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科技賦能 玉樹犛牛種業有了新突破

發布時間:2023-07-21 09:53:00來源: 青海日報

  從(cong) 犛牛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技術瓶頸集中攻關(guan) 、本土人才傳(chuan) 幫帶、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功能拓展……由玉樹藏族自治州動物疫病預防控製中心申報的“引進玉樹犛牛種業(ye) 創新與(yu) 健康養(yang) 殖關(guan) 鍵技術集成示範人才項目”,去年榮獲第三屆“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hui) “十大特色人才項目”。

  犛牛廣泛分布於(yu) 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是高寒牧區特有的牛種資源,是高寒牧區最基本的生產(chan) 生活資料,在高寒牧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社會(hui) 、經濟地位。但由於(yu) 嚴(yan) 酷的自然環境,製約著犛牛養(yang) 殖生產(chan) 水平的提高。提高犛牛良種製種供種能力,改良犛牛品質,提高犛牛生產(chan) 性能,是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近年來,玉樹州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和省委決(jue) 策部署,始終堅持人才優(you) 先發展戰略,建機製、強基礎、搭平台、優(you) 服務,推動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為(wei) 加快建設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主供區提供基礎理論與(yu) 技術支撐,推動玉樹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玉樹州通過顧問指導方式,柔性引進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巴桑旺堆研究員及其團隊、中國農(nong) 科院蘭(lan) 州畜牧與(yu) 獸(shou) 藥研究所郭憲研究員及其團隊,從(cong) 犛牛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技術瓶頸集中攻關(guan) 、本土人才傳(chuan) 幫帶、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功能拓展等方麵開展科研。

  在2022年7月召開的第三屆“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hui) 上,“引進玉樹犛牛種業(ye) 創新與(yu) 健康養(yang) 殖關(guan) 鍵技術集成示範人才項目”榮獲第三屆“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hui) “十大特色人才項目”。

  “該項目以玉樹犛牛資源為(wei) 基礎,通過組建選育核心群,優(you) 化完善了犛牛繁育技術體(ti) 係;以牧業(ye) 增效、牧民增收、牧區增綠為(wei) 目的,通過繁殖性能測定、科學選種選配、高效繁殖技術應用,實現了犛牛繁殖調控與(yu) 高效生產(chan) 綜合配套。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可有效縮短犛牛出欄周期,實現牧區與(yu) 半農(nong) 半牧區牛源和飼草料資源互補,構建種養(yang) 加生態循環的犛牛高效產(chan) 業(ye) 鏈,降低草原超載,實現養(yang) 牛增收與(yu) 生態保護和諧發展。”巴桑旺堆研究員說。

  “引進玉樹犛牛種業(ye) 創新與(yu) 健康養(yang) 殖關(guan) 鍵技術集成示範人才項目”開展犛牛選育核心群組建、良種擴繁推廣、犛牛“放牧+補飼”高效養(yang) 殖技術推廣,培育出犛牛良種繁育基地2個(ge) ,協助組建選育核心群6個(ge) 、擴繁群6個(ge) ,優(you) 化完善玉樹犛牛三級繁育技術體(ti) 係,提升育種犛牛製種供種能力。開展犛牛高效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化示範,母犛牛初產(chan) 年齡、出欄時間縮短2年以上。舉(ju) 辦培訓班16次、現場會(hui) 24次、技術谘詢84次,培訓800餘(yu) 人次,選育推廣一級以上良種公犛牛2290頭。獲專(zhuan) 利3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5項,授權發明專(zhuan) 利1項,立項玉樹犛牛相關(guan) 地方標準5項,軟件著作權2個(ge) ,協助玉樹州成功申報掛牌“中國犛牛之都”。

  玉樹州動物疫病預防控製中心主任、研究員宋仁德說:“下一步,玉樹州動物疫病預防控製中心將繼續通過‘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hui) 平台引才,與(yu) 國家肉牛犛牛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內(nei) 專(zhuan) 家團隊通力協作,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yang) 、產(chan) 業(ye) 技術研發推廣等方麵的合作交流,不斷帶動犛牛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