增進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認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是國家富強和民族複興(xing) 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利益所係、命運所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西藏各族人民進行和平解放,廢除封建農(nong) 奴製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和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充分保障西藏各族人民權利和自由,成為(wei) 管理西藏地方社會(hui) 事務、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隻有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才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提供根本保證,西藏各族人民才能當家作主,過上安居樂(le) 業(ye) 的幸福生活。
增進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認同,就要深入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實現了從(cong) 黑暗走向光明、從(cong) 落後走向進步、從(cong) 貧窮走向富裕、從(cong) 專(zhuan) 製走向民主、從(cong) 封閉走向開放的偉(wei) 大變革;深入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團結西藏各族人民推進西藏改革、建設、發展,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黨(dang) 的治藏方略和艱苦奮鬥的曆程及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我們(men) 充分利用駐藏大臣衙門遺址陳列館這一資源,教育引導西藏各族群眾(zhong) ,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不斷提高始終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決(jue) 心信心。
不斷增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方向決(jue) 定前途,道路決(jue) 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黨(dang) 和中華民族曆盡千辛萬(wan) 苦、付出巨大代價(jia) 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西藏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持續改善、文化繁榮發展、民族關(guan) 係融洽、社會(hui) 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生態保持良好、宗教信仰自由的製度保障。
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就要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製度,是新時代新征程西藏如期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必由之路。我們(men) 要高舉(j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胸懷“兩(liang) 個(ge) 大局”,心係“國之大者”,持續開展“三個(ge) 意識”教育等主題教育,引導西藏各族群眾(zhong) 深刻認識隻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西藏,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才能續寫(xie)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西藏更加輝煌的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紅色文化 沁潤人心
近年來,那曲市巴青縣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通過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其中,“草原英雄布德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吸引了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來此參觀學習,接受紅色教育,汲取奮進力量。[詳細] -
拉薩市尼木縣:厚植紅色文化 築牢信仰之基
來到尼木縣,帕古革委會遺址、麻江碉堡遺跡等紅色文化資源,記錄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英雄事跡,為尼木縣烙上了深深的紅色印記。 [詳細] -
林芝森林消防支隊巴宜區中隊開展“緬懷先烈暨我為 墓碑描紅”主題黨日活動
在全國第九個公祭日期間,林芝森林消防支隊巴宜區中隊組織全體消防救援人員到林芝市烈士陵園開展“緬懷先烈暨我為墓碑描紅”主題黨日活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