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校共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家校共育教學模式將學校與(yu) 學生家庭創造性地聯係到一起,將學校、家長以及教育變成一個(ge) 有機整體(ti) 。家庭是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則是小學生主要學習(xi) 場所,將學校與(yu) 家庭結合開展教育,可以促使小學生向著健康、積極方向不斷發展。但是,我們(men) 在推進家校共育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對家校合作共育的整體(ti) 效果產(chan) 生了不利影響,為(wei) 此,對小學階段家校共育存在的問題展開探究十分必要。
一、小學生家校共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校雙方教育理念不同影響了合作共識。據了解,小學階段不少學生家長缺乏合作意識,認為(wei) 自己隻需為(wei) 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條件,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確保生活富足就可以了,而子女學習(xi) 則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顯而易見,這種觀念是片麵甚至是錯誤的,家長同樣應承擔起子女教育的責任。如今,很多家長並未參與(yu) 到學校教育當中,固執地認為(wei) ,孩子隻要在校園裏平平安安,在家能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e) 就很不錯了,很少有家長親(qin) 自輔導子女的學習(xi) 。
(二)、單一化的家校合作模式限製了合作內(nei) 容。現階段,在教育部門的倡導之下,各地小學紛紛開展了家校合作,主要內(nei) 容包括了解子女學習(xi) 狀況,教師和家長開展互動交流,討論促使學生高質量學習(xi) 的方式方法,快速提高學生學習(xi) 成績等。對多數家長而言,子女的成績最為(wei) 重要,是衡量孩子優(you) 劣的唯一標準,而且還把子女的考試分數高低當作評價(jia) 教師能力高低的標杆。學生家長之所以對子女學習(xi) 成績高度關(guan) 注,和當前教育以及就業(ye) 環境密切相關(guan) 。家長都希望通過家校共育提升子女成績,從(cong) 而讓子女能夠進入更好的初中、高中就學,將來考上好大學。家長過度關(guan) 注子女學業(ye) ,普遍圍繞著學習(xi) 成績進行家校合作共育,限製了學生綜合素養(yang) 及能力的提升。
針對學校而言,智育以及德育屬於(yu) 重要教育內(nei) 容,但不少小學都出現重智輕德現象。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將提升學生成績當作首要目標。出於(yu) 實際需要,學校開展的一些講座,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提高家長教育技能以及家長怎樣幫助子女培養(yang) 學習(xi) 興(xing) 趣等方麵展開。由於(yu) 教師與(yu) 家長的關(guan) 注失衡,致使學校重智輕德現象十分普遍,進而阻礙了小學生綜合素養(yang) 及能力的提升。
(三)、家校雙方的客觀條件製約了合作形式。如今,隨著社會(hui) 發展,家庭結構變得越發複雜,除了存在將父母當作主體(ti) 的家庭之外,還存在不少留守家庭、重組家庭和隔代家庭。針對留守、重組及隔代家庭學生而言,家庭變化很容易讓學生產(chan) 生膽怯、敏感甚至叛逆心理。這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非常希望獲得家長的嗬護與(yu) 關(guan) 心。但是,一些家長為(wei) 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平時忙於(yu) 工作或家庭瑣事,分身乏術,將精力很少放到子女身上,習(xi) 慣於(yu) 通過微信或者電話與(yu) 教師交流,很少親(qin) 身參與(yu) 學校活動。
針對教師而言,平時忙於(yu) 課堂教學以及班級管理,還需要進行課題研究,其精力幾乎都被教育事務占據,很難加入到學校組織的家校活動與(yu) 家委會(hui) 工作中。一名教師對應多位家長,很難保證家校共育的實效性,與(yu) 每位家長單獨交流的頻次也就相對低了。
二、小學生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合作意識,協調好家校間的合作關(guan) 係。第一,構建完善的宣傳(chuan) 體(ti) 係。學校需構建自上而下且高效的宣傳(chuan) 體(ti) 係,由專(zhuan) 門的領導負責這項事務,借助宣傳(chuan) ,增強家長對家校共育工作的了解。同時,需采取不同渠道做好宣傳(chuan) ,如利用好學校官博、微信公眾(zhong) 號、校園網站、抖音號及校園廣播等。另外,各科教師應配合學校向家長傳(chuan) 遞合作共育相關(guan) 知識。針對缺乏家校共育經驗的教師,學校可組織專(zhuan) 門培訓,提升教師開展家校共育工作的能力。
第二,強化家長參與(yu) 家校共育的意識。家長作為(wei) 學生監護人及教育主體(ti) ,需認識到教育除學校之外,還是家庭的責任。針對學生成長以及發展而言,家長參與(yu) 學校教育至關(guan) 重要。所以,家長需主動投入到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學習(xi) 全新的教育理念、豐(feng) 富自身的教育知識,從(cong) 而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同時,要主動參加到家校共育工作中,為(wei) 學校教育及發展建言獻策,通過個(ge) 人力量對學校活動予以支持,加深家校間的合作關(guan) 係。
(二)、提升合作能力,豐(feng) 富家校間的合作內(nei) 容。第一,提高教師的教育指導能力。學校應積極構建素質過硬、能力強的教師團隊,強化家長的指導能力和知識儲(chu) 備。具體(ti) 而言,學校可設立一些家校共育課程,傳(chuan) 授與(yu) 家校共育有關(guan) 的理論知識,如家校共育的理論背景、研究成果和發展曆程等。同時,可邀請一些有豐(feng) 富家校共育經驗的專(zhuan) 家、學者和教師到學校舉(ju) 辦講座,對本校教師進行培訓,提升相關(guan) 技能。
第二,提高家長的教育輔導能力。學校可聘請一些行業(ye) 專(zhuan) 家以及教育專(zhuan) 家到學校開展家長教育講座,向家長普及相關(guan) 教育知識,及時解答家長疑惑;還可根據學生具體(ti) 狀況,對家長進行分批指導,進一步提升家長輔導與(yu) 教育孩子的能力。
(三)、創新合作方式,提高家校間的合作層次。第一,對網絡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家校共育是家校雙方進行的互動交流,科技的發展給家長與(yu) 學校溝通創造了便利條件,網絡資源打破了溝通交流的空間和時間限製,提升了家校共育效果。家長和教師可運用學校線上平台、qq群以及微信群提升溝通效能。學校可在微信公眾(zhong) 號上及時發布近期活動安排、教學計劃、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等;各科教師可借助微信群與(yu) 家長及時溝通、接受反饋及布置作業(ye) 。
第二,多方麵社會(hui) 資源積極參與(yu) 互動。家校共育不應該局限於(yu) 校內(nei) 資源的利用與(yu) 整合。除本校教師之外,學校可邀請一些行業(ye) 人員到校授課,分享經驗,強化家校共育的整體(ti) 效果。
三、結語
隨著時代發展,家庭作為(wei) 學生平時生活的重要場所,如今已經變成和學校一樣重要的教育主體(ti) 。家校之間需互相配合,實現優(you) 勢互補,才能高效完成育人任務。對此,家校雙方應增強合作意識、提升合作能力、豐(feng) 富合作內(nei) 容、創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層次,共同完善合作機製、強化合作效果,隻有這樣,才能提升育人成效,推動小學生實現全麵發展。
(作者單位:拉薩市實驗幼兒(er) 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以賽促訓 以賽育才
5月27日至28日,拉薩市第三屆中小學生遊泳比賽在柳梧健康服務中心(遊泳館)舉辦。拉薩市中小學共計500餘名學生參加比賽。 [詳細] -
拉薩市舉辦第三屆中小學生遊泳比賽
5月27日至28日,在第73個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拉薩市第三屆中小學生遊泳比賽在柳梧健康服務中心(遊泳館)舉辦。此次比賽由拉薩市體育局、拉薩市教育局主辦,拉薩市中小學共計500餘名學生參加比賽。 [詳細] -
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奔基層辦實事 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近日,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堅持把“重實踐”作為落腳點,緊扣公益慈善主責主業,以解決高海拔地區中小學生“洗澡難”問題為重點,推動第一階段品星愛心學校浴室煥新公益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