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西頓珠:筆耕不輟數十載 翰墨飄香書傳承
5月23日,“2023·www.easyfundingllc.com發展論壇”在北京開幕,來自澳大利亞(ya) 、德國等36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50多位中外嘉賓共同為(wei) 西藏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論壇會(hui) 上,鋪開獨特的藏紙,手持光潤的竹筆,48歲的藏文書(shu) 法家紮西頓珠鄭重寫(xie) 下“紮西德勒”四個(ge) 字,贈予前來參會(hui) 的中外嘉賓。作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藏文書(shu) 法(尼赤)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紮西頓珠希望讓更多人感受並了解西藏傳(chuan) 統書(shu) 法之美。“這次論壇期間,我先後向中外嘉賓送上了300多幅書(shu) 法作品,我們(men) 藏族傳(chuan) 統文化能被全世界看見並受到喜愛,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感到非常開心和自豪。”剛從(cong) 北京回來不久,閑不住的紮西頓珠又在準備參加藏博會(hui) 的書(shu) 法作品,傳(chuan) 播藏文書(shu) 法文化。
位於(yu) 雅魯藏布江中遊北岸的拉薩市尼木縣人文薈萃、古韻悠長,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創始人吞彌·桑布紮的故鄉(xiang) ,素有“藏文鼻祖之鄉(xiang) ”“藏香文化之源”的美譽,也是遠近聞名的“匠人之鄉(xiang) ”。1975年,紮西頓珠出生於(yu) 尼木縣普鬆鄉(xiang) 曲水村一戶農(nong) 民家庭,7歲開始在當地的小學學習(xi) 藏文。爺爺格桑羅傑是布達拉宮印經院的雕版刻字“烏(wu) 欽”,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將尼赤派藏文書(shu) 法傳(chuan) 承給紮西頓珠。在格桑羅傑的引薦下,紮西頓珠師從(cong) 紮西多傑大師門下,開始學習(xi) 正統的尼赤派藏文書(shu) 法,並係統地學習(xi) 了傳(chuan) 統的“牆星”板的基本知識及運筆技巧,同時,還學習(xi) 了梵文蘭(lan) 劄體(ti) 和烏(wu) 爾都體(ti) 等字體(ti) 的書(shu) 寫(xie) 方式。
“在我們(men) 老家有一種說法,學書(shu) 法最短需6年。”所以,紮西頓珠經曆了漫長的書(shu) 法學習(xi) 生涯,一學就是幾十年。
1989年,為(wei) 搶救受損的珍貴古籍,布達拉宮管理處邀請紮西多傑大師將缺失部分的古籍進行搶救性金汁書(shu) 寫(xie) 體(ti) 補全繕寫(xie) 工作,同時招錄了一批學員參與(yu) 繕寫(xie) 任務。當時,紮西頓珠也以優(you) 異的成績被錄取。在這裏一幹就是5年,對紮西頓珠之後在書(shu) 法上的深研、實踐、傳(chuan) 承產(chan) 生了重要的影響。
修複珍貴古籍文獻的幾年裏,紮西頓珠刻苦鑽研,得到了老師的讚揚。同時,在大書(shu) 法家尼·索朗旺布、尼·紮西傑布、尼·索朗次仁、吞巴米瑪紮西等諸多書(shu) 法大師門下學習(xi) 過各種藏文書(shu) 法,在傳(chuan) 承紮西多傑大師的書(shu) 法同時,還精通其他14種藏文傳(chuan) 統書(shu) 寫(xie) 體(ti) 。2018年,他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藏文書(shu) 法(尼赤)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的殊榮。他先後撰寫(xie) 出版了《藏文書(shu) 法理論概述》《藏文尼赤書(shu) 法字帖》《藏文書(shu) 法——竹筆字練習(xi) (烏(wu) 金體(ti) )》《雪域賢者書(shu) 法傳(chuan) 承雲(yun) 供》等,在《西藏日報》《貝葉經研究》等刊物上刊登過多篇學術論文和書(shu) 法作品等。
紮西頓珠先後獲得過全國和自治區級多個(ge) 獎項。近年來,應邀參加了外交部舉(ju) 辦的“西藏全球推介活動”,向全球展示了尼赤派藏文書(shu) 法之魅力,得到了中外專(zhuan) 家的一致好評;內(nei) 蒙古自治區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西藏自治區博物館、青海果洛圖書(shu) 館等單位收藏有他的書(shu) 法作品百餘(yu) 幅。
2019年,在西藏自治區藏語文工作委員會(hui) 邀請下,紮西頓珠的尼赤派藏文書(shu) 法和藏文數字正式錄入電腦的文字輸入法。“這項工作作為(wei) 一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來講,也是一項極大的殊榮,為(wei) 尼赤派書(shu) 法愛好者及往後的字體(ti) 打印、出版等方麵增加了更多的選擇性,使得大家重新認識了尼赤派藏文書(shu) 法的魅力,以及它在古籍文獻當中的作用。”紮西頓珠高興(xing) 地說。
筆耕不輟,行路不止。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特聘紮西頓珠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間,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藏文書(shu) 法(尼赤)傳(chuan) 承保護培訓班”,先後培養(yang) 出兩(liang) 千多名書(shu) 法愛好者。此外,他還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培養(yang) 援藏幹部、社會(hui) 人士、研究生及僧尼等書(shu) 法愛好者。
今年10歲的紮西次仁和他的同學們(men) 席地端坐,左手握木製藏文書(shu) 寫(xie) 板,右手持竹筆,一起認真練習(xi) 尼赤派書(shu) 法。紮西頓珠平時利用閑暇時間在家免費教授書(shu) 法。“孩子能在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門下學習(xi) 藏文書(shu) 法,機會(hui) 難得,我們(men) 全家人非常支持,也非常榮幸。孩子也學得非常認真。”市民拉姆拿著兒(er) 子剛寫(xie) 好的書(shu) 法作品感慨道。
西藏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洛桑跟隨紮西頓珠學習(xi) 和研究已有7年時間,形成了良師益友的關(guan) 係:“在讀大四的時候,紮西頓珠老師來我們(men) 學校作了一堂書(shu) 法講座,我就被老師的書(shu) 法和故事深深吸引。加上我從(cong) 小也喜歡藏文書(shu) 法,於(yu) 是就決(jue) 定跟隨老師學習(xi) 。其間,我通過學習(xi) 和到各市地調研,撰寫(xie) 發表了論文《藏文古籍之金汁文獻產(chan) 生與(yu) 發展研究》,也想為(wei) 藏文書(shu) 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己作為(wei) 藏文書(shu) 法非遺傳(chuan) 承人,也有傳(chuan) 承、發揚的義(yi) 務。不忘初心,盡自己最大努力,多開展非遺傳(chuan) 承工作,多培養(yang) 後繼人才。下一步,我想將教授和培訓對象轉變為(wei) 大眾(zhong) 化,進一步促進非遺的保護和傳(chuan) 承,讓更多的人研習(xi) 藏文書(shu) 法,去感受西藏傳(chuan) 統書(shu) 法之美。同時,我也想在藏文書(shu) 法傳(chuan) 統墨汁、藍青紙製作方麵,打造一批文創產(chan) 品,滿足市場需求。”提起將來的計劃,紮西頓珠滿懷自信地說。
藏文書(shu) 法作為(wei) 藏民族獨有的傳(chuan) 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且極富藝術魅力。“從(cong) 一個(ge) 普普通通的村民變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我的故事就是黨(dang) 和國家、自治區高度保護和傳(chuan) 承弘揚中華文化的一個(ge) 縮影。國家和西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有效的保護基礎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現在,我們(men) 麵臨(lin) 著新的機遇和條件,西藏文化也必將為(wei) 豐(feng) 富中華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紮西頓珠心存感激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書為心畫 翰墨飄香
如果說中華文化是一條悠久的曆史長河,那麽書法當之無愧是這條長河中一顆璀璨明珠。筆墨蘊書香,盡在一筆一劃之中。[詳細] -
“翰墨丹青助精準扶貧” 拉薩市城關區開展書畫慈善拍賣活動
12月22日下午,由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委宣傳部、拉薩市文聯、拉薩市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法展暨精準扶貧慈善拍賣活動在拉薩成功舉辦。[詳細] -
翰墨薪傳 西藏書法名家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書法技藝
4月23日,由西藏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四期全區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班在拉薩正式結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