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拉薩市尼木縣北京中心幼兒園:民族團結進校園和諧之花開滿園

發布時間:2023-06-26 10:43:00來源: 拉薩日報

  自2021年8月建園以來,尼木縣北京中心幼兒(er) 園以增強幼兒(er) 民族團結意識為(wei) 主線,通過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全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發展。

  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升起,幼兒(er) 園裏溢滿了熱鬧景象,寶貝們(men) 穿著精美的民族服飾,舉(ju) 行入園禮。作為(wei) 民族團結教育的一部分,“禮儀(yi) 寶寶”活動在該幼兒(er) 園裏常態化開展。走進月亮一班,老師梁婧正在給孩子們(men) 播放端午節相關(guan) 短片,孩子們(men) 通過圖片、視頻、故事等方式了解端午節由來,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了解了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係五彩繩等風俗。

  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men) 還動手用卡片紙“包”粽子,不一會(hui) 兒(er) ,一個(ge) 個(ge) 可愛的手工“小粽子”便呈現在眼前。端午節係列主題活動不僅(jin) 讓孩子們(men) 在愉快的體(ti) 驗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節日文化的魅力,鍛煉了孩子們(men) 的動手能力,更增強了孩子們(men) 的民族自豪感。

  梁婧老師是一名侗族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幼兒(er) 民族團結方麵的教育。“首先要讓他們(men) 認識自己的民族,了解藏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了認同感和歸屬感後,他們(men) 會(hui) 對民族團結有一種責任感,從(cong) 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除了以傳(chuan) 統節日為(wei) 契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外,各班老師還結合幼兒(er) 年齡特點,通過觀看視頻、圖片,引導幼兒(er) 了解中國是一個(ge) 多民族國家,知道每個(ge) 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風俗以及特色美食等。老師讓幼兒(er) 通過繪畫、手工製作等形式設計民族服飾,培養(yang) 孩子進行多元表達。孩子們(men) 用絢麗(li) 的顏色、流暢的線條,描繪出形象鮮明的民族娃娃,在繪畫中切實感受民族服飾的魅力。尼木縣北京中心幼兒(er) 園是一個(ge) 由藏、漢、回、侗等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園裏151名孩子在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中健康快樂(le) 地成長。

  “我們(men) 家寶寶是回族,在學校裏得到老師特別多的關(guan) 照,他和其他不同民族的小朋友相處得很融洽,作為(wei) 家長我特別開心。”家長馬玉芳說。

  “禮儀(yi) 寶寶”、國旗下雙語演講、特色鍋莊舞等一係列活動的開展,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幼兒(er) 心中悄悄發芽,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深厚情誼也不斷深化。尼木縣北京中心幼兒(er) 園在建園短短兩(liang) 年時間裏,先後獲得“2022年教育係統民族團結進步學校”“尼木縣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等榮譽稱號。

  “今後,我園將繼續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活動,同時在家園共育下,讓家長也參與(yu) 到民族團結相關(guan) 活動中,讓小朋友在家長和老師的帶領下,在心中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尼木縣北京中心幼兒(er) 園副園長卓瑪曲西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