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東市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古樹新枝、丹山碧水
圖為(wei) 百年古榆樹。 張添福 攝
豐(feng) 富地質遺跡資源、約800歲高齡仍根深葉茂的空心古榆樹、始建於(yu) 數百年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河灘清真寺……26日,記者參加全國主流媒體(ti) 青海海東(dong) 行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看海東(dong) ”采訪活動時,探訪“曆久”又“彌新”的阿河灘地質文化村。
圖為(wei)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張緒教介紹村落情況。 胡友軍(jun) 攝
坐落於(yu) 黃河岸畔的阿河灘地質文化村,位於(yu) 青海省海東(dong) 市化隆縣甘都鎮,是一個(ge) 純撒拉族聚居的民俗村。
“曆久”:黃河岸畔“千年古村落”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張緒教介紹,2022年,“阿河灘地質文化村”獲中國地質學會(hui) 批準,被評為(wei) 目前最高級——三星級地質文化村,成為(wei) 青海省第一個(ge) 、黃河沿岸第一個(ge) 、少數民族聚居村第一個(ge) 地質文化村。
何以成為(wei) 地質文化村?
對此,年近六旬的張緒教介紹說,村北發育有距今10億(yi) 年前的古老變質岩群(化隆群)、2300萬(wan) 年前燦若紅霞的沉積岩層、800萬(wan) 年來形成的色如渥丹的丹霞地貌、180萬(wan) 年以來奔流不息的黃河、1000年前的古城遺址、800多歲仍根深葉茂的空心古榆樹、數百年曆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河灘清真寺,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千年古村落”。
圖為(wei) 阿河灘清真寺局部。 張添福 攝
村內(nei) 的阿河灘清真寺,是集藏式建築、漢式建築、伊斯蘭(lan) 藝術於(yu) 一體(ti) 的四合院式建築,其建築風格保持了鮮明的古代漢藏宮殿或寺廟特點,建築飛簷翹脊,頗為(wei) 宏闊,是遠近清真寺建築中甚為(wei) 罕見之建築。
距此不遠的巷道,距今約800年曆史、直徑約2.1米的古榆樹,高約10米,但樹心空洞,可實現“古榆樹裏品茶飯”。
“古榆樹曆經八百多年,樹木心材逐漸腐爛而成空心,但邊材和樹皮完好,保證了輸送水和養(yang) 分的能力,因此,依然能根深葉茂。”張緒教對媒體(ti) 介紹,古樹根係紮至含水礫石層中汲取水分,可以通過樹皮導管源源不斷地輸送至高大的樹幹,從(cong) 而保證了古榆樹空而不死。
圖為(wei) 黃河岸畔景色。(資料圖) 李玉峰 攝
在當地,俯瞰一座古城堡遺跡——城牆時,輪廓因形似鑽石而得名“鑽石古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考察隊員們(men) 發現,此地有許多處裸露在城牆外的樹樁和城牆基底的石塊。從(cong) 建築學上來判斷,樹樁類似於(yu) 鋼筋,起固定支撐牆麵的作用;石塊類似於(yu) 基座,起載荷的作用。
“彌新”:建言申報國家地質公園
通過近年來詳細的地質遺跡考察,張緒教率領的旅遊地學團隊建議,應該在阿河灘及更廣闊的區域,打造省級乃至國家地質公園。
張緒教團隊表示,建立國家地質公園是保護地質遺跡、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地質遺跡的調查與(yu) 評價(jia) 又是地質公園規劃與(yu) 建設的重要基礎。
詳細的地質考察及科學研究表明,化隆縣地質遺跡種類豐(feng) 富、特征明顯、價(jia) 值極高且保存完好,具備良好的建設國家地質公園的資源稟賦,擁有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潛力。
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內(nei) 的古榆山莊,主打以具有撒拉族飲食文化的“撒拉宴”,是一家集觀黃河風光、體(ti) 驗農(nong) 家生活、采摘果實等為(wei) 一體(ti) 的四星級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點。
圖為(wei) 婦女製作青繡。 張添福 攝
山水花卉、花鳥魚蟲……在村內(nei) 的青繡扶貧工坊,當地女性正在製作撒拉族“女兒(er) 繡”。
在當地,過去撒拉族姑娘從(cong) 六七歲開始學習(xi) 刺繡直到出嫁年齡,她們(men) 將圖案繡在枕頭、衣服、鞋履等生活用品上,結婚時帶上自己的繡品作為(wei) 嫁妝,因而撒拉族刺繡又被稱為(wei) “女兒(er) 繡”。
目前,青繡扶貧工坊計劃將“女兒(er) 繡”申報為(wei) 青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工坊負責人說,如能成功申請,將更進一步促進阿河灘村民俗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揚。
憑借當地特色資源,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定位於(yu) “地質+生態旅遊”的模式,依托地學科普和地學研學帶動鄉(xiang) 村旅遊,可從(cong) 文化振興(xing) 和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兩(liang) 個(ge) 維度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可成為(wei)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引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聚焦全球生態語境下的詩歌 中外詩人齊聚2023年青海湖詩歌節
“16年來,青海湖詩歌節已成為中國聯係世界、中國詩歌與世界對話的重要橋梁。”28日,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青海湖詩歌節組委會主席吉狄馬加說。 [詳細] -
青海第23屆健康教育萬裏行活動啟動
21日,健康中國行暨青海省第二十三屆健康教育萬裏行“花兒唱健康”活動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啟動。 [詳細] -
2023年青海高考錄取分數線公布:一段文科406分 理科330分
25日,青海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公布2023年普通高校在青海省招生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製分數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